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5 毫秒
1.
片面地强调<变形记>体现的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异化似乎淡化了卡夫卡所处的时代及文化背景,显得过于强调其现代性而忽略传统文化的影响.卡夫卡是从传统中来的,其作品在表现"异化"方面与后来的以及当时的一些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国家的作家、作品尚有一段距离.从20世纪初奥匈帝国的文化环境和卡夫卡的精神特质出发,探讨专制文化在造成<变形记>人物"异化"方面的突出意义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
表现主义文学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变形记>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里人的异化现象.小说主人公的悲剧是资本主义社会里靠金钱来维系的家庭关系的一个真实写照.主人公与妹妹关系的显著变化有力地烘托出小说的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3.
村上春树一直刻意游离于日本的主流媒体,常年旅居海外,期望用第三者的眼光审视日本.作为一名日本人,特别是父亲参加过侵华战争的日本人,战争问题一直在村上的脑海中挥之不去.在内心的挣扎与拷问下,村上春树在许多作品中都描写过战争,也在很多场合下发表过公开言论,表示对于战争的看法.试从村上春树的代表作<寻羊冒险记><奇鸟行状录>和<海边的卡夫卡>等三部长篇小说及公开言论中,梳理村上春树的战争观.  相似文献   

4.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其主人公格里高尔·萨姆沙正是卡夫卡本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两人之间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如对自己的工作都是既排斥又无从选择,都有着冷漠的家庭关系和一个专横霸道的父亲,卡夫卡的“患病情结”在格里高尔身上也有明显的体现。对两者之间现实与象征关系的论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卡夫卡的创作心理及动机  相似文献   

5.
《变形记》是弗兰兹&;#183;卡夫卡的确良篇名作,本文从变形前的格里高,变形后的格里高及父亲的前后变化这三个方面论述了小说所提示的责任与尊严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变形记》是卡夫卡用荒诞的艺术为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异化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所谱写的一曲哀歌,苍凉而悲壮。细读《变形记》,从故事的结构、语言的描写以及荒诞讽刺背后的艺术真实,我们不难看出,在这种荒诞艺术背后,作者独到的艺术见解和生活体悟。《变形记》作为荒诞大师卡夫卡的代表作之一,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7.
本通过分析卡夫卡的小说《变形记》的家庭关系、主人公的自我价值和父亲的形象,揭示小说所包含的内蕴:亲情沦丧。自我价值丧失,父权的强大。它是卡夫卡虚幻的现代神话,表达了他对现代西方社会生活真实处境的真切感受。  相似文献   

8.
对于<变形记>的解读,大多数学者得出的结论无外乎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问题或者认为反映的是作者对于痛苦的现实人生的逃避.几乎没有人看到其中卡夫卡精心构造的痛苦与快乐的二元世界.本文试图从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在20世纪现代主义作家中,卡夫卡是无法绕过的一座高峰.卡夫卡是最早感受到并且传达出20世纪时代精神特征的人.卡夫卡的写作是纯粹的个人写作,他希望自己是一个群体之外的孤独者,是一个审视者和旁现者,用他那洞察圣灵的"第三只眼"来俯瞰人生.卡夫卡用小说向我们展示了现代人的困惑:人在这个不可解释的世界上无能为力,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这世界是我们的迷误.在<变形记>中,格里高尔的变形诉说了现代人自我价值与个性的迷失.  相似文献   

10.
<变形记>是卡夫卡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之一,作者在悲哀的情绪流露中,完成对人和现实的异化审视.主要体现在人的异化、人际关系的异化、人的软弱和不可摆脱的悲剧命运以及荒诞的真实,本文也正是从这四个方面对西方社会异化现象进行分析和阐释的.  相似文献   

11.
从《变形记》看卡夫卡小说创作的寓言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派文学具有明显的寓言化倾向。本文着重分析了卡夫卡《变形记》中格里高尔这个寓言形象,并尝试地将《变形记》的寓意从表层、中层和深层三个层次加以阐述:以作家遭遇为基础的小人物的孤独感和灾难感,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疏远而冷漠的关系;人的异化主题。本文还分析了《变形记》表达手法及风格的寓言特色,并将《变形记》与《美国》、《审判》等卡夫卡其它几部小说就寓言特色方面作了系统比较。  相似文献   

12.
<变形记><墙上的斑点>等西方现代派作品入选中学语文教材,在百年语文教学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创举.不过,有了相对适宜的教材内容,基本解决了"用什么去教"的问题,并不等于真正解决了教学内容问题.换言之,"实际教了什么"的问题依然等着我们去妥善解决.  相似文献   

13.
一"三线并行"抓背诵 第一线是经典背诵.从<弟子规><三字经>到<千字文>,接下来是<论语><孟子>等.一年时间,我和孩子们背完了<弟子规><三字经>,背了一部分<千字文>. 第二线是古诗词背诵.我收集了一些朗朗上口的经典诗词,每周介绍6首让孩子们背诵.一年时间,孩子们背会了150余首.  相似文献   

14.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半个多世纪,鲁迅进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篇目主要是这么几篇:<踢"鬼"的故事>(有的教科书改编成<我不怕鬼>)<给颜黎民的信><在仙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百草园><早><有的人>和<一面><鲁迅与时间>.除了人教版、原上海S版和原浙教版基本还保持其中的两三篇外,其他版本教科书大多只收录<少年闰土>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两篇中之一篇.  相似文献   

15.
由于父亲专横、粗暴,卡夫卡一生都处在与父亲的矛盾对立中,他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出一种"父亲情结"。研究卡夫卡的作品,从儿子与父亲的冲突中,我们很容易窥见到卡夫卡对父亲既依恋、敬佩又恐惧、屈从甚至控诉、反叛的复杂情感。  相似文献   

16.
王亮  张英 《教师》2010,(14)
本文意在探讨高中生生活事件、情绪调节及焦虑之间的关系,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情绪调节量表>和<状态一特质焦虑量表>对湖南省八所中学进行问卷调查,提出应重视高中生生活事件的基本特征,提高高中生应对消极情绪的积极策略.  相似文献   

17.
《变形记》是奥地利小说家卡夫卡的短篇代表作,被认为是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作品之一。格里高尔.萨姆沙是一家破产小公司老板的儿子,为了替父还债,他在债主的公司里当了一名旅行推销员,以辛勤的工作担负起一家四口的生计。但一天早晨醒来,格里高尔却发现自己  相似文献   

18.
本文写一位在儿子眼中很威严的父亲,晚年的时候以儿子为荣,处事为儿子着想,表现了父亲对儿子的一片爱心与真情。儿子在成长过程中对父母的管教会产生一些不理解,长大了就会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怨愤的情绪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理解与亲情。文章从儿子的角度看父亲,朴实无华地写父亲,平平淡淡却真实感人,读来韵味无穷。  相似文献   

19.
网络背景下如何开展师范语文教与学是摆在现代语文教师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本文结合幼儿师范课本第四册,进行了《卡夫卡<变形记>》的教学设计,并从教师职能、学生学习方式以及评价反思方面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格里高尔·萨姆沙是《变形记》中由旅行推销员蜕变为一巨型甲虫的主人公,而卡夫卡则是《变形记》的作者,这只巨型甲虫的一手打造者,现代派作家。细读《变形记》,再探寻卡夫卡的生平事迹,会发现以上两个人物颇有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