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将网络主播区分为娱乐型主播、电商型主播与知识型主播的基础上,讨论了网络主播的失范行为类型,并分析了影响网络主播失范行为的多维因素,进而提出应从政策约束、媒体监督、平台规制、行业自律、用户参与治理等方面建立规范网络主播失范行为的治理路径。  相似文献   

2.
网络主播是互联网技术推动就业结构更新迭代所催生的新兴职业。对网络主播的定义、角色定位、话语方式、职业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能够为该职业群体的发展提供指导和借鉴。现阶段网络主播仍然是一个比较模糊的职业范畴,可以将其分为带货主播、才艺主播、游戏主播、经验分享主播、虚拟主播等角色类型。带货主播需要运用亲和亲近的朋友式话语,经验分享主播需要运用通俗易懂、鲜活生动的大众式话语,游戏主播需要分析性、引导性强的专业式话语,才艺主播需要情感式话语,虚拟主播需要根据人设选择话语方式。网络主播已经呈现出规范化、职业化的发展趋势,未来的网络直播将由AI主播和真人主播共同担当。  相似文献   

3.
国际媒介     
《青年记者》2015,(10):81
如今,一些国际大公司正采用进攻性十足的内容讲述策略,通过社交媒体等手段进行内容营销,绕过传统媒体直接到达受众。请看大众报业集团编辑杨晓白编译的《新闻业应否担忧内容营销》,本期刊登上篇。2015年伊始,两名美国知名电视新闻主播在同一天宣布离开他们的工作岗位,制造了王牌主播的“坠落”故事与新闻“真实性”神话的破灭。请看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和博士生赵涵漠的《从主播离职看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困境》。在不断变化的新闻业,网络写手的处境是  相似文献   

4.
袁野 《视听》2022,(2):139-141
近年来,直播市场不断扩张,直播乱象层出不穷,网络主播"蹭热度"事件时有发生.网络主播在"蹭热度"的事件选择上具有热点话题、互动体验、景观联动方面的共性特征,而借势营销成了网络主播性价比较高的选择.规范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必须强化对热点事件的提前介入机制,把握热点事件舆论主导权,明晰网络主播对热点事件应用的规律,明确网...  相似文献   

5.
潘娣 《今传媒》2016,(6):47-48
近年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革新与网络直播平台的不断发展,网络主播数量实现了爆炸性的增长,呈现出一种热度化的景象。但在其异常火爆的背后,存在由于直播平台社会责任感低、网络主播专业素养的缺失、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与受众娱乐取向的相互影响等原因导致直播内容低俗化的问题。要使网络主播行业健康发展下去,让网络主播不再成为新形势下的贬义词,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6.
杨强  王海燕 《青年记者》2017,(26):96-97
随着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的兴起,网络主播作为一种全新的职业逐渐为人们所认知、认可.低门槛、高收入、迅速走红的可能,引得不少人趋之若鹜,争相加入网络主播队伍,越来越多网络主播开始占领大小屏幕,其中不乏粉丝上百万、收入直逼一线演艺明星的网红主播.部分金字塔尖的主播,不但享有众多粉丝拥戴,甚至产生较大的社会影响,以致许多平台为了吸引网民不惜重金挖人,独家签约网红主播.网络主播的文化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7.
吕鹏  葛孝 《国际新闻界》2023,(8):155-176
作为一类独特的网络主播群体,底层网络主播的走红及其陨落昭示着底层人民的数字生存逻辑和数字命运走向。本文以媒介生命史为研究方法,以MC天佑的媒介生命历程作为个案进行深入分析,探索底层网络主播如何通过短视频/直播进行数字劳动。面对底层网络主播“雷同”的媒介生命历程,本文认为主播们在数字劳动的过程中完成了自我和职业的双重生产,并生成了使主播们在各个平台上进行声名流动的媒介身份。当网络主播无法处理自我认同中的媒介自我身份带来的冲突时,“自我的悲剧”便使网络主播的媒介生命走向陨落;这种被动的“陨落”是治理的必然走向及结果。文章通过对底层网络主播的数字劳动及身份认同的分析,以及治理结果的呈现,强调平台的可供性可以作为文化多元空间内的治理落点,需要用双向思维的连续性连通治理主体和治理对象,从而在善治的思维中探索中国的数字治理路径。一种协商式的治理方式将给予底层网络主播更大的生存空间,也会使其文化生产更有活力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直播飞速发展,网络主播数量也呈爆炸式增长.由于网络直播入行门槛低,导致主播质量参差不齐.为了解公众对网络主播的态度,本文从公众对主播认知度及自身是否愿意当主播入手.通过描述分析法和推断统计法对所得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同时探寻公众对网络直播未来发展的看法,得出公众心目中主播应该具备的能力.这些对促进网络直播行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斌 《传媒》2021,(22):62-64
随着直播行业的迅速发展,网络主播越来越多地进入公众视野.短视频和直播内容通过IP流量吸引了大量人气,已经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力.网络主播的角色定位、能力素质备受关注.新技术、内容运营和思维能力是网络主播需要具备的硬核要素.作为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各大高校尤其是播音主持教育如何创新培养网络主播人才并提升其能力素养,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梳理网络直播带货的发展和网络带货的特点,阐述了网络直播带货主播的要求,尤其对网络带货主播的语言艺术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并根据最近出台的《网络直播营销行为规范》的要求,对网络主播的培养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网络视频直播悄然兴起,视频主播在这一热潮中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随着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直播软件的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人们投身到视频直播的热潮之中,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认识个体参与网络直播的现象,文章从拟剧理论角度对视频直播中的主播角色进行分析,认为非职业主播通过直播活动,实现了虚拟的自我角色实现过程和身份重构体验;半专业化主播经由直播活动,实现了其主播的大众角色认知转向明星的身份重构;专业化主播通过直播过程,实现了主播的大众角色认知走向多元的重构。在我国转型时期下加强对网络直播现象的关注,才能更好促进该行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皮海兵 《传媒》2018,(9):89-91
本文以法国哲学家阿尔都塞的"询唤"理论为指导,对网络主播对受众询唤的外显形式和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剖析,以进一步加深对网络主播的认知理解,为后续网络主播的发展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3.
网络直播成为新世代大众娱乐的重要方式,网络主播也时常被社会舆论推上风口浪尖。层出不穷的主播伦理道德事件是网络传播的性质使然:网上身份和自我建构导致网络道德标准被降低;参与者去中心化导致人人成为焦点;网络人际互动催发不良事件产生,网络社会结构推动主播阶层更迭。只有主播、观众和第三方共同行动,才能真正避免负面事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4.
网络直播带货作为一种新的商业销售模式已经成为拉动经济的有效渠道。在后疫情时代,网络直播带货对经济的全面提升有着不可磨灭的作用。而全民直播带货的热潮之下,带货主播的行为和话语成为判断网络直播带货的参考指标。带货主播的话语表达形态成为连接主播、受众和商品的桥梁,但有些主播的不规范用语和行为让行业乱象出现。如何构建高效的主播话语形态,推进直播带货规范有序发展?文章从情感、经济和社交三个维度分析带货主播的话语形态构建,通过真实感、陪伴感与参与感三个维度挖掘主播话语形态的内核,并对主播直播话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最终给予主播话语形态构建的建议,也给观众正确认识网络直播带货、树立正确消费观提供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苏凡博 《青年记者》2023,(24):113-115
近年来,网络直播行业呈现爆发性增长,网络主播人才需求强劲。智媒时代,网络主播与新媒体平台内容呈现出同构化特征,业界急需具备创新性和独特性的深度复合型人才,传统人才培养体系面临来自现实的严峻挑战。需要从教师角色转换、课程体系再造、实践平台探索和主播价值重估四个方面进行高校人才培养体系改革,构建智媒时代网络主播人才培养路径。  相似文献   

16.
陈昕 《东南传播》2022,(9):126-129
本研究通过在直播间参与观察主播和观众的行为来搜集资料,分析网络主播是如何进行“自我商品化”的,观众又是如何参与到这一商品化的过程当中去的。网络主播将自我包装为一种商品,通过语言性策略和非语言性策略将自我呈现在直播间当中供观众进行消费。观众通过留言评论和主播实时互动,共同建构直播场景,并通过送礼行为参与到主播“自我商品化”的过程当中。主播身体的异化是主播和观众“合谋”所产生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4月18日起,新浪、百度、搜狐等20家网络直播平台正式实施主播实名认证,同时承诺不为18岁以下主播提供注册通道.在此之前,文化部将斗鱼、YY等19家网络直播平台列入查处名单.(中国新闻网,4月18日) 主播实名制、加强内容的审核,网络直播平台迈出了自我净化的第一步.不过,主播实名也不是万能神药,对于一些人来说,实名也无所谓,她们更在意的是金钱.毋庸讳言,目前的网络直播最吸睛、最捞金的部分,就是“激进表演”.这也造成网络直播的内容陷入低俗化不能自拔.  相似文献   

18.
张佳  王雪莲 《青年记者》2017,(26):41-42
近年来,网络直播平台迅猛发展,手机直播APP呈井喷之势.其中,聚集了众多帅哥美女、草根偶像、才艺达人的秀场类直播尤其受到年轻人追捧,用户数量大、黏性高.用户通过购买虚拟礼物赠送主播,创造了网络直播的“吸金神话”.“使用与满足”理论认为,受众是有特定“需求”的人,他们是基于特定的“需求”动机使用媒介,从而使这些需求得到“满足”.本文对观看网络秀场直播用户的需求进行剖析,并揭示掩藏在狂欢体验下的不良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功能的日益完善,近些年,依托互联网而实现的强大的交互功能吸引着来自于中国各个年龄段的网民们。从最初的网上聊天,网络交友到微博的实时更新和直播这种新型网络沟通方式的出现,这些都使得网络传播功能越来越强大和万能。2016年是中国的直播元年,国内竞技类游戏直播作为网络直播最初的生力军,通过近两年的发展,现已形成了该行业固定的模式。在这期间涌现了一部分知名且具有代表性的网络游戏主播,他们作为主持人的一种,在网络直播中起到了主体作用。本文就直播行业和主播这一职业目前的状况,对网络主播的播出风格加以归类、整理和探讨,希望能对主播这一职业的发展和未来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受众获得信息的速度更快、更新、更具选择性,"主播"不再局限于电视、广播这些传统媒体,而是更多地出现在网络的各类即时聊天视频软件和游戏平台上。利用网络平台优势,很多网络主播,即"网红"不断涌现于网络,获得受众的追捧,甚至有盖过传统主播的势头,"网红"的迅速走红与热捧给传统媒体主持人也带来很多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