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市场化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在这个过程中,电视传播中的电视频道节目编排的重要性显得愈加突出。电视频道节目编排通过媒体对大量、分散的信息进行整合和精简,进而实现信息有效传播的目的。在本文中,我们将对现阶段的电视频道节目编排进行分析,并探讨其进行创新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2.
李长莉 《视听纵横》2007,(3):102-103
在日益激烈的电视市场竞争中,节目编排已经成为各级电视台提高竞争力的主要手段。笔者以为,电视媒体应将节目编排贯穿于电视节目的研发、生产、传播、营销各个环节。节目编排不仅仅是时间的概念,还是内容上的概念,电视媒体生产什么产品,怎样传播,都属于节目编排的范畴。  相似文献   

3.
马雅楠 《视听》2022,(8):9-11
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电视文化类节目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而河南卫视抓住了风口机遇,将其叙事技巧与融媒体背景融合,通过盘活主创团队、立足传统文化、科技赋能创新文化表达形式、拓宽传播渠道、衍生文化内容以延长生命力等传播策略,创造出“奇妙游”系列节目,为电视文化类节目开拓出新的发展道路。鉴于此,电视文化类节目应立足传统文化,优化传播路径,借助新技术创新节目表达,聚焦目标受众,以促进文化节目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歌 《东南传播》2018,(8):135-137
本文以电视节目《广西谁最懂》为例,着重分析文化益智类节目对于广西地域文化的传播模式,主要包括在节目设置编排中的宣传策略,在大众传播层面的传播功能以及在文化自信视阈下的传播发展,为文化益智类节目的传播以及地域文化的传承提供分析参考.  相似文献   

5.
黄荣 《今传媒》2011,19(3):96-97
本文在充分研究了新疆电视台节目编排的特点和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编排意识、栏目形式开发、黄金时段非黄金时段的争夺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对策,对新疆电视台进行节目编排改革、增强媒体影响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聚焦人文题材、挖掘文化资源的原创文化类节目,是国内电视媒体与网络视频平台的重要节目类型。2021年国内原创文化类节目守正创新,契合时代主题,挖掘红色文化资源,进行“经典化”内容策划,采用多元综艺形式与流行视听元素创新节目形态,将先进和精良的制作理念和制作手段融入文化类节目的策划制作中。综艺与文化连接,技术与表达相融,“小屏”与“大屏”联动,通过文艺赋能和技术赋新,形塑文化节目的品质底色与创制风向,建构中国荧屏的亮丽文化景观,提升中华文化的传播力与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2006年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快速成长,引发了国内民众空前的投资热情.他们对于理财知识与信息的渴求也催生了媒体的财经节目热。在历经了娱乐选秀类节目的潮涌潮落、“品质提升”成为2008年国内电视媒体的关键词之一后,财经类节目也理所当然地成为众多电视媒体培育的着力点之一。2008年改版计划书上,不少媒体都亮出了开办“财经类节目”甚至打造”财经节目带“的构想。为此,策划人和编写者搜索了国内外的财经频道及财经节目.从节目编排、节目形态等方面,对现有的财经类(包括致富类)节目进行研析,以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电视节目编排是一项具有统筹性和创造力的媒体实务工作,它体现着媒体机构的整体竞争思路和运营理念。本文通过对北京电视台纪实频道的节目编排分析,力图展示一个专业频道优化节目资源、推进频道整体发展的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9.
李慧玲 《青年记者》2007,(22):97-97
许多传播研究者在调研中发现,电视虽然是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他们更喜欢看影视和文艺类节目,并不爱看为他们特设的对农节目,针对与其相关的科技信息,多数农民更偏好  相似文献   

10.
王媛 《新闻爱好者》2011,(12):112-113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十余年间我国电视相亲节目两度大起大落,是什么造成此类节目曲折跌宕的发展路径?电视相亲节目有没有可持续发展的前景?本文从我国社会文化现实、媒体市场环境和受众心理需求等方面分析了电视相亲节目存在的合理性,深入研究我国特定文化心理和媒体环境下,电视相亲节目内在的情感私密性与传播大众性的矛盾,节目特性与功能定位的矛盾,并对此类节目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2.
许海兰 《新闻窗》2014,(2):85-85
广播新闻节目的编排是节目呈现前的最后一个环节,编排即根据媒体、栏目角色的设定,把表面看似没有关联但内在紧密相关的稿件、节目根据一定的原则,整合成一个栏目整体。新闻编排是实现传播目的的重要环节,是新闻媒介对信息表达态度的具体途径之一,也是提高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传播技术不断创新发展,各种传播媒介方式之间的融合成为信息传播发展的重要趋势,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电视台新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条件和优越的信息传播环境.因此,为适应融媒体环境提出的新要求,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必须在节目编排和传播方面做出创新调整.基于此,本文从融媒体环境的特点,结合实际分析电视台新闻节目编排...  相似文献   

14.
当前,作为广播媒体参加市场竞争,除了打造出色的节目外,灵活运用节目编排策略至关重要。好的节目编排既能体现频率的定位与特色,又能使听众加深对频率的印象。本文结合各地广播频率的实践对广播节目编排策略作了些总结和分析。并提出同质化背景下的品牌化编排、节目编排应该体现人性化、巧妙运用错位竞争以及创新是节目编排的特性等观点。  相似文献   

15.
电视节目编排,通俗地讲就是对电视节目架构的安排,即将播出的电视节目,提前编排组合成一次次一天天的节目流程。这是电视节目由制作转入播出的关键一环,是在科学统计基础上的二度节目创作。随着我国广电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视媒体如何做到在有限的时空里,最大限度地满足各层次电视观众的要求,达到预期目的,节目编排显得尤为重要。总结两年来在河南电视台科教频道从事编排的经验,我觉得做好电视节目编排应从几个方面入手。一、节目编排是实现电视媒体整体功能的手段,单个节目同整个宣传格局融为一体,才能达到预期效果。电视节目编排不仅仅…  相似文献   

16.
黄玉 《中国传媒科技》2012,(12):198-199
电视新闻的编排是新闻节目播出的最后编排环节,它根据媒体、栏目的定位和特色,把节目有序地组合成一个栏目的整体,是实现传播目的的重要环节。因此,新闻编排要抓主题,提取精华,要提升可视性,使绝对主题和相对主题相得益彰。  相似文献   

17.
2009年度未成年人电视媒体收视行为调研报告(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影视传媒产业的不断兴盛繁荣,电视文化对社会的影响日益广泛与深刻。特别是对未成年人来说,相对于传统的家庭与学校教育,电视媒介以其特定的传播影响力对其世界观、价值观、人际关系、道德观等诸多社会人格方面,起着特殊的潜移默化作用。本文结合2009年度未成年人影视收视行为调研活动的相关数据,旨在对未成年人的收视状况、对文化类节目和民族电视作品的审美接受、对动画节目的认知与消费、对网络游戏的认知及行为影响,未成年人的价值观和行为影响等方面作深入分析,并针对未成年人的心理特点,提出了强化媒体管理者在政策上的宏观调控力、提升媒体从业者的媒介素养和节目制作能力、改善未成年人在网络游戏中的恶意行为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电视节目的好坏,固然直接影响着电视传媒的效果,但电视节目的编排,也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电视节目被受众接受的程度。在电视节目各类别中,不论从电视收视率还是观众喜好度调查中,都显示出电视剧类节目为各大电视台,电视频道节目中名列前茅的节目类型。所以电视剧节目的编排,就成为电视节目编排中相当重要的个部分。  相似文献   

19.
赵晗  李军  徐冉 《今传媒》2020,(2):101-106
在新媒体出现之前,科教类节目其特有的功能性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生产力做出了巨大贡献。如今,内容传播的媒介逐渐多元化,媒体融合大势所趋。在新的环境下,观众对科教类节目的诉求从单一的功能性转变为功能性、思想性和娱乐性并举。文章列举并分析了科教类节目的演变历程和现状,包括基于"科教内核"演变而来的"新型"文化综艺节目、具备娱乐性的知识付费节目等多元化的节目形态。从打破原有节目类型壁垒、分众传播多元化的节目内容、寻求有效商业资本助力支持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探讨了科教类节目未来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罗琦 《今传媒》2020,(2):9-12
5G时代文化类节目正在迅速发展,中央广播电视台通过讲好中国故事、引发观众共鸣和多元媒体互动等创新策略生产了《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朗读者》等现象级节目。本文在对此进行阐释的同时也提出,文化类节目只有深耕中华传统文化资源,采用形象化与交互式的方式呈现中国传统文化,引领全民核心价值观,并利用5G时代的传播手段,增强节目的传播力、影响力、互动性,才能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