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谢清果  韦俊全 《现代传播》2024,(2):86-92+100
中国文化类综艺节目在文化主体性觉醒与影视新技术赋能的双重加持下,不断实现着自身审美之塑新与言说之飞跃。文化类综艺节目“大爆”与“出圈”,不仅得益于视听方式、文化内容的创新,更在于其通过表层视听展演触达到受众深层情感与心理,实现社会的情感同频共振。同时,共情传播标示着人类传播学从以往聚焦客观理性逐渐关注到人的情感本位。鉴于此,亟待从共情传播的视角,透过对文化类综艺节目共情传播现象及其内在机制的探析,深入去探讨文化类综艺何以披文入情、以情动人,以期思索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作与传播。  相似文献   

2.
董蕾 《采.写.编》2023,(12):96-98
近些年,我国电视荧屏上涌现了大量优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等方面发挥出重要作用,同时也契合现代受众的文化审美需求。现如今,我国电视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发展中既迎来了机遇,也面临着一定挑战,因此有必要对文化类综艺节目进一步创新。基于此,本文将首先分析我国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特点,然后从制作和传播两个层面出发,探究具体可行的创新对策。  相似文献   

3.
2021年,央视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联合推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典籍里的中国》,节目依托中国优秀文化经典的核心要义,通过沉浸式的场景传播迅速出圈,获得收视和口碑的双丰收,为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带来了新气象.文章以该节目为例,以场景传播的视角解读其现象级传播背后的理论逻辑,以期为促进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和丰富中国优...  相似文献   

4.
综艺节目是当下广播电视节目当中的主力军,其中的文化类综艺节目被誉为"综艺界的一股清流",本文选取了当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类综艺节目——《朗读者》,分别从口语传播的主体、口语传播的内容、口语传播的形式等几个角度进行研究,以此折射出文化类综艺节目当中口语传播效果的基本特点、影响因素以及其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5.
近两年来,文化类综艺节目大量产出,其中不乏高质量、现象级的节目,取得不错反响。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大众文化产品,在文化传播中起着关键作用,研究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不同阶段梳理文化类综艺节目的发展历程,了解如今其发展的状态;其次从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现状中总结出总体的创新特征;以此为基础,将目前有代表性的节目做个案研究,分析其创新路径,以给予同类型节目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6.
周媛 《新闻传播》2024,(3):58-60
在全媒体的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越来越多,综艺市场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要想为节目创造更大的影响力、累积更多的忠实受众,就需要不断对节目进行创新,拓展文化传播的内容,创新播出形式和渠道,对节目进行可持续发展的规划,实现节目的长久发展,同时实现传统文化的大范围传播。本文论述了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发挥的社会功能和全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面临的发展困境,并对全媒体背景下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创新发展路径进行了浅析,期望可以给予广大电视节目制作人一定的参考,制作出更加优质的传统文化类综艺节目。  相似文献   

7.
文化类真人秀节目近些年成为电视节目类型中的后起之秀,它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影像化表达方式相结合,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较高的收视。其中,我国首档以"穿越"为题材的综艺节目《咱们穿越吧》,通过历史架构和叙事手法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核融入娱乐的外衣当中,挖掘符合现代社会价值认同的传统文化新内涵,用通俗易懂的形式实现寓教于乐。本文以该节目为例,从体验式传播、通俗化传播、仪式化传播、符号化传播等角度分析其如何成为将文化传承与大众传播进行结合的成功典范。  相似文献   

8.
麻蕾 《声屏世界》2022,(1):51-52
随着我国网络综艺节目形式的不断变化,选秀类综艺节目开始兴起并拥有极高的关注度和争议性,但因选秀类综艺节目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也出现了很多传播伦理失范问题.文章以《青春有你第二季》为例,分析我国网络选秀类综艺节目中存在的传播伦理问题并进行思考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文博类综艺节目在普及知识、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国家宝藏》《我们的宝藏》等文博类综艺的涌现和火热,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形态在不断改变,社会功能更加多元。本文以河北广播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我们的宝藏》为例,通过分析节目的社会功能,以期为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0.
媒介文化是文化传播的关键,电视作品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和文化传播的方式,对中华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肩负着重要的责任.如今,在政策的推动下,电视工作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创作出一批具有原创性的文化综艺节目,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文章通过分析近期具有影响力的文化综艺节目,探索其兴起的原因和成功因素,以及对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夏颖  邢圣爱 《视听》2022,(3):55-57
文化类综艺节目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文化类综艺节目改版创新成为当务之急.当前,文化类综艺节目主要在借助综艺效果实现故事演绎、运用技术手段增强受众体验、丰富形式构建起相关知识体系、综合运用线上线下手段提升知名度等方面进行创新.未来,文化类综艺节目若想取得更加深入的发...  相似文献   

12.
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文化传播进入融媒体时代,跨屏传播成为主要的传播形式,对内容视听化的需求越发强烈,作品是视听传播最基本的单元。以电视作品为研究对象,传统文化视听作品的传播主要分为综艺节目、电视剧和纪录片三类。数字经济背景下传统文化电视作品传播中,综艺节目要聚焦受众需求做好视听语言现代化转码,电视剧要处理好传统文化符号具象化问题,纪录片要创新视听表达方式,三者共同推动视听传播系统的数字化变革。  相似文献   

13.
王丽燕 《传媒》2021,(3):94-96
当今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在互联网思维浸润下形成的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型传播路径,正成为业界、学界等多方探讨关注的焦点话题.本文试图从媒介融合视阈中解构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传播路径,厘清当下情感观察类综艺节目的传播经验与逻辑方式,以期为此类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有意义的思考.  相似文献   

14.
本文在分析“一带一路”背景下转文化传播的逻辑后,探讨综艺节目出海转文化传播的可能性,并提出未来综艺节目可通过打造多元主体、传播内容在地化、搭建优质传播平台等方式来实现“出海”,更好地进行转文化传播。  相似文献   

15.
郭美婷  祁博 《东南传播》2024,(3):155-157
自ChatGPT发布以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逐渐应用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中。文化类综艺节目作为传播中国文化的窗口之一,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将传统文化以创新方式进行传承与传播。AIGC能够助力文化类综艺节目文本创作、推动视听内容生成以及丰富主持人语言表达,但同时会遇到AIGC无法深度理解中华文化和产生情感共鸣、出现虚假信息和侵犯知识版权、挤压主持人生存空间等问题。因此,需要人机协同为文化类综艺节目提质增效、深化技术研究及提高AIGC使用素养、建立主持人与AIGC互动协作机制,才能使AIGC更好助力文化类综艺节目发展,从而讲好中国故事。  相似文献   

16.
马梅  尚文 《今传媒》2016,(5):8-11
随着由数字网络技术支撑的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新媒体因自身不同于传统媒体的传播效力与模式,在现代传播体系中占领了重要的地位.电视综艺节目作为视听产业的支柱产品,是使观众与电视台产生黏连的重要途径,但是仅依靠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品牌传播己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在媒体融合环境下做好电视综艺节目的品牌传播对于电视行业的主体发展来说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以我国电视综艺节目品牌传播为切入点,在分析媒体融合对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形成影响的同时,探究如何利用媒体融合进行电视综艺节目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及在媒体融合语境下电视综艺节目品牌发展应规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近年来,以《故事里的中国》《典籍里的中国》《一本好书》为代表的文化类综艺节目利用情绪传播规律,通过“戏剧+影视+综艺”的创作模式,打破单一线性叙事,同时巧妙运用新媒体技术建构互动空间,增强了节目的情绪感染力量,实现了节目“出圈”传播。  相似文献   

18.
王前慧 《视听》2022,(5):49-5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在新的媒介环境下需要新的载体、策略和创新表达,从而实现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文化类综艺节目也成为传播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进行舆论引导的重要传播阵地.《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典籍,通过"典籍+戏剧+时空"的表达方式,构建出脉络清晰、叙事宏大的"典籍"背后的故事与文明,为文化类综艺节目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提供...  相似文献   

19.
如今的生活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人们的娱乐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再加上现代的信息网络技术和传播影像技术已经非常发达,综艺节目作为一种娱乐性极强的电视节目也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太多的明星互动类综艺节目和真人秀并不有利于传统优秀文化的正向传播和传承,因此文化类综艺节目以综艺的形式传播优秀文化便逐渐开始兴起,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人们的接受和喜爱,而且可以增加综艺节目的人文情怀和情感,将优秀文化相融于现代文化传播机制中,也能更好地挖掘电视节目的艺术和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20.
闫春慧  姚丹 《新闻世界》2023,(11):83-85
在全球化语境下,我国视听作品如何提高传播力,如何突破文化价值理念的差异,向外输出优秀的视听作品;如何提高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使国外民众全方位了解中国等一系列课题值得探讨。我国现有的一些综艺节目初衷是向外传播中华优秀文化,但在节目的发展过程中却出现偏差,打破了其文化价值和娱乐价值之间的平衡。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分析湖南卫视综艺节目《中餐厅》,试探究节目制作中出现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