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高校在对学生的人格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而《论语》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经典,充满人文关怀,具有丰富的人格教育内容,有利于内省律己、修身养性。因此,对《论语》中的理想人格精神进行批判继承,探讨如何将其引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对加强大学生的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语》记载、总结了孔子50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教育思想,其中关于教师的治学态度、人文关怀、人格风范、职业道德、教学方法等师德观念是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瑰宝。批判地继承孔子的师德理念,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的师德师风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悦华 《山东教育》2002,(34):14-15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过的“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话载入《宋史》之中而被广为流传。试问:用半部《论语》处理国事、治理天下,那另外半部《论语》作啥用呢?有答案曰:“半部《论语》兴教育”。《论语》作为孔子创立儒家学说的言行集录,涵盖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包含有丰富的教育思想。如“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苦学乐学”、“学思结合”、“学以致用”、“三人行必有吾师”等教育理念,时至改革开放、经济腾飞、文化发展的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和时代价值,值得我们很好地继承并发扬广大。孔子首…  相似文献   

4.
李华华在《教育评论》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传统文化饱含人文关怀理念,突出体现在影响心灵和心性的品格关怀、探索生命存在和质量的生命关怀,以及追求个人与社会融合的社会关怀层面,从而为人们的心理和谐提供丰富的思想资源。中国传统文化中除了“道”、“志”(理想)等之外,柔性品格也是心理和谐的重要衡量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文化不以宗教、科学为主流,而以社会人生为终极关怀。实为一种人文主义文化。而国身通一精神,则体现了这种文化以仁为本的精神与特征,并由此决定了传统诗歌关心社会人生的特质。我国古代没有职业诗人。诗人就是士人。士应承担起政治与文化的双重职责,接受人文文化教养、建立道德人格主体。实践人文理想,尤应为士的主要职志。从“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论语·微子》)到《尚书·尧典》的“诗言志”、再到《诗大序》的“以一国之事,系一人之本”这些典训来看,都体现了人文文化对诗人关心政治与文  相似文献   

6.
《老子》丰富的思想中许多在较大程度上与现代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相契合。在管理视野中,老子的道蕴含着“道法自然”的合理性原则、“图难于其易”的长远性原则、“道可道,非常道”的灵活性原则、“善利万物”的效益性原则。老子在小国寡民社会中提出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的方针,分别契合了企业文化的物质、制度、精神三个层次。借鉴《老子》独特的管理思维模式和深沉的人文关怀精神,必将对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7.
南怀瑾以经史合参、三教互释、经验实证的方法诠释《论语》,认为《论语》是一部“教育”之书,其精髓在于尊师重道,强调师道尊严对文化传承、道德教育、领导社会的重要作用;强调“为政”中要注重自身学养,君子要始终秉持人文文化的精神,为社会现实服务,君子应当坚持义利统一,建德立功。尽管《论语别裁》也引发了一些批评,但瑕不掩瑜,南怀瑾的《论语》诠释和孔子思想阐发,对学术思想有着重要的贡献,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享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论朋述友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友情”备受器重。一部《论语》,“信”、“义”的思想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经典的弘扬是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五千多年来,华夏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而作为儒家传统文化经典的《论语》中的"人本精神"是探究文化自信的重要来源。从"礼"与"仁"来考察《论语》中人文思想的萌芽,进而分析其中蕴含的对人自身价值肯定的"人本精神",最后对《论语》给当代现实社会所带来的具有众多启示意义加以归纳和总结,从而反映出传统经典对新时代文化自信与文化建设的宝贵资源与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文讯》是台湾当代最重要的文学期刊之一,自诩“坚持可大可久的人道与人文关怀”,型塑兼济天下的性格.继承关怀现实、监督进谏传统,将人文关怀定在文化建设、社会民生和文明建设,开辟学院、民间知识分子可资议论的“公共论域”,依托专题策划、社论、编辑室报告、“人文关怀”等栏目展开,塑造温柔敦厚、渐进节制风格;它的文化建设为“大文化”,形成虚实结合、民间立场与关注社会,进行力所能及文明批评与社会批评的特点。办刊转向后,“公共论域”趋于消解。  相似文献   

11.
和而不同     
和而不同王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就是“和而不同”。这个思想对政治、经济、文化的建设,对调节与处理人际关系等,都有相当的价值。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论语子路》)在先秦时期,类似的议论还有一些,《左传.昭公二十年...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监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实践科学发展观。它将“以人为本”思想运用到了具体的教育实践之中,代表了时代发展的方向。贯彻、实施新《规定》,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重在人文关怀。人文关怀,重在教育者。所以,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素质,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3.
彭红霞 《文教资料》2012,(3):117-118
在我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包含许多经典的人文思想内涵,尤其是在《论语》中,更为深刻。这些人本思想对当今的思想政治教育来说,无疑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历经两千多年流传下来的《论语》一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经典。该书集中反映了孔子及其弟子与再传弟子的言论、思想、行为和价值取向,是儒家思想最为正宗的活水源头,对于世界文化特别是大中华文化产生了长久而积极的影响。作为一部关于道德哲学和人生智慧的语录体著作,《论语》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具有实践操作指导和终极价值关怀  相似文献   

15.
“运用现代思想方法论进行审视,历代注家对《论语》的解读,至少有10多章存在谬误。”华东师大一附中数学特级教师刘定一在一场名为“人文与科学的美丽邂逅——《论语》解读报告会”上语出惊人。刘定一曾在中学教了38年数学,他解读《论语》秉承了乾嘉学派严谨的治学风格。并以其深厚的数学、逻辑和系统科学背景,从独特的现代视角对名家的《论语》注释进行内部检测与外部评价,找到了《论语》近20处长期以来被误读的“病灶”。  相似文献   

16.
运用公理化方法诠释中国文化经典,就是试图以一种共同的理性方式,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通过对《论语》、《孟子》的公理化诠释,可以发现隐含在孔孟思想系统中的建构逻辑之起点---中庸,既是孔孟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人文精神的最具特色的要素,形成了孔子、孟子和荀子等先秦儒家以“仁爱”“尚义”“崇礼”为标志的理论范式。  相似文献   

17.
黄晓梅  吴莹 《文教资料》2014,(11):94-96
大学非大楼也,乃大师、大思想也。培养大学生具备必要的人文精神、人文素质、人文关怀理念是高校育人的目标之一。本文从阐释人文关怀的内涵、历史渊源、发展进程方面,分析当代大学生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总结出从“营造人文关怀大环境”、“建立相关制度”、“加强载体建设”等方面应对人文关怀缺失现象的结论。  相似文献   

18.
儒学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人类文明的贡献巨大。自公元405年,百济博士王仁将《论语》携入日本,日本便揭开了儒学发展的历史。儒学思想对日本的政治、法律、道德、宗教、文学以及史学等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电影《感染列岛》艺术地展现了儒学价值观的影响力:在儒家“耻文化”的影响下,日本人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重视个人的名声和名分,甚至以自杀的方式洗刷污名,赢得死后的好评;儒学“忠”的思想与日本本土文化相结合,逐渐形成了日本式的“忠”文化;此外,儒学“万物一体”“天人合一”,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自然观,正是这部电影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19.
宋朝开国宰相赵普说过一句话:“半部《论语》治天下。”现在看来未免言过其实,但是,在中国文化史上《论语》确实是最重要的一部书。所谓“千里滔滔水,源自滥觞时”,它是许多中国文化传统的源头,所以有人说认识中国文化传统须从儒家开始,而认识儒家则须从孔子开始,认识孔子则必须从《论语》开始,而要在透彻地了解《论语》的思想的同时,仔细琢磨它的文学手法的自觉运用,我们会对它流传千载而仍有无穷魅力的经典地位更为信服。一、言简意赅、隽永有味的语言《论语》是记录孔子与弟子的言行、阐释深刻义理的一部书,它以当时明白晓畅的口语为主,…  相似文献   

20.
在魏超的《(论语)》“慎言”思想的三重依据》、《〈论语〉》“慎言”思想的具体内容》中,笔者谈到了《论语》“何以慎言”和“如何慎言”的相关言语思想。然而,《论语》的言语思想并不局限于此;在慎言的主导价值体系下,还有一些值得探讨的范畴和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