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蒋金华  刘金玲 《华章》2007,(4):121-122
李赞针对复古主义和程朱理学提出了他的"童心说","童心说"的美学特质包括"真实--自然之为美"和"个性--创造之为美"两个方面."化工"、"真实"、"自然"诸论都是"童心说"的引申和具体阐发,昭示了李贽的审美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高等美术教育应是培养具有美术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的创新型教育.要实现创新教育就必须抛弃陈腐的"技术至上"、重"术"轻"美"观念,以学生把握"美"为重点,从课程设置、教师培训等方面做到以"美"导"术","美"与"术"的共进.  相似文献   

3.
《辅导员》2011,(25):2-4,75,76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原为海淀区四季青中心小学,创建于1957年,2010年更名。学校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童心教育"理念,确立了"发现童心、发展童心、永葆童心"的办学思想,努力"让学校成为受人尊敬的真爱学苑与求索乐园"。学校领导十分重视教育创新,以扎实的作风,开拓性地开展教育活动,教育教学工作全面开花,尤其是在校本培训、校园文化、体艺教育等  相似文献   

4.
越过儿童与教化之间的纠缠,儿童现象世界作为一种本真的存在,对哲学上的认识论、本体论和方法论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儿童是成人的根,童心是儿童存有的根,童心自然是成人的根,童心乃人类文化与自然历史之根.在中国传统哲学中,"童心""赤子之心"是"善端"之发源地;在西方哲学中,善是理性自然进程中之"普遍原理".因此,童心是善之奠基.只有首先护持先验之"童心",个体与城邦之"善"才有可能.以"童心为善奠基"反思儿童研究的地位,儿童研究理应成为未来关于人的研究之中心学科.这并不意味着儿童不需要教育,教育学的理论逻辑首先在于认识到儿童精神的本性,复归儿童生活的本真,发现作为善之奠基的童心哲学.  相似文献   

5.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美、欣赏美、识别美,乃至于创造美,教师要进入角色,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提高音乐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美、欣赏美、识别美,乃至于创造美,教师要进入角色,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提高音乐课的效率.   ……  相似文献   

7.
“童心美”是冰心展现个人作品风格的重要特点之一,并且包含着丰富的内涵:一是对我国古代美学遗产的继承;二是对外来思想(包括基督教及泰戈尔美学)的吸收利用,以及冰心所处的“五四”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对“童心美”时代价值的催化作用。冰心的“童心美”正是在涵盖三种因素基础上升华而成的,具有独特审美个性的至纯至善的童真艺术天地。  相似文献   

8.
在我们西城区,学校可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对"心理咨询室"有不同的叫法.如恳谈室、心语屋、谈心室、童心室等.这样一可以更贴近学生,不会使学生产生"去心理咨询的都有病"的错觉,让他们感到亲切,敢于走进它;二也给了老师自信,认为自己可以走进它.因为虽说心理辅导员经过了培训,但是没有被正式机构认可,叫心理咨询怕有些名不正、言不顺.实践证明,这样更符合学校心理教育的特色.  相似文献   

9.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让学生在课堂内感受美、欣赏美、识别美,乃至于创造美,教师要进入角色,以自己的童心唤起学生的童心,提高音乐课的效率。  相似文献   

10.
李贽的"童心说"是一个著名的文学理论命题.依据李贽的"童心说"提出要做真人,以及做真文.并进而提出做真文的创作方法:在内容上重真实、形式上重自然.  相似文献   

11.
"童心说"是明代学者李贽提出的一个著名美学观点.文章主要从三个方面对它进行了新的阐释:(1)艺术家心理结构与儿童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二者心理结构的同构性主要表现在:真诚、非理性、陌生化、幻想、联觉.(2)艺术家童心的发生机制.艺术家永葆赤子之心,有其生理、心理的原因.(3)童心对世俗心理超越的意义.童心对抵御人类过度社会化、理性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鲁迅儿童文学思想的要点为:以儿童文学之真,契合童心美之纯真,摒弃难行难信的说教;以儿童文学之新,契合童心美之喜新爱奇,保护儿童爱美的天性;以活泼的生活情趣,还儿童以童心编织的美丽的梦,反对精神虐杀与奴化教育;以活泼的文字笔调,抒写童心中流出的话语;以精美的图画装帧,满足儿童爱美的天性。  相似文献   

13.
"童心课堂"就是儿童化的课堂教学,它是将儿童的本性放在第一位,尊重儿童的思想,尊重儿童的创造,尊重儿童的需求,尊重儿童的选择,尊重儿童的发展。"童心课堂"是"以人为本"教育理念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落实,是以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课堂,是一个求真、求善、求美与求新的课堂。  相似文献   

14.
苏雪林是一位"以一颗单纯而真挚的‘童心’""编造美丽谎言"的儿童文学家.她以自然母题、母爱情愫、童年题材、儿童视角、童心状态、女性温婉书写的散文,讴歌母爱、礼赞自然、亲近动物、崇拜儿童.苏雪林的散文创作,不仅对于台湾地区儿童文学创作具有开拓意义,而且对成长中的中国儿童文学发展的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人生艺术化"是丰子恺文艺观、审美观的精髓,其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皈依.丰子恺"围绕着艺术、美、人生的关系,构建了以'童心'为本、'绝缘'为径、'同情'为要、'趣味'为旨的中国现代'人生艺术化'之真率人生的范式",是中国现代人生美学的重要部分,分析其美学思想独特价值和当代意义,重行理喻其人生境界的深层旨趣,无疑会因触摸到幸福的深度而对生活生出无限的眷恋之意.  相似文献   

16.
童心美是萧红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体现,她的许多作品都从童心出发,以童心去捕捉对象世界,去观察成人世界,也用童心去表现这世界。  相似文献   

17.
"童心说"是丰子恺文艺观、审美观的核心,也是其艺术创作和艺术教育的目的。"童心"的世界是他在对人的生存状态和人生意义执著追问和探寻后找到的理想人生境界的象征。"真、善、美"的和谐统一是"童心"审美观最本质的内涵,也是传统与现实相结合的极大展现。这三个层面体现在具体的人生和艺术上就是"自由"、"真诚"、"器识"、"同情"、"自然"、"趣味"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三点导读     
童心纯真,不可许以美丽的谎言;童心至善,不可渗以成人的谲诈;童心惟美,不可蒙以世俗的尘埃。铁凝的《一千张糖纸》,犹如一帖清醒剂,令人深深感悟“童心不可欺”的真意。  相似文献   

19.
基于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通过构建跨学科“童心美育”课程,统整形成“立美品德”“和美语言”“融美艺体”和“创美数科”四大美育主题活动板块;通过创新教学模式,提炼教学策略,改进评价体系,形成以“童心美育”课程为载体、以“美”引导评价、以“美”引领成长的尚美学习路径;通过“美育课程”向“课程美育”的转变,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20.
现代文学中有一批身处学院之中的女作家,她们特定的教育和生活背景,带给她们的散文创作以一种动人的童心之美。她们的童心源于爱,体现为圣洁、神性之美,而通过稚拙新鲜的比喻和拟人式的语言表达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