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的用户越来越多,使竖屏模式更能满足手机用户的习惯及碎片化阅读和传播的需求,同时,竖屏模式的广告转化率也更高。随着竖屏在国内外视频网站的应用越来越火爆,以信息和内容为主的短视频开始向竖屏剧迭代,虽然竖屏不会完全取代横屏,但竖屏剧必将成为移动传播时代的新潮流。  相似文献   

2.
碎片化时代,智能手机、移动网络技术的完善及相关费用的下调刺激着手机用户对短视频需求量的激增。在短视频行业高速发展的风口,有一个新动向值得被重视——倒置了传统宽屏格式宽高比的竖屏格式逐渐兴起,手机短视频正在步入竖屏时代。本文从竖屏格式的优势、争议及亟待解决的发展问题三部分进行分析,认为竖屏格式能为手机用户提供更佳观看体验,是短视频行业值得推进的新格式。  相似文献   

3.
依附于技术与智能手机而兴起的竖屏视频符合碎片化时代大众接收信息的需求,因其独特的构图与视觉体验,成为各大媒介平台竞争的新蓝海。针对竖屏视频的发展成因及其传播特性,分析因其传播特性所带来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4.
媒介赋权时代,竖屏微短剧凭借“爆点式”的情节设置迎合了青年“替代性满足”的心理。作为糅合了网络文学、短视频、横屏网剧等多种特征的短视频新兴形式,短剧颠覆了传统横屏的叙事模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叙事风格。本文以快手小剧场竖屏微短剧为研究对象,分析竖屏微短剧情节设置特征,探究竖屏微短剧现象级流行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随着移动客户端的发展,使用手机浏览互联网的人数比例远远超过观看传统电脑获取资讯的人数,人们越来越习惯于手机竖屏获得资讯,用户使用客户端的习惯迫新媒体与传统媒体都在推动竖屏时代的发展。今天为了实现手机便携式传播目的和效果,新兴的竖屏剧迎合受众观感,逐步从实验短视频一步步发展到日常观看的电视剧综艺电影等,竖屏影视剧运用新鲜的故事机制,结合沉浸式的传播方法,论证了新媒体的"沉浸感"与竖屏时代新的传播策略,加强视听交互性,而竖屏剧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电视剧及电影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王晨 《新闻战线》2020,(5):62-64
移动互联网时代,更符合手机用户观看习惯的竖屏视频流行开来,主流媒体不但开发了以竖屏为呈现形式的视频新闻栏目,还借助短视频平台,打造了一批现象级的竖屏短视频产品,让严肃的时政新闻更接地气、更有温度、更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互动性和即时性强的移动互联网络已然全方位地覆盖了人们的视听生活,碎片化、即时化的信息变得更能抓住用户的注意力,伴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碎片化内容的亟需、分众化市场的形成,竖屏微综艺应运而生。竖屏微综艺节目可分为访谈类、旅游类、生活类、音乐类、娱乐类等类型。竖屏微综艺节目具有体量“微”、灵活性强、传播效率高、制作成本低、潜在营销空间庞大等优势,但也存在管理混乱、专业人才短缺、节目特色不鲜明等不足。竖屏微综艺的发展应该重视前期用户数据挖掘,打造高质量内容,并将其当做IP进行品牌运营。  相似文献   

8.
新媒体时代下,短视频凭借简短化、可视化、碎片化的特征和适应移动设备的竖屏形式吸引了大量年轻用户的关注。2019年7月29日,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推出的短视频新闻评论栏目《主播说联播》正式上线,创新使用竖屏模式使传统媒体年轻化、严肃报道幽默化、官方媒体亲民化,然而此种创新却在模式推广上遇到了难题。本文将探析《主播说联播》的特点,分析其在竖屏模式下遇到的困境,并对其未来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闻界》2019,(5):11-19
伴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无线网络的提速,人们的移动端媒介消费习惯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竖屏视频应运而生并呈强劲的发展之势。各大流媒体平台的入局和业界实践数据都间接或直接体现了竖屏视频的媒介效果。那么为什么竖屏视频的效果如此突出?在哪些情况下竖屏视频的效果更佳?研究将以在场理论(Presence)为基础,论证竖屏视频能够产生在场感进而产生其他媒介效果的观点,并借鉴在场效应来构建起横竖屏视频媒介效果的多维指标体系。研究还将对横竖屏视频进行结构化分析,提出内容—功能—场景的分析框架,为比较横竖屏视频的长短之处提供参考,为5G时代的视频乃至更广范围内的媒介生产与消费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刘一 《视听》2022,(3):138-140
竖屏视频凭借其更适配手机等移动终端用户的使用需求,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在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上.作为竖屏视频领域的典型代表,抖音平台上的竖屏视频所发挥的功能已不再局限于视频的传统功能,而是扩大到人际交往、社会交往等更大的范畴.竖屏视频呈现出的人性化、重视用户感官体验、追求用户心理平衡等特性,也是在将竖屏视频的社交属性放大...  相似文献   

11.
董军华 《传媒》2023,(9):41-43
移动媒体时代下,传统广电纷纷介入竖屏传播,推进竖屏内容的专业化制作。广电媒体的竖屏转向由多方因素协同促成:短视频平台的普及和支持、媒介技术的革新升级、受众定位和消费场景的转变,以及轻体量的内容转型。竖屏传播机制下,媒体需要多维切入营造沉浸感:建立针对竖屏的制播流程,优化用户的操作空间和交互性,注重界面视觉美学的整体性,并打造系列化的竖屏内容矩阵。广电媒体要不断激发竖屏表达的创造力,不断提高传播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移动短视频App的使用普及,短视频媒介的美学特质与叙事潜力在大量的创作实践中得到深入探索.基于手机竖屏画框的影像创作逐渐兴起,竖屏银幕微电影《替身》等竖屏微电影的成功使传统电影宽银幕影像受到挑战.竖屏影像在现实感、空间感、时间感方面具有"新"的美学特征,使影像美学出现"竖屏转向".同时,经由这一转向带来了新的影像文化生态,即在真实空间的回归中,通过口语叙述,产生了主体间的共鸣.本文在银幕画框发展历史中理解竖屏银幕,阐述影像美学的竖屏转向,并探讨竖屏转向对传统影视的补偿与补救及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3.
董伟康 《视听》2022,(4):74-76
跨屏综艺的传播渠道既包含传统电视媒体,又包含短视频App、微博等非传统电视端、非网络视频平台等传播渠道.相较于电视传播端,短视频的媒介环境延伸了人们的触觉,扩展了用户交互节目内容的形式,使综艺节目的时空收看条件发生改变.从电视到短视频的媒介变化,体现出跨屏综艺的视觉内容从横屏转向竖屏.视觉呈现成为媒介环境的作用对象,反...  相似文献   

14.
读屏时代到来,人们获取信息越来越便捷。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占据了人们大量的碎片化时间。以电视为代表的“大屏”与以手机等移动终端为代表的“小屏”在信息传播中如何实现共振互补,视频编辑思维和协作能力尤为重要。从用户角度出发,如何统筹利用好媒介资源和新闻素材,适应不同的传播渠道,生产出常变常新的多元产品,这些“变”与“不变”考验着传统媒体转型中的视频采编人员,特别是传统电视新闻编辑。本文以传统电视新闻编辑为例,聚焦这一工作环节,探讨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编辑的转型应变之道。  相似文献   

15.
张秋月 《传媒》2024,(6):82-84
在多屏传播的背景下,短视频与长视频、大屏与小屏的区隔被打破,对创作者的创作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短视频创作课程也需要做出相应调整。短视频创作课程需要同时满足产学研三方面的需求,但目前的课程在学生与课程、教师与制度、课程与需求方面都存在适配性不足的问题。为此,短视频创作课程的教学首先要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帮助学生理解短视频的创作问题,之后通过合理的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调整、翻转课堂实施、打造长效培养机制等多方面举措,提升短视频创作课程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媒介域作为技术、观念互生共荣的有机整体,对电影制观模式的影响一方面体现在物理空间的转向,另一方面表现为观众日益增长的视觉、情感、权利需要,借助媒介技术外化为大规模的习性迁徙。本文将通过重点考量竖屏电影产生并发展的现实基础、民众消费动机以及如何消解影像进化可能带来的信仰危机,为大众理性认知竖屏电影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智能设备成为视频播放的第一大终端,竖屏电视剧、竖屏纪录片、竖屏直播、竖屏微综艺等符合手机端观看习惯和交互体验的竖视频迅速兴起。因其执行难度低、时间跨度短、成本相对较小等特点,竖视频吸引了大量内容创作者。然而要真正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防止“随看便被划走”,竖视频的制作需要打破传统的横屏叙事逻辑,  相似文献   

18.
王子鉴 《传媒》2018,(5):44-46
如今,新媒体发展日新月异,各种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微视频恰好符合人们阅读时间碎片化、可视化、娱乐化、可复制性等的需求,迅速成为当今信息传播的主流方式.互联网微视频之所以能够在短期内红遍整个网络,一方面在于其满足了人们对新鲜事物的猎奇心理,受众想要了解新事件、新人物、新思想的愿望;另一方面,视频制作方、出品方在利益的驱使下,尽其所能地对相关"网红视频""热门视频"等进行包装与推广,使其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使得受众更倾向于通过更短的时间来获取更多的实质内容。对于电影艺术也是一样,一些受众不再满足于仅仅观看电影,他们可以对电影艺术进行属于自己的二次创作,解读、分析,抑或是恶搞,并在自媒体平台上与大家分享交流,因此电影解说短视频应运而生。这样的视频媒体形式,也满足了新媒体时代的电影受众对于短时间获取电影信息的需求。因此,本文选取了如今最具有代表性的视频自媒体平台——哔哩哔哩弹幕视频网,通过研究该网站上电影解说短视频,从受众使用与满足的角度出发,结合问卷调查结果,探讨受众对电影解说短视频如此欢迎的需求成因。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移动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各大互联网公司纷纷发力的头部领域.通过"互联网+"、5G技术支持,短视频已经逐渐成为广大受众接收消息的重要渠道和方式.在短视频模式下,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自己感兴趣的视频内容,各种娱乐类、资讯类视频也不断占据人们碎片化时间,移动短视频快速火爆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要重点以移动端为基础,选择具有碎片化特点的视频传播方式,确保信息传播符合用户的基本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