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首先列举了堂吉诃德形象的多义接受现象,继而从两个方面,即形象本体的特殊和读自身与所处时代的不同,来探究其中的原因。进而得出结论:吉诃德形象本身具有超出一般形象的丰富内涵和独特的性格结构,因而给读提供了特殊的接受契机,由此造成这一特殊的接受现象。  相似文献   

2.
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促进外语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促进外语教学○罗素连(江西省旅游学校随着我国旅游事业的不断发展,旅游学校必须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满足旅游事业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服务人员的需求。著名理论家姚斯·伊瑟尔所倡导的“接受美学与接受理论”,是一种重要又有广泛前途的文学理论...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英国女作家J.K.罗琳的魔幻系列小说《哈利·波特》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的热潮已引起众多学者对“哈利·波特现象”的思考。《哈利·波特》成功的背后不仅仅有文学因素,还更多地体现了其文化内涵。本文从接受美学的角度,以读者为研究的中心,分析发掘“哈利·波特现象”背后的市场外部原因以及文本创作中,作者充分唤起读者的阅读期待,又不断超越其期待视野的内在因素,以此来梳理“哈利·波特现象”成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本从堂吉诃德独特的性格所引起的特殊接受现象说起,追溯、梳理了堂吉诃德在我国的接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国读对其看法、评价出现了三次明显变化。章对出现不同看法的朝代社会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5.
依据接受美学的观点,艺术批评本身就是一种创作和再生产,文本的未定点和意义空白需要欣赏者以丰富的想象去衔接和补充,进而达到欣赏者和艺术品、欣赏者和作者视域的融和。欣赏者不仅是鉴赏家、批评家,而且是作家,艺术欣赏中的多维性是必然存在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出现国产电视剧"IP"热现象,部分由"IP"改编的电视剧制作精良,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和追捧,但也不乏滥竽充数、制作水平低下的"IP"剧招致观众的诟病。从接受美学看,国产电视剧"IP"热现象的出现源于观众原著迷的期待视野、制作者的大力宣传对观众观看期待的强化、未播剧情对观众期待的强化等因素。但不少"IP"剧缺乏创意、同质化严重,内容与现实脱节。  相似文献   

7.
自接受美学的视阈审视从“样板戏”到“风流版”的“沙家浜”现象,力图对“沙家浜”现象中引发的尖锐争论之原因做出深层解读。不同时期读者的审美经验、期待视野、接受方式直接导致他们对于《沙家浜》各个版本的不同看法。  相似文献   

8.
我们知道,接受美学作为尧斯和伊塞尔首创的一种新兴的文学理论,它突破了欧洲传统的以作家、作品为研究对象的理论模式,把读者及其审美活动引进文学研究,注重揭示读者在接受活动中的主导地位以及能动的、创造性的机制,表现出鲜明的主体性倾向。接受美学的主体性倾向首先表现在其成因上。一种理论形成的原因,表明了它所要担负的任务和追求的目标,往往体现出一定的倾向。众所周知,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对19世纪  相似文献   

9.
王船山是明清易代之际的一代杰出的哲学家和文学家。清末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主将谭嗣同曾在《论艺绝句六篇》中称之为:“万物昭苏天地曙,要凭南岳一声雷!”并自注说:“国朝衡阳王子,膺五百年之运,发斯文之光,出其绪余,犹当空绝千古。”事实上,王夫之在中国思想史和文学史上的影响都是十分巨大的。我们暂且不论他对清末资产阶级改良运  相似文献   

10.
“滋味”说是钟嵘在《诗品》中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文学观点。过去对它的研究多从创作主体去理解,极少从欣赏主体上去理解,这于整个文学过程来说虽然不够完整。本文试从接受美学的理论角度对“滋味”说作一论述,以图补此不足。  相似文献   

11.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创始于20世界六十年代的美学理论,其基本观点从观念上改变了传统的阅读理念,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了理论参考,其理论中的"期待视野"理论,则为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建构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2.
接受美学是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德国康士坦茨大学教授尧斯和伊瑟尔首创的,七十年代流行于欧美各国,八十年代传入我国,引起了文学界、美学界的普遍重视。它运用了西方当代现象学、阐释学、美学、心理学、符号学等的有益成果,力图开拓美学理论研究的新方向、新领域,建立文学  相似文献   

13.
接受美学要求研究文学与文学史须侧重读者的接受过程。姚斯站在接受者的角度研究文学史;伊瑟尔研究读者与本文的关系;其他学者对其有所研究并有其独到见解。解读接受美学的研究成果,并指出其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在现代西方文论史上,接受美学占有重要的位置。如果说三十年代以前的西方文化是以表现主义、心理分析派为代表的作者研究,四、五十年代前后的西方文论是以新批评、结构主义为代表的作品研究,那么最近二、三十年的读者研究无疑是以接受美学为代表的。全面评述接受美学的优长劣短,非本文之目的。这里,我们仅是借用接受美学的若干理论观点作参照,对中国古代诗论家王夫之的诗歌鉴赏理论作些思考和研究,或可对开拓王夫之研究的新途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论接受美学理论中的读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接受美学理论对取决于传统阐释的“作家”和“作品”中心进行了反拢,提出了决定作品社会价值与意义的只能是不同层次的读者。读者的作用可以从历时性和共时性的角度得到证明。但读者的话语权力也不是至尊至上、一言九鼎,他(她)要受到多方面制约。读者受到哪些方面的制约?接受美学理论对此语焉不详,这又不清楚地显示了其理论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美学的“玩味”说与西方接受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接受美学作为一种新的文学史论和文学研究方法论,出现在本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它由西德美学家尧斯和伊塞尔首创,很快就在东欧国家、苏联,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学者中受到重视,形成一股国际性的理论潮流。这一派理论的核心是从接受者前景去研究文学艺术,把读者对一部作品的接受视为该作品存在的基本条件;若不具备这个条件,文学作品就只是一堆死的印刷纸张。它认为读者的积极介入与能动反馈不仅能感受已有的价值,而且还在此  相似文献   

17.
接受美学与翻译理论研究有着天然的内在联系。接受美学探讨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反应和接受以及阅读过程对创作过程的积极干预。但由于期望视野的不同,不同的译者对源作的解读也不尽相同,因而有些文本存在着一些异常翻译现象。接受美学很好地解释了某些异常翻译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诗画最讲究意境,创作者在创作时费尽心思,苦心经营,只为了于一首小诗、一幅山水图中制造神妙的境界。其实意境属于接受美学的范畴,它与伊瑟尔提出的“空白”结构颇为相似。而意境又被称做“空境”。本文旨在从接受美学的角度对意境进行一番探讨,以期获得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19.
在文本接受过程中,接受主体对阅读文本常常会出现“正解”或“误解”现象。这种“误解”或叫“误读”,包合“正误”与“反误”两种情况。“正误”利于对阅读作品的理解,“反误”则是牵强附会的认知、评价和歪曲等。“反误”亦可分为自觉的和不自觉的两类。它们不惟会给作者带来损害和不良影响,也会误导读者。因此,应明辨“正解”与“误解”,提倡“正误”,反对“反误”,尤其要提防和摒弃自觉的有意识的“反误”。  相似文献   

20.
“接受美学”是本世纪六十年代西方文学研究中一种新的方法论,由德国康茨坦斯大学教授汉斯·罗伯特·尧斯首倡。它是在作家、作晶、读者三者的关系中去研究文学的一种学说,其理论核心是从接受者(即读者、欣赏者)的角度去研究、探求一部作品的意义结构。我觉得对语文教学活动的研究也可以运用“接受理论”。如果把教师精心设计的每一堂课当作一件文学作品的话,在教师的施教过程中起核心作用的不也应该是接受者(即学生)么?我们不妨用一个图来表示他们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