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心灵、语言和社会:实在世界中的哲学》一书中,塞尔从心智的意向性和社会实在的建构角度深化了他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的表达依赖于说话人心智的意向性,言语行为的实施嵌入制度性的社会实在中,心智、语言、社会三者密不可分,它们的内在关联构成了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体系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2.
非言语交际符号和言语交际符号同样在人们的交际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它的隐性特征,往往被人们忽视.而其中的性别差异更是微妙.文章选择了几个非言语交际符号如目光交流、面部表情、手势、体触及副语言,并进行了性别差异的分析.通过了解这些差异,人们可以在工作与生活中成功地与异性沟通,在跨文化交际中成功地与异文化的人交流.  相似文献   

3.
非言语符号是普通语言学研究的不再新鲜的课题。长期以来,一提到非言语符号,普遍会联想到手势语或身势语。可见对非言语符号的理解不全面。为此,本文综观这方面的研究成果,把非言语符号分作两大系统,以对其作出尽可能充分全面的描写和分析,并指出研究伴随话语的非言语符号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经由符号互动论这一理论进路,教师非言语符号可在以往研究基础上开展进一步的学理认知。教师的非言语符号分为外在显性的身体传播和内在隐性的气质美学,在具体的课堂实践应用中,表现出角色与人际同步、情感与理性并重、主体与客体共生的理念。教师在进行非言语符号互动时,应依据不同情境前提进行特意选择,行动之中将受到结构性的约束,后期应适时倾听各方反馈、不断调试。在未来的创新路径中,教师非言语符号可通过常规姿态的陌生化、印象管理的多元化与媒介言语的网际化实现深化。  相似文献   

5.
米德符号互动理论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德是符号互动理论的创始人,他在总结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首次系统地论述了符号互动理论的思想。指出符号(特别是言语)是心灵、自我和社会形成、变化及相互作用工具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言语技能训练是语文教师促进学生言语能力发展的最有效的核心工作,而要使训练科学高效就应遵循心智技能训练的规律。为此我们推介冯忠良教授的智力技能三阶段理论。本期集中探讨如何运用第一阶段原型定向的理论来提高语文基本技能训练的水平。弄清学生应掌握的言语技能是什么样的,它的构成要素、运作的程序方式方法,并使学生了解,这便是原型定向。这是有效进行言语技能训练的前提基础,是实现科学训练的关键;而这个问题恰恰是我国语文教学界至今没有系统解决的问题,也是教师个人不可能全面解决的问题,需要全体语文教学工作者集中力量尽早加以解决,要从大纲、课标的制订、到教材的编写,再到语文教师的教学都努力致力于原型定向。  相似文献   

7.
韩刚 《现代语文》2007,(8):26-27
语言是人际间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媒介,言语是语言在特定环境中的具体运用.言语单位可大可小,词语、句子、语段、篇章都属不同层次的言语单位.言语的充分理解意味着应解读出它所传递的全部信息.  相似文献   

8.
人类的交际是以一定的符号为手段在一定的规则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交际就是符号活动.非言语符号在交际中传递比语言符号大得多的信息.但非言语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又是约定俗成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非言语符号承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认识它们的约定俗成性,对促成有效跨文化交际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于语言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文章介绍了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合作原则和礼貌原则,系统阐述了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与价值,总结了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意义,客观评价了言语行为理论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0.
人类的交际是以一定的符号为手段在一定的规则指导下进行的,因此交际就是符号活动。非言语符号在交际中传递比语言符号大得多的信息。但非言语符号中的能指和所指之间的关系是任意的,又是约定俗成的。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非言语符号承载的不同的文化信息,认识它们的约定俗成性,对促成有效跨文化交际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符号互动理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号互动理论是奠定社会心理学基础的一种理论取向,是带有社会学特色的社会心理学理论。它强调事物的意义、符号在社会过程及在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中的作用。该理论最初是由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家米德综合了杜威、詹姆士和库利等人的观点后提出的,后经过林顿、戈夫曼及海曼等人的研究发展成了角色理论和参照群体理论。  相似文献   

12.
13.
何英 《现代语文》2011,(7):37-38
语文阅读教学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有着"读"占鳌头的地位。然而,阅读教学现状却大大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反思一下阅读教学过程,就会发现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学生在课堂上失去了主动阅读、  相似文献   

14.
句子形式是只有句子形式而无句子作用的语言单位。它应有三种类型:单句形式、复句形式和组句(句群)形式。50年代,句子形式在讨论包孕句时应运而生;八九十年代,它在讨论复句定义时被确立下来;而今,它在从宏观上认识语言与言语之间转换变化关系的时刻,被充实完备起来。它必将对静态与动态结合起来研究语法、运用动态发展观点来研究语法、运用语用观点来研究语法,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界对言语社区的内涵、本质、构成要素、研究范式等问题向来存在很大争议,而关于言语社区的研究成果中,实证研究往往多于理论探讨。当前有必要对现有言语社区的各种理论重新进行梳理和整合,尽可能消除现有诸多观点的对立与混乱,以建构起一个具有概括性和解释力的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6.
音乐符号与言语声态之间存在着某种抽象关系。音乐符号,在某种程度上是在言的感叹、诗的嗟叹、歌的咏唱的基础上逐渐抽象独立出来的。音响符号的“非语义性”、“非人声性”,以及形式的上高度理性化、明晰化,内容上的高度感性化、模糊化的特征,反映了音乐音响符号与言语声态符号剥离后呈现出的高度纯化的符号特性。  相似文献   

17.
由于汉语强制性规矩较少,组合较容易,但非强制性规矩较多,很复杂,不好掌握,因此,言语形式感的作用就显得很突出。言语形式感主要是感受言语的音节、语气、句式、结构等言语形式是如何影响言语情义的表达的,掌握了言语形式感的特点,可以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探寻一条路径。  相似文献   

18.
塞尔心智哲学的认知发展历程经历了20世纪60-70年代的萌芽和孕育阶段、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的形成和发展两个重要阶段。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开启了心智哲学的研究,被认为是其心智哲学的萌芽和孕育;而"意向性理论"和"中文房间论证"是他在心智哲学领域研究的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学术成果,为其心智哲学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塞尔心智哲学的研究和发展前景广阔,为我们指明了新的认识世界、探索心智的研究方向,为语言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促进了语言研究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搞好阅读教学必须了解阅读活动的心理历程。《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对阅读心理作了这样的说明:“阅读是从写的或印的语言符号中取得意义的心理历程,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它是一系列的过程和行为构成的总和。”也就是说,在阅读时,感知、想象、联想、思维、记忆等心智因素,分析、综合、推理、判断、归纳,演绎等各种意向活动,都是具有调节、促进作用的各种心理因素,它们相互作用而形成一个渐进的过程,成为决定阅读水平的关键所在,把握阅读心理因素及其交互作用的阅读认知心理过程,对于提高阅读主体一学生的阅读水平,改善语文教学费时多、收效少的状况,具有非常蘑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人文研究生院对“言语的语言学和社会交际理论”的研究丰富了处于瓶颈阶段的言语研究。“言语的语言学和社会交际理论”在哲学基础、理论框架建设、学科定位及研究方法方面对言语的语言学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