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针对河南省的旅游业现状,结合行政区域内合作的问题,提出了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的战略模式,即"点—轴—圈协同推进"模式,形成一个统一的大旅游整体,进而提出了实现河南区域旅游合作的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遵循发展性评价理论的思想,构建了以关键性因素、合作关系、合作机制、绩效结果及合作管理为基本评价维度的府际间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性评价逻辑模型及指标体系,这些评价维度比较好地反映了府际间区域旅游合作的运行与绩效情况,是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性评价基本的内容。对这些评价维度和指标的衡量,将有助于优化区域旅游合作过程,提高区域旅游合作绩效。为了有效推进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性评价的实施,本文还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性评价的主体-评价者的职责、工作和应掌握的管理技巧以及区域旅游合作发展性评价可以用到的方法-观察法、访谈法和问卷调查法。  相似文献   

3.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中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旅游经济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也是实现区域共同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的形成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着手,探讨区域旅游合作理论的实践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4.
在分析锡林郭勒——赤峰旅游合作与发展的意义、条件的前提下,重点提出锡林郭勒——赤峰旅游资源整合的具体措施及开发战略,进行了对策性研究,以期实现区域旅游的整体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入境旅游总体上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政治关系因素、自然灾害因素、经济交通因素、市场竞争因素、思想意识因素、基础设施因素、生态环境因素、行业管理因素、市场营销因素和旅游人才因素等十大制约因素。因此,必须深化区域旅游合作,完善旅游服务质量监督和管理,强化旅游市场营销,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加强旅游人才质量建设,以促进政府主导的“旅游强省”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内涵上看,区域旅游合作的目标与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所强调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是相一致的。川西南、滇西北区域旅游合作的实践表明区域旅游合作能够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是促进区域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7.
陆仙梅 《科技通报》2015,(3):21-24,49
区域旅游合作是湘桂黔边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其旅游合作发展路径的优势、劣势、机会与威胁,准确把握旅游合作发展方向,结合区域侗族文化、原生态旅游等相关因素,从合作模式、组织管理、利益分配、产品开发、基础设施、旅游形象等方面提出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旅游合作路径,为湘桂黔边区以及我国类似区域开展旅游合作提供理论依据,促进区域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发展旅游产业、增强竞争力的有效途径,而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是区域旅游合作的高级形式。随着环海峡旅游圈的提出,福建旅游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在分析各市域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市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并提出福建市域旅游协同发展的路径。  相似文献   

9.
京津冀旅游信息化合作模式及策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彦丽  路紫 《情报杂志》2006,25(2):112-114
针对京津冀旅游信息化建设过于突出本土化,又缺乏区域旅游信息化合作的理论研究,从现实条件与理论层次分析了京津冀旅游信息化合作的差异与互补等依据,从而提出了该区域合作的三种点式合作模式及具体的合作策略思路。  相似文献   

10.
许新莉  张杰 《大众科技》2008,(1):100-101
甘肃省旅游资源丰富,区位条件优越,为区域旅游业合作提供了有利条件。文章通过分析甘肃省参与区域旅游合作的条件及意义,指出走区域合作之路将是甘肃省旅游业发展新的增长点,并提出了走合作发展道路的对策及在区域旅游合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浙赣皖旅游共同体的提出,旨在依托浙江淳安(千岛湖)、江西婺源以及安徽黄山三地的旅游资源,由浙赣皖三省携手打造区域旅游合作组织。立足于浙赣皖旅游共同体背景下的千岛湖旅游协同创新,必须依托共同体资源优势和经济优势的有机结合,突破现有旅游开发瓶颈,实现旅游发展的无缝对接,从宏观区域和微观局域合作上,组织闭合环状游线,打通乡村城市通道,创新旅游发展路径,打造高端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12.
珠江三角洲地区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与市域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肖光明  郭焕成 《资源科学》2009,31(8):1430-1437
珠三角在我国区域旅游发展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其旅游资源本身具有基础性研究意义.面对大区域旅游资源评价困难的状况,文章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区域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进行了分析评价,并系统比较了该区域九城市旅游资源的差异性.前者包括旅游资源的类型效应、强度效应和聚集效应评价.后者包括九城市在旅游资源丰度、配合指数、总体优势度方面的差异以及在各自旅游发展中所起作用的差异.研究发现,对于珠三角这样的大区域,选取上述评价指标对深入把握旅游资源的总体特征和旅游资源的内部差异是恰当的;珠三角九城市旅游资源的数量、组合及其总体优劣势不尽相同,在各自旅游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也存在明显差异,并由此形成不同的旅游发展模式;有必要通过系统整合,以有效推进该区域的旅游资源空间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以CNKI中旅游经济的核心期刊和CSSCI的1002篇为研究对象,基于CiteSpace和VOS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绘制出旅游经济的时间序列和关键词网络知识图谱,从旅游经济的年发文量、发文期刊、发文机构、发文作者群等方面进行计量分析.研究表明:旅游经济的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经历了研究初始、迅速增长、平稳发展3个阶段;旅游经济、旅游业、旅游经济联系、生态环境、区域差异、可持续发展为旅游经济的六大研究热点.因此,多维度、微观地研究旅游经济,加强区域旅游各项资源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增强研究团队间的交流合作是今后旅游经济研究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区域旅游合作的概念,分析了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指出区域旅游合作应在政府主导下、实现社会参与,逐步缩小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创造机会均等、协调发展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5.
卢璐 《科技创业月刊》2011,24(13):52-55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前提下,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已经参与到区域经济合作中来。此外,在旅游业开放性和关联性特点的前提下,区域合作已经成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必然选择。从国家到地方层面,也都把区域合作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未来选择。在泛珠三角经济圈经济一体化发展的今天,湘桂粤赣闽五省区怎样借助泛珠三角经济圈9+2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契机合力开发旅游资源,构建区域旅游一体化开发的产品框架,建立大南岭、大瑶寨、大井冈区域旅游合作进行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加快五大连池旅游城市发展,拓展旅游城市空间结构,应从拓建五市区域景观大道入手。五大连池景观大道应定位于——五市区域入口(北安与五市交界处)至风景区(五市与风景区交界处)沾五公路路段。  相似文献   

17.
曹艳英  李凤霞 《软科学》2010,24(2):83-88
以自组织系统理论为基础,将旅游产业作为一个整体系统,从区域旅游产业系统的形成与组织结构入手,分析探讨区域旅游竞争力形成发展的要素结构,提出了区域旅游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内生核心动力机制、外生支持促进机制以及内外生因素耦合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8.
龚永辉  郭辉 《软科学》2007,21(5):94-96,111
针对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西部地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旅游合作的设想,探讨了有助于西部地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旅游合作的一些途径。  相似文献   

19.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互动合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钊  彭迪云 《科技广场》2010,(6):183-186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新时期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策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加强区域经济互动合作,是实现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跨越式发展、提高江西开放型经济水平的有效途径。本文基于江西主动融入"海西"对接台湾的视角,阐述了两区域互动合作的战略意义,并结合江西省情,探讨了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现实基础、制约因素和实现机制,从而初步提出了江西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整体战略构思。  相似文献   

20.
庞静 《今日科苑》2010,(16):85-85
当前,中国旅游市场地域化竞争愈演愈烈,特别是具有同质化旅游产品的区域,极易导致资源整合难、品牌打造难、良性发展难。陕南三市(汉中、安康及商洛)同处秦巴山区,拥有相同的山水旅游资源,如在旅游市场上“单打独斗”,最终会陷入发展瓶颈。唯有加强合作,联手打造“陕南”区域旅游品牌,充分发挥旅游个体和组织的积极性、能动性,才能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取得1+1〉2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