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 毫秒
1.
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是一个大悲剧性的人物,他原本在自己钻研的领域成就卓,被视为学术宗师。但是在一场公众瞩目的学术争论中,他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威,却采取了过饰非,瞒天过海的手法来为自己的错误观点辩护,在物理学界成为一时的笑柄。他的经历值得所有热衷于科学探索的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2.
有人说,蚊子面前人人平等,这话可谓是千真万确.因为,在世界范围内,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还找不到一个人在一生中从未被蚊子咬过.……  相似文献   

3.
4.
从1901年诺贝尔奖设立到2009年,诺贝尔各奖项获奖者已经有几百人,但其中大部分来自于欧洲、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如果不考虑文学奖、和平奖、经济学奖,只计算诺贝尔科学奖(物理、化学、医学)得主国籍,那么来自于第三世界的获得者几乎寥寥无几。这也许并不出人意料,因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科技实力往往成正比。  相似文献   

5.
《今日科苑》2014,(11):30-33
<正>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法国作家莫迪亚诺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现年69岁。颁奖词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起了对最不可捉摸的人类命运的记忆",他的作品捕捉到了二战法国被占领期间普通人的生活。此前,他频获重量级奖项,其作品《环城大道》于1972年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暗店街》于1978年获龚古尔文学奖。诺奖委员会的颁奖词称,帕特里克·莫迪亚诺的作品"唤醒了对最不  相似文献   

6.
吴惟 《今日科苑》2005,(1):49-49
诺贝尔奖让其得主一夜之间声名鹊起,并得到巨额奖金。但是,得奖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他们的生活?他们又是怎样对待这种荣誉的?虽然大多数获奖者对此十分珍惜,但也有人得奖后不得不离群索居,过起另一种日子。"从瑞典皇家学会通知我获奖那一刻起,家里的电话就响个不停,记者们堵在门口,我担心以后无法静下心来工作。"接受采访时,2004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地利小说家耶利内克说出了心里话。  相似文献   

7.
1973年,诺贝尔物理奖颁发给了一位很有趣的人物,当消息传开后,人们争相谈论,惊奇、钦佩、难以相信,还夹带着几分善意的哄笑,为这位容易招惹闲话的科学家更增添了几分传奇色彩。不学无术这位别具一格的传奇人物是怎样的人呢?他的名字叫贾埃弗,美籍挪威人,父亲是名药剂师。贾埃弗  相似文献   

8.
贝瑟等诺贝尔获奖者之所以获奖,在于他们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只有多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开创性工作,才有可能使科研走在世界前列。3月5日,诺贝尔奖获得者、98岁的汉斯·贝瑟,因充血性心脏衰竭在其美国纽约家中逝世。在几百名诺贝尔奖得奖人当中,因掌握深厚  相似文献   

9.
2008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11月11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开幕。7位诺贝尔奖获得者、4位图灵奖获得者参会,年度主题为“信息与创新”。来自物理学、经济学、生物学、化学和信息科学领域的国际顶级专家,将分别就自己研究领域的前沿成果发表精彩演讲。  相似文献   

10.
从新闻发布会上得知,“2006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将于9月5日-7日在北京举行。本次论坛由中国科学院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旨在加深我国与世界生命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推动北京市生物医药等产业界与世界顶级科学家和研究机构之间的对话。  相似文献   

11.
黄涛  王莹 《科协论坛》2016,(4):24-25
正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往往集中于某些被称为"诺贝尔奖工厂"的研究机构,例如,美国的贝尔实验室(8项),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11项),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29项),剑桥大学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13项),德国的马普学会(32项),丹麦的  相似文献   

12.
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论文施引行为的马太效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前后所发表论文被引量的比较以及其突出贡献论文获奖前后被引量的比较发现,诺贝尔奖获得者获奖后所发表的论文受关注程度高于获奖前所发表的论文,突出贡献论文获奖后的引用次数明显高于获奖前。提示其他作者对诺贝尔奖获得者论文的引用行为可能存在马太效应。  相似文献   

13.
诺贝尔奖分为两大类。一大类是自然科学的,包括物理学奖、化学奖和生理学及医学奖,另一大类是人文科学的,包括文学奖、和平奖和60年代以后才增设的经济学奖。在国际上影响最大,并有定论的是前一大类——自然科学诺贝尔奖。一般说来,科学家们都把获得一年一度的自然科学诺贝尔奖视为殊荣,不同社会和政治制度的国家也都把本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人数看作为本国科学水平的标志。人们往往把获取这一荣誉形象地比作“走向斯德哥尔摩。”  相似文献   

14.
诺贝尔奖金建立90周年的庆祝活动将于1991年11月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举行。届时将举行一系列的科学活动和庆祝仪式,其中包括历届的贝尔奖金获得者对瑞典和挪威20所大学的访问。第一个诺贝尔奖是于瑞典的发明家诺贝尔去世后5年的1901年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颁发的。大约有180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初步接受了诺贝尔基金会的邀请,准备参加这次庆祝活动。他们将参加在瑞典的14所高等学校和挪威的6所院校举行的科学活动。  相似文献   

15.
最近收到EdResource邮寄列表的一条重要新闻:华裔科学家,普林斯顿大学的安德鲁·姚(AndrewYao)荣获美国计算机学会(ACM)颁发的"计算机诺贝尔奖"--图灵奖(A.M.Turing Award).公文如下:  相似文献   

16.
4月26日下午,2007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马丁·约翰·埃文斯和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戴维·格罗斯受聘为西安交大名誉教授.两位大师先后作精彩报告,并回答师生提问.  相似文献   

17.
以199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鲁道夫·马库斯的一篇高被引论文为例,统计其从发表到2012年的被引用情况,发现存在迟滞承认现象;分析造成该论文迟滞承认的因素,以期进一步探讨该现象对科学发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从诺贝尔奖获得者看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素质的构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诺贝尔奖获得者——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的基本素质构成进行了探讨,分析了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所应具备的知识文化素质、创新素质、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素质,对造就培养高层次创新科技人才的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黄健元 《学会》2004,(5):33-33
丁肇中,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核科学实验室教授,中国科学院外藉院士,因与芮契特教授几乎同时发现J粒子而共同获得1976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是第三位获诺贝尔奖的美籍华人。  相似文献   

20.
《今日科苑》2014,(12):18-21
朱棣文,1948年2月28日生于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美国能源部部长、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我家里都是成功得可怕的人,哥哥和弟弟加起来有6个高等学历,而我只有一个。不过我后来得了诺贝尔奖,就差不多打平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