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认知语言学中的原型范畴理论在西方已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相比较而言,将此理论用于汉语文化研究的例子却比较少见。本文结合原型范畴的相关理论,以汉语语料为基础,分析比喻产生的认知心理基础及其特点,以实例来反映喻体选择与认知原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图在传统语义学对多义词的研究基础上,根据认知语义学中范畴化、隐喻和转喻的理论,来理解多义词的产生机制;并通过建构概念域和语境互相作用的模式来解释多义词的理解机制。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角度看英汉语言禁忌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禁忌是各个民族共有的社会现象。目前对禁忌语的研究主要停留在语义学和社会语言学的基础上,而把人的认知能动性排除在外。禁忌语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对它的研究离不开对认知心理的解释。应用范畴原型等认知语言学观点,试对禁忌语进行认知分析,为揭示禁忌语的实质提供理论工具和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认知语言学是建立在体验哲学基础上的科学,强调在语言和现实中间存在认知这一层次。针对交际中的误解这一问题,用认知语言学的一些原理—意象、原型范畴、理想化的认知模型来分析。  相似文献   

5.
自从Lakoff和Johnson(1980)为代表的认知语言学派把隐喻研究引入到思维领域后,隐喻研究的视角不再唯一指向其修辞功能,取而代之的是对隐喻的认知功能的重视和探求,本文力图通过与隐喻认知研究的对照,针对传统汉语比喻分类研究中的一些问题,为汉语比喻分类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6.
通感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文学作品中尤为多见。通感是一种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重要手段,从认知的角度用理想化认知模型分析通感能够更加全面地对它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7.
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现象,更是一种认知现象。本文运用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对英语隐喻及其抽象思维的运作机制进行分析,探讨隐喻认知基础、认知机制,并试图说明隐喻的理解是通过抽象思维、自身经验和相似性,是一种自动加工,无需更多的认知资源与认知努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以认知语言学为理论支撑试图分析翻译的主观性的问题,从认知语言学的哲学基础以及认知语义学的维度分析翻译主观性存在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隐喻的本质、产生和功能。隐喻已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认知现象。隐喻影响着人的思维方式,是交流思想、认知、认识其他事物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0.
多义词的形成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热点话题。对于词义的发展与变化,传统的词汇语义学在谈论词义变化的原因时,更多地将词义的变化归于历史的、社会的因素。这些固然是词义变化的重要因素,但是他们只是外部因素,其内因来源于语言使用的认知思维。长时间以来,不断有语言学家试图用各种方式来解释多义词的产生根源以及产生多义词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探讨了范畴内的比喻现象。不同范畴间比喻构建的基础是本体和喻体之间的相似性,而同一范畴内比喻的构成则还依赖于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认知距离。  相似文献   

12.
杨晶 《钦州学院学报》2012,27(2):101-104
从本质上讲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都利用了概念系统中两个概念域的建立、两个概念域中单向性与互动性的经验重构,以及最终由经验重构产生双重性语义结果这一系列的认知过程;因此,这一系列认知过程可以作为研究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的综合认知模式。这一模式进一步证明了思维的隐喻性本质,同时基于这一模式可将词汇隐喻和语法隐喻看作一个连续体。  相似文献   

13.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思维和行动的方式,也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从隐喻的认知出发,探讨隐喻在共同的认知基础上,英汉两种文化呈现出共性的同时,由于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对隐喻的探索,有利于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4.
感冒是一种普通的生理疾病,然而如今“感冒”的用法不仅仅限于其本义还有多种不同的义项,有的义项还截然相反。这用传统的词义发展理论难以解释。从隐喻认知的角度来阐释,“感冒”多种义项的产生,是受到了语言经济原则和模糊原理的制约。  相似文献   

15.
汪静静 《海外英语》2012,(11):264-266
该文在有关隐喻认知功能的应用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践阐述隐喻研究在外语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及其认知价值。文章从词汇角度对课文GracefulHands进行隐喻认知分析,并探索隐喻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应用中的意义。通过对外语教学中隐喻应用的分析研究,希望能够进一步对隐喻的认知功能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以培养和提升外语教学中的隐喻认知能力和语言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隐喻的.隐喻不仅是一种修辞手段,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隐喻能力,继而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7.
暗喻是一种常见的语言表达形式,是一种生动的语体。但由于暗喻表示的是一种与字面意义完全不同的概念,这对把英语作为外语来学习的人来说就构成了理解上的困难。本文从认知科学入手,对暗喻的构成、理解方式以及如何施教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当代西方学术界兴起了新修辞学,不仅研究如何更好地表达已存在的思想,而且研究如何表达应该传达的思想,其内核就是追问人类为什么要使用隐喻;隐喻能否传达真理。隐喻研究的学术理念就逐渐从修辞隐喻学、认知隐喻学发展到叙事隐喻学。叙事就是对世界一种隐喻地阐释;任何一个叙事文本都是关于世界存在的隐喻文本。人“诗意地栖居”在叙事隐喻的寓所,传达对于世界存在的认识,隐喻地揭示世界存在之后的“真”。  相似文献   

19.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汉语广告中的隐喻能使经济领域里原本抽象的概念变得可视、具体、生动起来,突显广告产品非买不可的特征,从而达到对产品进行宣传的目的。由此可见隐喻认知的普遍性和隐喻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