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前5—前4世纪,罗马平民要求获得担任执政官的权利,贵族元老院认为平民缺少担任公职的宗教资格,理由是"平民没有auspicia"(nemo plebeius auspicia haberet)。这是一条古老而重要的观念证据,它揭示出古代罗马国家神权政治的本质:auspicia是关乎国家命运的大事,也是贵族垄断政权的依据,谁掌握了auspicia,谁就能执掌政权。auspicia的本义是"飞鸟占卜"仪式,引申为"举行占卜的权利"(the right of taking auspices),并与统治权紧密结合,从宗教语境过渡到政治语境,其本质含义代表"神的意志",与中国古代政治传统中的"天命"意思相近。中国殷商时代形成的天命观和君权神授的政治传统与古罗马的神权政治环境十分相似。罗马平民与贵族的占卜仪式纠纷,也可以理解为"天命"之争。李维记载了平民同贵族围绕auspicia的三次争论(公元前445年、公元前367年、公元前300年)。在第一次、第二次争论之后,平民先后取得了与贵族的通婚权和担任最高行政职官的权利。不过,由于"无天命在身"(ne in magistratibus quidem habent),第一批平民职官的职权是有缺陷的,他们只有军事指挥权(potestates),而无命令权(imperium),不能主持换届选举、宣战、召开公民大会、净化等宗教仪式,不能举行凯旋式,不能制定法律,还经常因宗教原因被罢免。导致平民无法获得天命的根本原因是宗教隔离。平民有平民的宗教,也有平民的天命(auspicia plebeii),只是不被贵族承认。"天命"与朱庇特崇拜、占卜和婚礼仪式有关。朱庇特原为贵族的神,平民无权祭祀,但平民很早就模仿贵族祭祀朱庇特;通过与贵族通婚,平民显贵的后代成为朱庇特的子孙,拥有了"神佑";平民祭司、占卜师、预言师也逐渐进入公共领域,逐渐实现与贵族的宗教认同。天命遂从贵族手中转移到平民手中。  相似文献   

2.
19世纪法国的资产阶级是一个人员庞杂并且不断发展的阶层。这个阶层大致可以分为大资产阶级、中等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他们以平民的出身与贵族不同,又以追求能体现自己品位的生活方式区别于劳动阶级。经济上,资产阶级牢牢地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政治上逐渐进入到国家的统治集团;其生活方式、工作态度、休闲娱乐也都成为当时的时尚,成为其它阶层学习模仿的对象。  相似文献   

3.
我们教材认为《十二铜表法》是平民和贵族斗争的结果。但是教材很少涉及平民与贵族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什么矛盾。本小组研究认为贵族与平民的矛盾是罗马公民与被征服民族的矛盾。《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城邦公民和被征服民族之间权利再分配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贵族是相对平民而言的。女作家池莉说:“自从封建社会消亡之后,中国便不再有贵族。贵族是必需具备两方面条件的,物质的和精神的。光是精神的或物质的,都不是真正的贵族”。因此无贵族可言的池莉便深深地扎进平民堆儿里,写出了他们的《烦恼人生》以及《你是一条河》那样令人惊叹令人难以忘怀的作品。但是,谁又能说已经沦为平民的曹雪芹不再具有贵族气质呢?于是便有了张欣笔下的另一种人生。池莉由于她的“下层现实主义”、“琐屑现实主义”或“日常现实主义”的精确到位,获得芸芸众生强烈的认同感而被人们称为“过日子小说”。但比起…  相似文献   

5.
在中世纪,西欧城市居民有着城市贵族、市民阶级和城市平民的区分。城市贵族、市民阶级和城市平民,是在西欧城市重新兴起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演变来的。 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是由获得自由的农奴重新建立起来的。”(马克思、恩格斯:《费尔巴哈》。《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第47页)在封建制度下,农奴比奴隶提高了一些劳动兴趣,他们长时期的辛勤劳动,使生产力得到一些发展。10到11世纪,二圃制  相似文献   

6.
在中学课堂上讲《古代希腊》,学生的疑问较多.例如,对于古代希腊的概念,无论是从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很模糊;他们还简单地认为希腊既然是奴隶社会,就应当完全是奴隶和奴隶主的斗争,怎么还会有贵族和平民的斗争呢?奴隶制度怎么还会是"民主共和国"呢?梭伦这个人到底应该怎么评价呢?等等.这是由于对奴隶社会的社会结构和特点不了解所致.因此,我通过梭伦改革和以梭伦改革为标志的贵族和平民的斗争,作为解决全课的关键.但是梭伦改革又是个难点,中学生很难理解它的实质和社会意义.首先,梭伦改革的历史背景必须讲清  相似文献   

7.
君子和小人     
《论语》中,君子一词共出现一百零七次,小人二十四次。君子小人皆有二义,其一以有无道德区分,其二则分指贵族和平民。《论语》中提到君子小人,多是第一义。如小人的二十四次,用指平民的,仅只四次。以上系  相似文献   

8.
《1352年叛逆法令》于爱德华三世在位第25年颁布,在英格兰叛逆法历史上具有深远影响,其中的大部分条款在今天依然有效。该法令设计精巧,一方面通过明确叛逆罪名、叛逆行为、处罚方式以及创制方式等,限制国王和王室法官在解释叛逆案例和叛逆罪问题上的自由度,使得他们在叛逆罪领域的行为受到制定法的约束,保障贵族与平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则舍弃"王位"观念,将叛逆罪的指向确立为"对国王的叛逆",巩固国王的"主权者"身份。但从长远来看,该法令并不能对王权形成有效的制约,所谓制约也只是国王对平民院与贵族院做出的姿态,而对王权的维护才是该法令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9.
高中课本《中国古代史》认为西周的平民就是国人,并且是被统治阶级。考诸典籍和史著,西周国人是一个多种居民的共同体,属于统治阶级范畴。国人内部也有贫富和等级差别,平民作为国人的下层,也同上层贵族有着尖锐的矛盾和冲突。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果实》以农民的眼光审视了贵族社会,否定了贵族与自己截然相反的生活方式。贵族已无力支配自己的生活.不得不以降神活动来作自己的精神支柱,他们不再是生活的主人。经济、道德、宗教的全面崩溃是他们必然的命运。  相似文献   

11.
<正> 否决权是美国总统诸多权力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它具体体现了三权的制衡原则,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变革和发展。探讨美国总统的否决权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认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和三权分立与制衡的理论。一、否决权的发展历程“否决”一词源出拉丁文veto,意为“我禁止”。作为一种政治权力,最先为罗马共和国时期的保民官所享有。不论元老院的决议或执政官的命令,凡是有损平民利益的,保民宦皆可行使否决权。保民官卡努留就曾否决了《十二铜表法》中有关平民不得与贵族通婚、不得当选为执政官的条文。保民官的这项特权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而且作  相似文献   

12.
中学世界史教学在讲援古罗马史时,总要提到平民保民官(一般简称为保民官)。这是古罗马一种很有特色和影响的重要官职。本文拟就下列几个问题作一考察,供教师在教学中参考。 1、平民保民官是如何产生的? 顾名思义,平民保民官就是保护平民利益的官员。它产生于公元前494年,是罗马平民与贵族斗争的第一个胜利成果。“平民”一词最初指三百个氏族以外的罗马居民,主要是移民和拉丁姆境内的被征服者。王政时代平民与氏族贵族产生了矛盾。公元前六世纪中叶的塞维乌斯改革将平民纳入百人队,形式上与氏族成员享有同等权利,实际上平民与贵族的政治、经济地位仍相差悬殊。约公元前510年建立的共和国的官职完全由贵族垄断,征服得来的“公有地”的绝大部分被贵族占用。广大平民虽是罗马城邦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是周氏兄弟求学和从事文学活动的关键时期,他们不断地接受旧学与新知,思想发生一系列变化,其核心是产生“立人”思想,发起《新生》文艺运动。他们主张思想的个性化,提倡浪漫文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重视科学小说;反对神魔、志怪小说,提倡“人的文学”;反对贵族文学,提倡“平民文学”;反对“瞒和骗”的虚伪文学,提倡真诚的“儿童文学”。于是,他们早期文艺思想逐渐形成。  相似文献   

14.
世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早期的一项基本制度,使得贵族长期垄断着国家的行政大权,极大地阻碍了平民中贤才之士的入仕途径。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政治和经济改革的不断展开和深入,阶级结构的不断变化,打破了世卿制度垄断政治的局面,为平民阶层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政治平台。  相似文献   

15.
<正> 一我国明代是一个思想十分活跃的时代。由于在封建经济内部已经孕育和产生了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因而为市民文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驰骋天地。当时的文学艺术,已不再象《世说新语》那样,仅以贵族阶级为描绘对象,并供他们去欣赏、思辨了,而是转向平民社会,对世俗人情的大胆刻画;这其中有对妇女命运的同情,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  相似文献   

16.
《拟行路难》十八首在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上兼有贵族性格和民间色彩的双重特性。《拟行路难》中既存在广泛化用典籍的现象,同时又不影响它的通俗、质朴的风格;既存在结构安排上独运的匠心和内蕴,同时也注重对音律的调节;在思想内容上经历了一个由贵族到平民,从狭隘视角到广阔视野的过渡。结合作者浮沉坎坷的一生,人生经历正是影响《拟行路难》由贵族性向民间性过渡的重要条件,也表明《拟行路难》拥有多重的形态。  相似文献   

17.
目前,对西周春秋时期贵族的血族组织(主要是宗族)在政治、经济诸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对同一时期一般劳动人民,或者说平民的血族组织及其存在方式却很少触及,大都认为平民除了个体家庭或农村公社之外,是没有什么血族组织可言的①.如孙作云先生说:“在当时的统治阶级内部,社会活动单位是‘宗族',不是家庭.反之,在劳动人民方面,无封地,因而也就无宗族,他们是以家庭为单位而受奴役的”②.  相似文献   

18.
青禾的6部“三十六计”系列小说,写的是重大的政治斗争和军事斗争,反映的是帝王将相、贵族高官的故事。但是,青禾的力说却是以“平视”的眼光,深入剖析人物的复杂心理和多重性格,通过虚构的情节细节丰富人物形象,写出他们与普通人一样的喜怒哀乐,反映他们知天乐命的道家思想。这6部历史小说体现出作者一贯的、强烈的平民意识。  相似文献   

19.
《拟行路难》十八首在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上兼有贵族性格和民间色彩的双重特性。《拟行路难》中既存在广泛化用典籍的现象,同时又不影响它的通俗、质朴的风格;既存在结构安排上独运的匠心和内蕴,同时也注重对音律的调节;在思想内容上经历了一个由贵族到平民,从狭隘视角到广阔视野的过渡。结合作者浮沉坎坷的一生,人生经历正是影响《拟行路难》由贵族性向民间性过渡的重要条件,也表明《拟行路难》拥有多重的形态。  相似文献   

20.
答:“福隆德”运动(即投石党运动),是一次包括法国各阶层参加的、波及法国全国的反抗封建专制王权的政治运动。运动是由资产阶级和贵族反对派掀起的,城市平民和农民积极参加了斗争,并成为这次运动的主要力量。城市平民和农民参加运动的目的是反对封建剥削和压迫;资产阶级想摆脱封建制度对于工商业的种种限制;而贵族反对派则不满首相马扎然的专权企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