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传统新闻媒体抢占市场流量的能力在逐渐弱化,还好网红记者承接了争抢市场份额的重任.然而打造大众高度认可的网红记者并非易事,很多网红也只不过是昙花一现.故此,更有必要深入探究传统媒体记者网红化趋势及转型之策.结合多年广播记者职业经验,探讨了传统媒体记者网红化趋势,分析了传统媒体记者网红化转型的立场,论证了传...  相似文献   

2.
陈栋 《传媒》2015,(18):44-45
当前,不仅是新兴媒体,就连传统媒体自身唱衰纸媒的声浪日益高涨,传统媒体转型发展势在必然、迫在眉睫.然而,不少人认为,传统媒体的转型之路就是拥抱新媒体、投身新媒体.其实不然,传统媒体转型的出路不只是"传统媒体+互联网"或"互联网+传统媒体"这一个选项.换言之,新媒体不是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惟一选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各种新型媒体类型不断涌现。新形势下,传统媒体也遭遇到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应对挑战,各种传统媒体也开始与新媒体融合共生。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更好地进行转型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分析研究。文章对媒体融合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现状,传统媒体在媒体融合背景下的转型困境。进而立足媒体融合背景,提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相关路径,包括聚集平台,构建出多元化经营格局,立足现实,拓展新闻媒体发展空间,以及数字化融合转型,发展分众化传播等。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媒体形式也逐渐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中,多种新兴媒体传播具有很强的即时性、多样性以及互动性,对于传统媒体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传统媒体具有很强的局限性,需要与新媒体进行融合,才能更好的促进自身发展。本文就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融合转型发展方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5G技术的成熟与逐步商用,对于媒体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这一背景下,如何适应新媒体时代,实现自身的成功转型,成为传统媒体在发展过程中关注的核心问题。文章以新媒体时代为背景,从多个角度全面探讨传统媒体转型的基本方法,积极推动传统媒体的创新与发展,以期为相关实践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继续发挥传统媒体在经济发展以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如今,随着我国的经济快速发展,网络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发展壮大,我国的各个领域不断应用于新媒体技术,加快了我国媒体行业的发展。这样的环境背景下,传统媒体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严重的威胁与挑战。由于新媒体自身不受空间、时间的局限性,信息传递速度之快的优势,使传统媒体也纷纷开始了转型之路。转型中的传统媒体,应该建立与时代接轨的互联网思维模式,在积极的转型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复合营销模式,在转型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新型人才为传统媒体转型注入新鲜血液,有利于培养人才全媒体发展体系的建立,使传统媒体积极转型,才不会在新媒体浪潮中淘汰。  相似文献   

7.
就当前中国媒体行业发展现实来说,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正在面临新媒体形式的挑战,但是这也不会影响传统媒体的作用发挥,媒介融合成为我们当前面临的主要形势,基于此,我们要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做好问题分析,准确自身定位。媒体融合使传统媒体转型成为当前传媒发展的重要工作任务,就电视台新闻记者角色转型来说,其实这是传统媒体转型的重要表现和路径。目前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工作,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这是媒体行业发展面临的诸多考验之一。因此本研究将结合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分析电视新闻记者角色转型中遇到的问题和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短视频传播已成为传统媒体转型新媒体的重要抓手,通过各类商业媒体和社交媒体搭建的传播平台,网络用户不仅可以获得海量的短视频信息,还能成为创作者和传播者。新媒体的高速发展倒逼传统媒体必须开展融合转型,利用抖音、快手及微信平台的短视频功能,实现主流媒体新闻信息的短视频化,已经成为当前新媒体环境下的转型主流模式。但受到采编思维和传播模式的限制,传统主流媒体在内容娱乐性、传播互动性和选题开阔性等方面,还存在诸多的不足。本文以山东青岛市广播电视台创办的视频号“弄潮+”为研究对象,探索广播电视媒体应如何转型短视频传播,重塑短视频时代的主流传播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许可 《青年记者》2017,(5):92-93
自媒体的发展冲击了传统媒体大众传播的基本架构,人际传播成为主要传播模式.此时人们的信息互动交往需求增加,记者职业认同感下降,传统媒体组织影响力逐步消解.作为突破组织劣势的一种重要方式,塑造网红记者成为传统媒体构建媒体平台、进行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法宝.人们力图通过构建个人影响力、增加互动、嫁接知识、突出个体来维护组织的存在.然而,在新媒体创业蔚然成风的时代,媒体组织如何形成一个适宜网红记者的生存空间,保证拥有其“经纪权”,是创造网红记者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社交媒体发达,社会各阶层人士都拥有自己发声的平台。近年来,基于移动互联网打造的自媒体,爆款频出,让传统媒体黯然失色。与此同时,传统媒体主持人转战新媒体,尝试转型"网红"的不在少数。只不过,尝试者多、成功者少。归根究底,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有不一样的传播生态、不一样的服务对象、不一样的生产模式,任何生搬硬套只会事与愿违。本文旨在探讨传统媒体现有主持人之出路,"成为"网红不应是唯一出路,传统媒体界面人物,还有很多亟待创新以适应时代需求之处。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互联网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冲击,面对互联网媒体的迅捷的信息传播方式,传统媒体要取长补短,发挥自身的优势,走好转型之路。本文主要探讨传统媒体转型所存在的误区,并对在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转型的路径进行探究,需要在内容上优质化,传播上智能化,产品专业化,希望能够有效提升传统媒体转型升级的效率,给相关研究人员以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自新媒体出现并快速普及后,自媒体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倒逼传统媒体转型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本文以"老梁"为例,阐述了在自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转型与未来的媒体意识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徐波 《新闻传播》2023,(12):49-51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也促进了传统媒体的转型和升级。本文以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的融媒体发展路径为研究对象,对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面临的发展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融媒体发展策略,旨在推动传统媒体更好地融入融媒体发展潮流,促进传统媒体与新介质之间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新媒体技术发展应用不断成熟,自媒体、新媒体深受大众关注,直接改变了当前信息传播形态和媒体舆论格局。因此,优化信息内容,积极推进传统媒体转型升级,丰富传播形态,适应全新传播生态,构建"传统媒体+新媒体"的全媒体平台,就发展成为当前传统媒体适应媒体融合环境的应对举措。研究以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特点为基础,分析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新变化,结合融媒体时代传播规律,提出具体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的新闻媒体已经逐渐地进入到了新媒体时代,媒体的传播形式也从传统的大宗媒体传播转型到了新媒体信息平台的信息传播。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媒体进入到了大众化的时代,是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媒体传播中所诞生的新型媒体传播方式。而面对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统的媒体记者所面临的挑战与危机也逐渐增加,换句话说,传统的媒体记者不得不面临着角色转变的危机。同时,传统媒体记者的角色转变也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大趋势,不转变就会导致自身媒体传播技术的低效率化,进而跟不上媒体信息的发展。本文正是就如何更好地在新媒体时代促进传统媒体记者角色的转变进行了深入的探究,以期为传统媒体记者的角色转变提供理论借鉴与支撑。  相似文献   

16.
孙芳令 《新闻世界》2014,(10):16-17
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使传统媒体进行战略转型,依靠移动新媒体平台扩展自身内容成为趋势。本文从分析传统纸媒进行移动战略转型的必要性入手,并以我国最具代表性的权威主流媒体——人民日报为例,对其移动化战略布局进行分析,为传统纸媒进行战略转型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媒体如何结合新媒体的优势实现职能转变,将成为传统媒体深入发展的突破口,而传统广播电台媒体的转型,首无要实现的就是广播电台记者的角色转型,只有这样才能够促进传统媒体的现代化发展,才能够为社会大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18.
在新媒体发展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新媒体逐渐成为了市场的主导媒体,这就对传统媒体的发展造成的一定的影响。对此,传统媒体必须对自身的发展进行思考和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和对策进行改革和创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是促进二者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进行详细探究。  相似文献   

19.
张新阳 《传媒》2018,(2):71-73
在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并存而立,要实现传统媒体自身影响力的提升,就需要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优势,形成与新媒体的联动报道,以联动促进转型.为此,需要培养全媒体人才,创新报道形式,注重内容运营,打造"中央厨房",推动传统媒体新闻报道的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播技术的发展和新媒体的崛起促使传统媒体寻求转型,而传统媒体转型最重要的就是媒体从业者的角色转型。本文从媒体融合背景下传统媒体转型的主体入手,分析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比较优势及从业者在角色转型中面临的困境,从而探讨电视新闻记者转型应努力的方向,以期对同行业从业者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