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到一些学校去听课,发现板书似乎被老师们所忽视.偌大一块黑板,有的老师"吝啬"得只留几个字,有的甚至一字不写.板书果真不重要、不需要吗?笔者认为不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能疏通课文脉络、理清课文结构,而且能突出重点、点化题旨,使学生在具体与抽象的结合、局部与整体的兼顾中,准确、科学地把握和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2.
外出学习,校本培训。听了不少教师的课,经常发现有的老师一堂课下来,除了运用多媒体外,黑板上只有一个课题。对于小学生来说,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能疏通课文脉络、理清课文结构,而且能突出重点、点化题旨,使学生准确、科学地把握和理解课文。  相似文献   

3.
板书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之一.好的板书不仅能提示课文的主要内容,而且能突出课文的重点、难点,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有人说,一篇好的板书就是一篇微型教案.为此,有经验的老师总是精心设计板书,充分发挥板书的作用.下面谈谈板书要注意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平时教学中,有些教师在新课伊始都是这样揭示、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学习(或继续学习)课文——《××》。每篇课文、每课时教学皆是如此,老生常谈,毫无变化;在一些公开课、观摩课上,经常会看到有些老师把课题板书当成是一种课前准备,在上课前把课题工工整整地板书在黑板上,有的也许是为了节省上课时间,有的可能是利用课前时间尽可能把字写得漂亮些,还有的甚至是为了避开自己书写基本功差的缺点,请人代写的……无形中就省略了课题板书这一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5.
叶圣陶先生说过: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教师。好的板书设计能把课文思路清晰地提示出来,因此,引导学生设计板书既能达到理解课文摸清思路的目的,又便于检验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培养学生设计板书的能力,我们根据不同类型课文归纳为:调整、补析、设计。1.调整。将教师设计讲读课文板书的“草案”,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调整。有的教师为了让学生说出自己预拟板书中的某个字词或小标题,往往反反复复  相似文献   

6.
板书是进行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良好的板书能反映出教者钻研教材的深度和艺术构思的水平,它可以以繁就简,揭示课文思路,便于提纲挈领;也可以以简驭繁,突出教学重点,加深理解课文:还可以条分缕析,体现逻辑关系,有利思维训练,开拓思路,帮助学生记忆和巩固新知识。前一段时间,我听了一些教师的课,发现有些青年教师对板书设计不考究,有的板书一写就是一黑板,密密麻麻一大片,使学生看着很吃力:有的一个大黑板上只写几个字,让学生摸不着头脑;有的东画西写,大字小字、线条、图形什么都有、就象画地图,让学生看了眼花缭乱;有的老师字迹潦草……  相似文献   

7.
教学板书是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符号文字、绘图、列表等方式,有效提高课堂效率的一种教学行为。教学板书被喻为“微型教案”,是一堂课的灵魂。好的教学板书更起着为课堂教学“画龙点睛”的作用。刘显国老师说:“精湛的板书是撬开学生智慧的杠杆,是知识的凝练和浓缩,是老师的微型教案,能给人以志得神怡的艺术享受,它是课堂教学的缩影,是指示课文中心的导读图,是透视课文结构的示意图,也是把握重、难点的辐射源。”  相似文献   

8.
板书,是教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讲课思路的直观。好的板书,具有启迪思维、发展智力、增强记忆培养能力等功能。语文讲读课的板书设计除了应做到准确、精炼外,还应考虑到课文的内容、表达方式、文章与重点训练项目之间的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确定设计的着重点。有的课文标题即是文章中心,宜以标题为着重点进行设计;有的课文是以某重点句表达文章中  相似文献   

9.
板书浅见     
板书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功。板书的好坏对教学效果有一定的影响,然而有的教师却忽视板书,以致板书中存在许多问题。其一是板书使用不合度。有的教师兴致所致,信手乱涂;有的又自觉字陋,一字不写。有位语文教师走进课堂,多话不说,就在黑板上大字楷书地写起“作者介绍……”、“时代背景……”、“课文分析……”,写  相似文献   

10.
当新的一堂课就要开始时,偌大的一个教室,满座的学生望着黑板上老师留下的密密麻麻的板书,无动于衷,神情泰然,有的老师会大为恼火,忿忿然把学生批评一通;有的老师则与学生僵持,学生什么时候擦好黑板什么时候才进来上课;有的老师以不写板书或“见缝插针”草草应付;还有的老师干脆回头就走,这一节课不上了……  相似文献   

11.
教鞭,是不可缺少的教学工具,对于小学低年级来说,尤其是这样。它虽然简朴,但使用起来并不简单。有位老师是这样使用教鞭的: 在总结小学第二册语文《我们的好老师》这一课时,教者要学生谈谈课文中我们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有的学生说这是一位认真批改作业的老师,有的说这是一位不怕困难的老师,有的说这是一位带病上课的老师……学生回答一句,老师板书一句。学生把课文里那位老师的优点全答出来了,就是无人概括出“我们的老师是位好老师”这个中心意思。听这堂公开课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12.
板书是课文精华的体现,好的板书设计能显示课文的结构,突出课文的重点,学生一看便能理清作者写文章的思路,理解课文的难点,掌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因此,老师应精心设计板书。如教《东郭先生和狼》这篇寓言故事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将东郭先生、老农和狼这三个角色的品性,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表现得淋漓尽致,可使学生从中受到深刻的启发和教育。在学习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跳水》时,我们师生共同参与设计了这样的板书:这一板书不仅帮学生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故事中人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也表现得清清楚楚,使…  相似文献   

13.
许多老师喜欢课前板书,尤其是上公开课,大黑板、小黑板、卡片一大串,连课文题目也课前预先写好,课上基本不动粉笔。课前板书可以节省教学时间,但也有不足,我认为当堂板书利大于弊,值得提倡。当堂板书较为直观、且能传  相似文献   

14.
是送稿吗?     
在听课时,有的老师把《一夜的工作》段意概括为“送稿、审稿、感受”。有的刊物上也有“全文可分为送稿、审稿、感受三段”,而在板书中有“时间:晚上送稿,半夜审稿……”字样。由此,促使我把这篇课文重新进行学习,感到分三段是对的,但把第一段段意概括为“送稿”有些不确切。所以,冒昧地提出来和这些同志商榷。课文的第一段包括一、二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  相似文献   

15.
在中学语文课本里,除文学作品和一般记叙文外,还有相当一部分课文属非文学作品,因而,教师在分析、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时,应根据文章的类别指出是中心思想还是主题思想。有的老师对主题思想和中心思想这两个概念分不清,板书时信手写来,想到哪个就写哪个。这样做按  相似文献   

16.
新课改之后,我们常看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们惜"笔"如金,忽略了可贵的板书。有的黑板上只有课文题目及作者;有的一节课只板书三、两个字;更有甚者一堂课下来,黑板上只字不见。  相似文献   

17.
1995年,某杂志社举行了一次(?)“教师一绝”的征文活动,拜读一些发表在杂志上的征文,给人耳目一新,甚至有为之一振的感觉,深为那些教师们身怀的绝招、绝技、绝活而击节赞叹。有的教师深得学生信任的程度远远胜于父母,学生有什么心事可以不跟父母讲,但不能不和他们的老师说;有的教师数学课从不需要圆规、三角板,但画出的几何图形,尤其是圆就像十五的月亮,丝毫不差;有的教师能根据课文的传述,在黑板上信手挥来,画出栩栩如生的图画,再现课文优美意境,令学生十分惊叹;也有的教师一笔潇洒流畅、秀丽多姿的板书,使学生羡慕不已,反复临摹,不  相似文献   

18.
任何学科教学要实现自己的目标,都要采用实现目标的工具和手段。黑板是各个学科共同使用的工具,板书是普遍使用的手段。在现代化教学手段还不能普遍采用的今天,板书仍然是一种重要的手段。语文科使用其它教具的场合较少,黑板的使用率更高,因而,板书显得尤为重要。 但是,在日常课堂教学中却不难发现板书不规范的现象,有的教师运用板书随意性较大,写什么与怎么写都较随便,不能体现教学意图;有的教师则板书凌乱,缺乏条理性,一篇课文不能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直观的印象,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去掌握。  相似文献   

19.
教师的板书,对学生的书写态度、书写水平能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我看到有的老师上课板书笔笔挺拔,端正整齐,风骨秀丽,惹人喜爱,学生的作业本也象老师一样,讲究写字清楚,行行分明,有几个学生学老师写字,模仿得也挺“象”呢!可是有的老师上课板书零乱,字迹潦草,有些字散了架,有些草不象草,行不象行,看看学生的作业本,字迹也是草草不恭。老师的板书,对学生的影响竟是这样的大。所以,我认为教师也应该练练字,懂得一些书法知识,板书字写得尽可能好一  相似文献   

20.
谈琦敏 《现代教学》2011,(12):58-58
教师常利用板书,通过文字、符号等形式为学生呈现清晰精练、直观形象的教学内容。课文题目如文章之眸,往往能总领全文、点明主旨、揭示作者情感、表明写作意图。教师在板书课文题目时应该多动脑筋,让精妙的课文题目板书成为教师实施教学的抓手。我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较为实用的板书课文题目的方法,在此选择两种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