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虚拟教研室是信息化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重要探索。在分析虚拟教研室的概念、特征及分类的基础上,研究了武器系统教学虚拟教研室的建设需求,构建了武器系统教研室能力模型,以多管火箭炮武器系统为例构建了虚拟教研室,并进行了教学实践探索。实践效果显示,虚拟教研室更好地满足了学生学习需求,提供了教学质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虚拟教研室作为一种新型基层教学机构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受到政府、高校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项目参与型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旨在探索跨学科、跨学校、跨地域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科研的组织创新,构建起拥有丰富优质的教学数字资源库和教学备课、教学研究新范式的新型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通过对当前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的发展历程和内涵的分析,从项目参与的角度探讨构建创新创业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以期为高校提升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虚拟教研室是在“智慧+”时代背景下,利用信息化智慧教学手段开展线上线下、虚实结合的教学研究活动及课堂教学实践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文章介绍山东理工大学基于力学教研室而建设的基础力学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与实践经历,以及该虚拟教研室在平台、资源、团队等方面的建设内容及组织实施措施,并进一步分析虚拟教研室在基础力学课程建设及教师、教学团队发展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基于信息化技术的“智能+”时代,传统教研室日渐式微,出现边缘化态势。厘清新型基层教学组织的运行模式、规律及特点,对于高校提高教学内涵式发展、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虚拟教研室正是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由传统教研室演化而来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文章基于系统论构建高校虚拟教研室系统运行模型,模型各层级之间有着内在联系,共同服务于提升教学学术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5.
“智能+”背景下,加强高校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是推动和落实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虚拟教研室作为网络信息时代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单位建设的新形式、新思路应运而生。“家畜环境卫生学”是高校畜牧和兽医专业的传统基础课程,以“家畜环境卫生学”课程为对象建设虚拟教研室可发挥名师的带头作用,提高教师整体教研水平;能突破时空界限、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学生的理论和实践水平,从而实现教学成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教研室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基层组织,在“智能+”时代背景下,对新型基层教学组织——虚拟教研室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探讨当前高职院校教研室发展存在的三个问题,阐释虚拟教研室的内涵与特征,随后提出高职院校虚拟教研室构建路径,以期为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大学基层教学组织形式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与信息技术网络化的双重作用下,正在发生历史性变革。国际联合虚拟教研室成为基层教研组织模式重构的新方向,这一新型教学组织具有显著的基础性、开放性、学术性和网络化特征,本质在于压缩空间、优化时间、整合资源,目的在于提升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Web GIS国际联合虚拟教研室,以国际一流课程团队为核心,精品课程和多语种教材为抓手,虚拟教研网络、数据共享中心和智慧教室为平台,以优质教学资源整合和一流GIS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实现了互联互通、协作共享、高效运行的教学组织效果,为我国高校虚拟教室建设提供了一个范式。  相似文献   

8.
虚拟教研室是“互联网+”时代对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一种探索。在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虚拟与现实、师资与平台、跨界与协同等三组关系,正确处理好这三组关系,是建设好虚拟教研室的基础。文章以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资助项目“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虚拟教研室”的建设为例,紧紧围绕虚拟教研室建设中的三组关系,整合一流测绘高校在测量平差中的优势力量和教学资源,通过分阶段有重点的建设,不断提升“误差理论与测量平差基础”的课程质量和品牌特色。在建设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内驱力,激发起全体参与者的学术荣誉感和教育荣誉感以及提高教育能力、教学质量的紧迫感,虚拟教研室才能建设成科教结合、产教融合、产学协同育人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集成体系和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9.
虚拟教研室是“智能+”时代教学学术研究与教学实践的主要载体,承担着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的重任,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下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对于构筑高等教育的教学学术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结合物流专业,从教师培养、教学研究、资源建设等三个层面提出虚拟教研室的建设目标;设计了虚拟教研室的建设路径,核心是构筑“定位准确、特色鲜明、立德树人、‘四个自信’”的教师教学发展共同体,发挥虚拟教研室教育创新策源地和教育品质产出链链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新时期,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是在协同育人机制下建立的新型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有助于拓宽教研渠道、推动教学改革、丰富教学实践。因此,在建设大学英语课程虚拟教研室的过程中要坚持应用性原则、前瞻性原则和动态开放性原则,打造师资建设、平台建设、内容建设、机制建设的建设框架,以提升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素养和育人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高校教研室是高等学校开展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基层教学组织,其建设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文章以皖西卫生职业学院基础护理教研室建设为例,重点介绍学校基层示范教研室在教学组织、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研究与改革、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开展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为今后申报优秀基层教学组织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2.
虚拟教研室的提出和实施为基层教研室的建设构建了协同教研、共享共建教学资源的新形态。本文基于虚拟教研室的实施任务,以安徽外国语学院英语虚拟教研室为例,在新文科背景下探讨建设“共建”“共研”“共享”型英语虚拟教研室的建设措施,并认为虚拟教研室对教师的协同发展,课程质量的提高,以及培养新型人才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同时虚拟教研室也进一步提高了学科的交叉融合和教学新范式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教育数字化战略转型助推了教研室的变革,而虚拟教研室的出现对构建协同教研的新形态、协同育人的新机制有着重大的意义。以2021年和2022年教育部公布的两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名单为统计对象,对来自全国270所高校的657个虚拟教研室进行状态数据分析,并通过研究虚拟教研室建设案例归纳虚拟教研室建设路径,分析推进虚拟教研室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进一步促进高校教育教学研讨交流,深化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研室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研究的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研究、服务等方面发挥着重要职能作用.然而,在高校不断扩招的形势下,高校教研室建设还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因此,加强对高校教研室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基层教学组织是高校教学行为和教学研究的直接承担者,也是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和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落脚点.本文介绍了关于我院基层教学组织建设的一些思考,分析了目前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院基层教学组织基本架构和相关政策保障的思路,强调了教研室在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和完善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教研室是高校教学研究的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学、科学研究、地方服务和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国内对教研室组织文化研究很少并且基本上都是采用定性研究,对其进行定量研究几乎没有。基于Denison的OCQ量表和测量模型,结合目前我国高校教研室组织的实际情况,本文修订形成了反映教研室组织文化建设情况的45个结构化问题,并在某高校外国语学院英语教育教研室进行调查问卷,经过Cronbach系数法检验发现其信度较高,能较好反映教研室组织文化状况,为高校教研室组织文化建设量化管理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等学校的教研室是学校管理体制中最基层的组织,既是教学组织,也是科研组织,是教学、科研工作的具体承担者和执行者。教研室是高等学校按照专业方向或课程设置的教学科研组织,是贯彻执行学校任务和教育目标的基本细胞,是高等学校组织教学活动、开展科研工作的基层单位。由此可见,高校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至关重要,关系到高校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加强专业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8.
教研室是高校最基层的教学组织、研究组织,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教研、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强化教研室作用,加强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通过合理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加强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实践教学等手段为社会输送合格创新人才,加强教学规律和科学技术研究,转化科学技术成果、培训社会急需人才、做好信息咨询等服务社会工作等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研室是高职院校的基层教学组织,教研室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科专业建设与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将学习型组织理论应用于高职院校教研室的建设,分析建设学习型教研室的必要性,探讨建设学习型教研室的途径,可以为高职院校教研室的建设与管理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大学教师的基层组织主要包括基层教学组织和基层科研组织,统一于基层学术性组织。时代的发展冲击着高校教研室的建设,教研室的发展和建设关键在于明确教研室的功能并付诸实践。研究所和研究中心替代教研室并非必然选择。“教研室”比“研究所或研究中心”更适合作为体现“教学”和“科研”的大学教师基层组织的名称。单一的基层组织无法迎接多元化带来的冲击,形式的多样化是大学教师基层组织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