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从未像今天一样被无处不在的媒介技术所包围.处于后疫情时代的我们,有必要从身体出发,重新思考智能时代的新型人机关系问题.本文探究了人机关系问题的思想溯源,并对人机关系问题研究现状与不足进行了梳理,以揭示人机关系问题研究的总体进路与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
智能传播时代的人机关系正在经历深刻变革,工具与使用者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技术与人类不仅在物理功能上相互强化,还在认知层面互相提供辅助,感官体验上互相拓展,形成机器日益类人化、人类活动日趋机器化的双向趋势。人工智能和人类通过技术与数据相互观察,借助智能设备和传感器构建起一个隐形的相互监控网络,并基于海量数据分析建立起预测性监控机制。在这一互动过程中,智能工具的角色从服务者向竞争者、从协作者向决策者转变,而人类则从使用者转变为合作者,其职业角色也由传统型向智能导向型转变。这种人机关系的复杂性和多维度特征日益凸显。为应对这一变革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建议加强人工智能的伦理监管,确保技术发展与社会责任相平衡;改革教育体系,培养具备跨学科知识的未来人才;同时加大对人工智能研究的投入,深化人机协作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3.
驯化、人机传播与算法善用:2019年智能媒体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师文  陈昌凤 《新闻界》2020,(1):19-24,45
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内核的机器人写作、新闻推荐系统、自动化事实核查、智能广告在2019年得到更广泛的应用,智能技术带来的理念重塑和实践变革在新闻界产生持久而深刻的影响。在人工智能与新闻界的深度结合已成为业界新常态的情况下,学术界对智能媒体的研究逐渐超脱出对实践样态的描摹,转而对新技术形态下人与算法的相处模式进行深入诠释,对算法的价值观风险、公共性与正当性等问题进行批判性反思。本文梳理了2019年国际国内的百余篇核心期刊上的智能媒体研究,对目前研究热点和潜在趋势进行解剖。我们发现,2019年学术界对智能媒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驯化、人机传播、算法善用、算法公共性和算法正当性这五大前沿主题。相比2018年学术界对智媒问题的全方位探索,2019年学术界对智能媒体的探讨逐渐进一步聚焦深化,出现诠释转向和思辨转向。一方面,学术界较多采用诠释经验主义范式,阐释人类在日常新闻实践中对算法的意义解读,还原媒体、平台、算法与用户之间动态的相处机制;另一方面,越来越多学者开始探讨算法对于既有的传播理论体系的补充,反思智能媒体在公共性、正当性层面扮演的角色,以及围绕智能技术产生的权力角逐。  相似文献   

4.
杨东伟 《青年记者》2023,(24):49-51
如今,聊天机器人在传播中的地位日益凸显。虽然机器人不具有自我意识,但其在人机关系中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颠覆了传统以人为中心的传播观念。人类需要改变以往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机器人在交流中的主体地位。人机共生和同构为我们理解人机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人类与机器人之间不一定是完全对立的权力争夺,还可能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元宇宙是未来互联网发展的新形态,算法则是架构元宇宙最底层的技术逻辑。在元宇宙中,算法的主体性不断增强,人与算法技术的互动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以往人在与外部世界的相处中,总是会陷入一种“二元对立”的泥潭,而这种思考已经不适用于现在的人机关系。打破二元对立,反思工具性,从技术哲学的角度探究元宇宙中人与算法的主体类型、关系变化,有助于我们在元宇宙这样一个全新的维度中理解技术。同时,思考人机关系“和而不同”的未来走向,也是我们应对技术时需要解决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6.
高慧敏 《青年记者》2022,(18):90-92
当机器不仅是工具而且开始承担主体角色时,人机关系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人机融合也成为媒体深度融合的方向。本文主要考察智能传播时代人机融合形态,即感知融合、认知融合及价值融合。  相似文献   

7.
李昉 《新闻战线》2020,(8):34-36
机器写作是人工智能一个重要的应用分支,在一些场景中可以代替人完成写作工作,或辅助提高写作效率。机器写作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一个应用方向,逐渐实现了多种场景的应用实践,形成了有一定规模的产业链。以人为本、人机配合,以提高写作的速度和效率为目标,让机器辅助人完成信息的搜集、整理、加工、传播工作,是当下机器写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8.
李赫  黄振 《今传媒》2023,(4):19-21
本文以智能时代为背景,探讨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机之间产生的相应问题和解决对策。文章简要阐述了智能时代的定义,重点讨论智能时代下赛博人的伦理思考与人机传播关系,认为在后人类主义视角下,人机合一并非一片光明,人机冲突等现象屡见不鲜,提出在智能时代下,赛博人与机器应当相互协作,发挥各自所长,以人机协同、人机合一的方式共同促进人与机器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随着ChatGPT的普适性渗透,人与智能机器(技术)的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以新一代人工智能ChatGPT为叙述焦点,探讨人机关系的变革逻辑是本文的主要目的。【方法】文章通过案例分析、现象诠释等方法,深度解析ChatGPT的主要特征及其触发的变革逻辑问题。【结果】作为人工智能的“类人化”升级版,ChatGPT引发了人机关系变革,主要经由协作逻辑、互动逻辑、会话逻辑、融合逻辑的嬗变过程进行体现,其中,协作逻辑经历了从“智能辅助”到“全能代理”的变化、互动逻辑从“单项控制”走向“平等对话”、会话逻辑从“机器语言”转向“情感话语”、共生逻辑从“人机融合”迈向“互为延伸”。【结论】在人工智能技术的强力渗透下,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已超越了单纯的“使用关系”框架,而是在高度嵌入与深度黏合中被重构,以此形塑出人类的媒介化交往想象。  相似文献   

10.
技术的发展不断改变着人类生存、交往的条件,同时也给人们的生存境况带来了许多不确定性与未知性,当下人工智能的智能化程度的不断提升催生了人与机器之间的新型亲密关系发展的可能,研究人机关系正当其时.在雪莉·特克尔的《群体性孤独》中,人类与机器产生亲密的联结,与机器进行情感交流,对机器产生依赖,将机器人视为"家人""朋友"等人...  相似文献   

11.
别君华 《现代传播》2019,(11):32-36
以智媒传播中的人机关系问题为起点,通过引入技术哲学的理论资源,以及梳理人机融合的现实语境,归纳了智能化实体人、智能化虚拟人和类人化机器三种人机融合形态。基于对主流传播学视阈中有关人机二元对立的理论预设的反思,进一步指出并辨析了智媒传播中的人机融合在主体观念、身体-技术关系和传播实践三个关键维度的变革意义。人机融合作为跨越传播学与技术哲学的重要问题,最终指向的是有关人类新的生存形态的伦理价值。  相似文献   

12.
程明  孙嘉蔚 《青年记者》2023,(24):24-28
本报告围绕CNKI数据库中高级检索到的2023年刊发的107篇智能传播研究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在对文献的全面把握的基础上,概括出2023年中国智能传播研究的大方向:以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研究的勃兴,人机深入交流与新人机共存空间的构建。但同时存在认知茧房的加剧、算法操控导致用户自主权的丧失、虚假信息的泛滥、个人隐私的泄露等相关伦理问题。未来,智能传播的研究离不开技术、人文、伦理三个维度,人机协同、传播主体、人机交互、人机伦理、人类如何重新理解和定义“自我”等问题值得探索。  相似文献   

13.
算法作为连接技术与社会的物质性中介,重构了人、机器和环境三者的关系:由物理关系转变为万物互联的数字关系。在算法重构的数字关系中交织着复杂的权力关系和资本利益,这导致了人与技术、平台之间的权力不对等,引发了个体、技术和社会三个层面的算法伦理风险,即有的将正确的价值理念嵌入算法、要求全方位的算法信息公开等措施无疑是必要的,但还不足以应对实践过程中的算法伦理风险。算法伦理的建构还要以公正的眼光看待算法,努力摆脱用户对算法伦理的“无意识”状态,将选择权归还给个人,并与政策、法规的制定与执行相协同。  相似文献   

14.
本文回溯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和人类心智的溯源,通过发生学的视角对比分析人类智能和人工智能的差异和优劣,从而演绎推导出人机融合智能的可能.计量统计分析了当前人脑融合智能的文献后发现,人机融合智能更多地体现在神经科学领域,人机融合智能和传播间关系的研究刚刚起步.在研究分析的基础上,根据复杂程度的次第划分了三类人机融合智能:...  相似文献   

15.
智能革命浪潮下,智能媒体场域中的人机关系发生了由工具性寄生关系到竞争性共生关系的根本转变,人与智能机器既相互依存又相互竞争。人机关系新样态为新闻传媒业带来新的伦理挑战,新兴的技术逻辑冲击传统的新闻专业价值规范,数据霸权、算法独裁、虚实模糊等新问题逐渐凸显。要避免技术权力与技术逻辑对新闻从业者主体地位与专业价值的异化,实现人机和谐共生,可借鉴价值共创理论指引的主体间有机整合与良性互动思路,以人为中心规范技术应用边界,发挥新闻从业者主体作用,构建长效人机协作机制。  相似文献   

16.
智能时代推动了图书馆的深层次变革,精准服务已成为图书馆的普遍诉求与实践难题,而人类与机器的智能协同为图书馆精准服务提供了可能路径。本文通过对精准服务相关理论与实践的梳理,总结了图书馆精准服务所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人机智能协同的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型,提出了图书馆精准服务的实现路向。人机智能协同的图书馆精准服务模型在采集用户多模态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机器与专家的协同决策形成问题确定、服务映射、服务实施、效果检验等4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闭环,指向图书馆精准服务的实现。未来需要进一步探索用户模型、问题根源、服务机制、研究设计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图书馆精准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随着智能技术的发展,算法逐渐成为传播的基础设施和底层逻辑,并在广泛应用的过程中与人的关系发生着流动的变化与迭代。基于此,本文立足于唐·伊德人—技关系视角,阐释人与算法技术具身—诠释—它异的三重关系交迭:具身关系下的算法技术抽身而去,成为一种透明的存在;诠释关系下算法作为中介界面本质所具有的负面效应引发人们的算法焦虑;它异关系下算法作为一种准他者促逼人们沦为技术宰制下的囚徒。在向理想的人与算法技术的背景关系的推进中,人们应该坚守自己的主体性价值,找到恰当理性的方式与算法和谐共生,让算法技术真正成为人类的福祉。  相似文献   

19.
赵姝杰 《视听》2022,(3):49-51
智能数字技术的发展使"后人类"时代的隐喻从科幻电影走向现实生活.技术作为"义肢"不断延伸人的各种能力,在媒介领域成果显著.但是,数字技术在广泛延伸人的各种感官时,也使人发生了"新异化".技术背后潜藏的风险逐渐让个体卷入数字档案、数字劳工、数字同温层的漩涡,还加剧了社会的数字鸿沟问题.在新型人机关系下,风险博弈仍是一场严...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