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浙江卫视2016年第一季度黄金时段推出的大型棚内原创综艺节目《王牌对王牌》为研究案例,回顾在打造原创节目模式过程中经历的困难与挑战,分析节目主题概念、节目叙事、角色冲突、悬念设计等因素,总结该节目的几大亮点:首创经典IP对决概念、叙事凸显角色冲突、加大悬念和惊喜设计。与此同时,在节目中注重经典情怀的体现与团队能力的培养。将主流价值观融入节目之中,向观众传递正能量,浙江卫视走出了一条较为成功的原创节目模式路径。  相似文献   

2.
韩国综艺近年发展迅速,在我国也颇具影响力。《新婚日记》作为一档新创的综艺节目,是对当前生活情景类真人秀节目的一种新的尝试,是众多同质化综艺节目中的一股清流。本文将基于受众心理与视听语言,以《新婚日记》为例,分析当前综艺节目制作中的创新路径,无论基于内容或形式,创新的一点便是结合受众需求;论述镜头语言和音乐在整体上提高节目质量,形成节目特点的作用;探讨将现实性、文化性、娱乐性融合的节目趣味性,让受众愉悦身心的同时感受健康向上的精神导向。结合受众需求打开创新思维,将娱乐性和健康向上的文化艺术有效平衡,提高节目的整体质量,这是提高我国电视文艺节目的关键元素,也是真正有利于我国综艺节目的发展之道。  相似文献   

3.
通过电视媒体所传递的信息通常能够引起观众的交流,这些交流又可能增强观众对节目和电视媒体的关注度。本文以《中国好声音》《非诚勿扰》为例,探讨电视娱乐节目的影响作用,并对将来电视综艺节目的发展予以启示。  相似文献   

4.
徐桐 《东南传播》2022,(3):123-126
我国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在节目数量日趋饱和、节目模式日趋固化、受众注意力稀缺的情形下,如何在内容、形式与传播等方面推陈出新成为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可持续性发展之路上必须解决的问题。既有研究多从节目形式、叙事策略、传播策略及受众心理等方面对某个或某类观察类网络综艺进行个案分析,对观察类网络综艺这一节目类型的创新研究关注较少。在既有研究基础上,归纳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特征、探讨创新发展趋势,以期为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创新发展提供有益建议。  相似文献   

5.
2016年12月4日湖南卫视王牌综艺节目《我是歌手》确定更名为《歌手》,在节目的内容制作方面,无论是在淘汰赛制、节目舞美还是真人秀环节都有所创新,邀请嘉宾的标准也由之前的"立足华语乐坛,放眼全亚洲"拓宽到世界范围,作为一档从面向国内成功转型为全球传播的综艺节目,《歌手》为综艺节目的跨文化传播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本文主要从跨文化传播视角分析《歌手》的主体定位、传播特点,进而探究综艺节目的传播创新策略,并为我国优质文化产品走出国门,促进世界文化的共融共通提供些许实操性的借鉴。  相似文献   

6.
电视综艺节目是当今电视媒体非常重要的节目类型,其发展已进入瓶颈时期,克隆化、同质化成为电视媒体人必须解决的问题。2011年5月,深圳卫视一档全新的怀旧类综艺节目《年代秀》的开播,无疑让电视受众、电视媒体人眼前一亮,在栏目的策划中通过对代际元素的合理运用,可以让不同年龄阶段的电视受众在节目中找到各自的情感共鸣,有效解决了电视综艺节目仅为年轻人制作的问题,扩大了受众范围。它的开播开创了电视综艺节目新的节目形态,有效地解决了电视综艺类节目的创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蔡晶晶 《新闻传播》2023,(23):112-114
红色综艺节目,是传播红色文化、传承革命精神的重要载体。在当前媒体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搭建红色文化与节目受众沟通的桥梁,是红色综艺节目创新中重点关注的问题。文章在深入剖析红色综艺节目现实意义的基础上,以扬州广播电视台自办节目《我把歌舞献给党》这一红色综艺节目为例,对节目中运用的创新性手段进行分析,为媒体融合语境下红色综艺节目创新手段的选择和使用提供相应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陈荷 《新闻世界》2020,(1):55-58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如火如荼,影响力日益提升。2019年,《乐队的夏天》以新颖的节目形式和极具爆点的互动话题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也让广告主赚得盆满钵满。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离不开成功的广告营销方式,本文以《乐队的夏天》为例,通过对其广告营销策略的分析,提出提升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营销效果的策略,这对同类节目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自制综艺节目的发展如火如荼,影响力日益提升。2019年,《乐队的夏天》以新颖的节目形式和极具爆点的互动话题吸引了大批年轻受众,也让广告主赚得盆满钵满。一个成功的综艺节目离不开成功的广告营销方式,本文以《乐队的夏天》为例,通过对其广告营销策略的分析,提出提升网络自制综艺节目营销效果的策略,这对同类节目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牌VS王牌     
陈璐 《大观周刊》2006,(27):34-35
上周我们推出“汽车PK台”栏目以后,受到了众多读者的关注。他们建议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纵向比较来向大家介绍更多的车型。因此.本期“汽车PK台”特别增设“王牌VS王牌”栏目。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小众艺术综艺节目制作逐渐火热,《声入人心》便是其中之一。这档节目虽然聚焦于曲高和寡的美声艺术,但在播出后获得了广大受众的普遍好评并走出国门,成为现象级综艺节目。基于此,本文以《声入人心》为例,探讨在小众艺术综艺节目发展愈来愈火爆的趋势下,如何更好助推这类节目获得广泛关注,实现破圈表达。  相似文献   

12.
慢综艺以其独特的内容呈现方式、舒缓的节奏与情感叙事得以广泛传播。其对理想化生活的探索与呈现满足了受众的内心需求,赢得了广大粉丝群体。本文通过对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的节目内容创新进行详细分析,探究融媒环境下慢综艺节目应顺应受众的心理与物质需求,更好地结合当下融媒环境,改良节目内容,为综艺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现如今,海外引进的综艺节目在大陆层出不穷,电视节目制作的策划们每天都在想方设法地抓住受众的眼球,但一味在电视机前被动接受信息的轰炸是观众早就厌倦的模式。央视综艺节目《谢天谢地你来啦》,以全新智慧型文化栏目的身份在大陆综艺节目阵营中崭露头角。该节目由崔永元主持,节目的亮点在于,对于参演嘉宾"一切都是未知"。这种新颖类型节目的出现引发了社会业界关于引进类节目的关注和热议。本文以《谢天谢地你来啦》为例,浅析中国综艺节目从引进到改造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孟越 《传媒》2017,(18)
作为电视媒体中重要的节目构成,综艺节目以其轻松活跃、消遣娱乐的节目定位,迅速收获了庞大的受众群体与高度的关注热情,成为各卫视之间争夺观众与收视率的法宝之一.近几年,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呈井喷式发展,然而在节目同质化严重、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电视综艺节目如何应对挑战,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拓展创新之路,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基于此,笔者将立足山西卫视综艺节目《歌从黄河来》,探索综艺节目在传承、推广、创新领域的新尝试.  相似文献   

15.
周强强  潘怡彤 《传媒》2021,(4):72-74
综艺节目和大众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节目的文化价值导向直接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对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新媒体语境下,综艺节目存在同质化倾向严重、过度娱乐化等问题,而《一路书香》节目以其独特的节目形式,丰富浑厚的内容表达,成为业界文化创新的一个全新研究样本.在新媒体语境下,受众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综艺节目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节目形态,以更好地满足大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腾讯视频的《你正常吗?》《Hi歌》,搜狐视频的《大鹏嘚吧嘚》以及爱奇艺视频最新推出的《奇葩说》等节目的热播,网络自制综艺节目在抢夺受众战中成功突围。此类节目一经推出便引起高度关注并取得巨大成功,其成功原因值得我们分析和借鉴。本文以爱奇艺自制综艺节目《奇葩说》为例,分析网络自制综艺节目成功突围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卫萍 《青年记者》2016,(8):23-24
美国学者格伯纳在1967年通过研究提出教养理论,即电视对受众存在潜移默化的“教化”效果.近几年,中国综艺节目大量引进、购买国外综艺节目版权,为迎合大众娱乐口味,节目的伪人性化和低俗化不断消解电视节目的寓教于乐功能.四川卫视2015年7月推出首档历史体验真人秀节目《咱们穿越吧》,其充满想象力的形态和对中国历史的独特展示,具有人文情怀.节目推出后,在口碑和收视上获得双丰收.本文以这档节目为例,以教养理论为研究视角,探讨人文关怀对于综艺节目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贾广宇 《今传媒》2020,28(5):124-125
随着电视产业的发展,我国的电视节目为了提升自身节目效果,纷纷开始注重于对自身节目叙事策略的创新。本文将从文化类综艺节目《声临其境》的拍摄技巧、结构设置、节目内容等方面入手,来展开对《声临其境》节目叙事策略创新方式与创新效果的研究,并探讨其内核,以此来促进文化类综艺节目叙事理论的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综艺娱乐节目之间的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为了获取更为优越的市场地位,提升节目的传播效果,以受众的需求角度进行节目的创新被越来越多的电视工作者认可。特别是随着传媒技术的革新和发展以及大量国外的优秀综艺节目的涌入,电视综艺节目受众对国内电视综艺节目的收视需求也在不断地提升,这对电视综艺节目的制作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综艺节目的类型和样态增速开始逐渐放缓,受众对于综艺节目的要求开始逐渐增高,各大电视台、视频平台开始探索新的节目类型以求创新。芒果TV大型益智类实景解密体验秀《密室大逃脱》翻拍自韩国综艺《大逃脱》,以目标受众喜爱的高热度明星为切口,融合原版节目中烧脑的密室关卡,带着观众一起解密。本文从电视节目的内部叙事逻辑入手,从动因、人物关系、个体和情境搭建四个层面,分析造成中版与韩版口碑两极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