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诗律例说     
本文以七言律诗为例简要论述了近体诗格律在用韵、平仄、粘对等方面的规则.  相似文献   

2.
以武则天和上官昭容为代表的唐武后朝宫廷女诗人,以其特殊身份,致力于律体诗创作,为格律诗的定型作出了贡献,其在唐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应予以应有的重视。  相似文献   

3.
南北朝山水诗、行役诗、咏物诗之出现与兴起 ,与诗人们喜爱山水之游密切相关。山水游赏是一种极富生活情趣与生活哲理的文化。它的乐趣并非人人可得 ,它的哲理亦非人人可知。这需要游赏者有深厚的文化作基础 ,有丰厚的物资作保证 ,有优美的自然环境为前提。南北朝诗人无论在主客观上都具备了这些条件 ,所以 ,他们游得尽兴 ,获得丰厚 ,乐得悠闲 ,为诗歌之创作积储了丰富的知识与情感。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南北朝时期产生了格律,出现了格律诗.当时诗歌所用到的律联可归纳为五言平韵、五言仄韵、七言平韵、七言仄韵4种类型148种格式.对这些律联、格式进行归纳、分析,并以诗例佐证.可以较为具体、详尽地揭示当时诗歌基本构律单位的全貌,帮助体察古代格律诗的形成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5.
魏晋玄学盛行一时,给当时文坛造成一定影响。对于这种影响,文论也应该有一定的回应。南北朝接踵魏晋,此期文论家对文坛上这股玄风也都有所评价。尽管他们对其关注的程度和评价的方式会有所不同,但基本上也都维护了文学本有的立场。这也反映出南北朝文论维护文学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6.
论南北朝后期佛像服饰的演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费泳 《家教指南》2002,(2):77-80
本文论述了褒衣博带式佛衣的生成及 6世纪中期这种佛衣在南北两地的不同演变 ,南方出现褒衣博带演化式 ,北方出现敷搭双肩下垂式 ,共同构成了隋唐佛像服饰的基本样式  相似文献   

7.
南北朝是秦汉以后我国政局分裂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虽然南北双方的正常往来被阻断,可是南北的佛教却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佛教寺院遍布我国南北各地,并渗透到南北朝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各个层面,影响着南北朝的社会。  相似文献   

8.
文学的发展离不开作家的开拓创新。活跃在中国当代诗坛上的巴蜀诗人,是一支有着强烈开拓创新意识的文学劲旅。在当代诗歌发展的各个时段,他们多发挥了首开先河、奠基开派与砥柱中流的重大作用。在民族诗型、多样风格、诗歌理论的建设上,也都有着出色的表现与非凡的创造。追溯巴蜀诗人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开拓性贡献,对冲破当下诗歌困境、推动中国文学走向繁荣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结合莎士比亚的简单介绍以及他部分作品的片段,表达了笔者对莎士比亚的看法.作者认为,莎士比亚无论生平经历还是作品的语言运用,都充满了诗意化的色彩.他的经历充满诗人式的执着和传奇,作品几乎都是内心情感的真实表述;而语言则富有诗意,华丽优美又充满深刻的哲理.在作者看来,莎士比亚更是一位伟大的诗人.  相似文献   

10.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特殊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民间文学艺术形式的南北朝民歌成就颇高,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染和影响了文人的创作。南北朝民歌对诗人创作的题材、审美情趣、语言表达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歌行体可分为“入律”和“仿古”两种形式.入律歌行的语言形式以七言句式、律句和拗粘拗对、一韵四句或八句、换韵平仄交替为主;其规整者如《长安古意》和《圆圆曲》,由多首绝句、律诗组合而成;歌行体的对仗则较为自由.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新诗发展史上,四川诗人的功绩是巨大的。他们不仅在奠定中国新诗基石、推进新诗时代主流和不断开拓诗歌新潮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推进台湾当代诗歌的发展也作出了卓越贡献。在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是走向台湾的川籍诗人覃子豪与商禽。研究他们在台湾的诗歌活动,梳理他们对台湾诗歌发展的重要贡献,对促进蜀台文化交流、推动两地文化繁荣和中华诗歌复兴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九叶诗派是20世纪40年代活跃于诗坛的诗人群体,其主要阵地是<诗创造>与<中国新诗>.但在两家刊物上发表作品的诗人远远超过九位,而最终进入"九叶诗派"的诗人只有九位.在其他诗人中,有一部分可以看成是该诗派的外围诗人.本文根据当时的历史对"九叶诗派"的外围诗人的确认进行了探讨,并对其中一些诗人的诗歌特色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隋炀帝是一个暴君,但他却是一个杰出的诗人,在文学交流融合的时代,南北诗风在他身上都有很好的体现.历来治文学史者多怀疑<野望诗>非隋炀帝所作,但从考查其记录流传情况,可知是诗当为隋炀帝作无疑.它是隋代独一无二的杰出之作.  相似文献   

15.
《狂人日记》是久困铁屋的摩罗诗人的第一声呐喊。"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早年鲁迅通过厨川白村式的"苦闷的象征"和"安特莱夫式的象征",把现实和象征水乳交融地付之于精神的呐喊,以丰富的象征符号探索于精神无地。鲁迅在精神压抑和时代的痛苦面前执著进击,自然而然地从《狂人日记》的"淡淡的象征主义"的铁屋呐喊走向《野草》的现代主义的生命象征。  相似文献   

16.
许所望是生活于清朝嘉庆、道光年间的布衣诗人,为人慷慨激昂,侠肝义胆,曾参与嘉庆年间的两次助军行动,功成之后,拒受封赏,回家闭门种菜,后人赞之为“江北名士”。他与当时政界、学界、文坛名流之间的交游十分广泛,诗歌成就很高,尤以七律见长,格律精工,豪迈奇谲,被称为“江北第一家”。所著《蔬园诗集》十四卷,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7.
18.
阿倍仲麻吕随第8次遣唐使入唐,在唐为官40多年,得到唐朝皇帝玄宗的信任,期间由于思乡多次想要回国,不是没能成行就是中途失败,最后在唐直至去世。在唐期间与唐朝的诸多诗人建立了深厚友谊,特别是大诗人王维和李白。他们在诗歌方面的交往体现了惊采绝艳的才情和深厚情谊。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段宝林同志在民间文学、民俗学研究中取得的主要成果作了全面深入的概括、分析和评价 ,认为段的民间文学研究的主要成果——《中国民间文学概要》有出版早、学术信息量大等七大特色 ;段对笑话学的研究所取得的“正面喜剧人物”这一成果是开创性的 ;段对民间诗律的研究 ,其成果——《民间诗律》、《中外民间诗律》、《古今民间诗律》则是这一领域研究的奠基之作。而段氏对民俗学研究的突出贡献是发现了“六维立体思维”、“民俗趋美律”;段氏学术研究的两大闪光点之一的《民俗大典编写提纲》,既总结了中国学者们的学术成果与经验 ,又继承了中国“描写民俗学”的优良传统 ,有发展 ,有新意等  相似文献   

20.
"吴中四士"及吴越诗人群体创作的诗歌,大多以吴越山水为题材,相对齐梁山水诗来说,吴越山水诗体现出一种新的自然审美观,不仅选取日常景物入诗,而且,人的主观情"兴"主动融入山水,这是山水诗表现艺术的一大飞跃,为山水诗在盛唐的全面繁荣做了充分的准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