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有着特殊的规律,应对策略也需要有相应的针对性.本文以汶川地震中的"都江堰水源污染"流言为个案,分析了危机事件中的流言传播过程和应对策略,认为危机状态下的社会心理易使流言产生更大恐慌,而流言进入社会实践构成了对官方信息的质疑,需要有信息的及时公开和良好的信任机制才能使应对策略生效.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政府面临的突发公共危机事件越来越多,流言的传播问题日益凸显出来。健全完善的政府信息发布机制,是有效遏制流言与谣言传播的关键措施,对于减弱危机事件带来的负面社会影响力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试以控制论、系统论、信息论为基础,应用相关传播学原理,分析政府信息公开对流言传播产生的重要控制意义。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有不少学者对于流言的传播和防治做过研究。微博的出现赋予流言传播以新的特点。在公共事件发生后,流言更容易借助微博这个公开、即时、互动的信息交流平台进行“病毒式”扩散。微博中的虚假信息往往在发布时没有经过真假的鉴别或是被有意捏造,大范围传播后对网络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随着全媒时代的到来,信息的传播环境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政治民主化、信息公开化进程不断加深.许多社会事件都是在网络舆论的推动下,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网络热点事件.本文选择了近期网络热点事件——“安徽丢肾事件”,关注全媒环境下网络舆论在网络热点事件中的推动作用,通过对安徽丢肾事件的报道分析,分析个体事件上升为公共事件的演变流程及网络舆论、流言传播对于事件升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袁仲伟 《新闻世界》2010,(9):155-156
本研究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深入剖析网络流言与政府形象的互动过程,认为网络流言的传播降低和破坏了政府形象,而这与地方政府在公众心目中的一贯形象是相吻合的。因而,地方政府形象提升已经成为势所必然,政府公信力有待提高。有效了解公众舆情和及时进行信息公开成为政府应对网络流言的必然措施。  相似文献   

6.
跨国传播的流言由于传播网络复杂、信息畸变严重、不易溯源等特点,与国内流言的传播相比有很大不同。在日常生活中,跨国流言往往存在时间更长、影响范围更广,辟谣更为困难。本文以"Momo事件"的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从路径和内容两个方面探析流言的跨国传播过程,总结传播特色及事件造成的后果,并探究流言跨国传播现象背后的文化因素。  相似文献   

7.
在当今的新媒体语境下,伴随着高速化的信息传播,媒体在报道新闻事件时的媒体态度也逐渐成为了把控流言传播的重要因素,尤其在一些广受公众关注的新媒体事件中,媒体的报道态度更是决定着网络舆论的走向.那么,探析媒体态度与流言传播之间的联系,及媒体态度对新媒体事件发展的影响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对新媒体语境下的媒体报道态度及流言传播之间的关系作出探究,从而对媒体报道提出一定的实践性建议.  相似文献   

8.
最近发生的"非典型肺炎"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思考.其中,2月中旬发生在广东的强烈的行为舆论,同时伴随流言的大量传播;4月下旬在北京也发生了较明显的行为舆论,但基本没有伴随流言的传播.比较这两次行为舆论,信息公开和公开的信息真实,是使舆论走向理性的关键.为了说明这个问题,先简单讲述一下舆论的分类和流言的传播特点.  相似文献   

9.
流言的传播在突发事件发展中产生着重要的作用.流言公式告诉我们流言受信息的重要性、模糊度与公众的批判能力三方面因素的影响.本文拟从流言公式出发,分析影响流言产生及传播的因素,为媒体在突发事件中进行流言控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越是影响重大的事件,越要求信息及时公开,对付流言的一个办法.就是要比它走得更快——最近几次重大突发事件上.这一认识愈加深入  相似文献   

11.
李昊  任猛 《新闻世界》2010,(2):77-78
本文以“瓮安事件”为例,分析该事件中流言产生的社会根源、流言中所表达的民意诉求以及流言失控后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在此基础上,笔者提出了建立科学的流言监控机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中的流言传播及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了里氏8级地震。这次特大灾难发生以后,相关的流言也迅速产生并且大规模蔓延。此次灾难中的流言传播具有其他公共危机事件中流言传播的共性,但也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汶川地震一周年之际,本文回过头来分析此次地震中流言的产生及传播特点,并试图提出在灾难事件中有效控制流言产生及蔓延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现代信息社会,人际传播力量增强,威胁民众生命的突发性公共事件一旦发生就会导致流言产生和四处传播。权威部门重视人际传播力量,及时发布和疏通信息,才能促使信息畅通,从而控制住流言,安定好民众。本以近期广东省发生的非典型肺炎事件为例说明:信息畅通是基于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良好的互动关系上。  相似文献   

14.
八达岭野生动物园老虎袭人事件发生后,伴随着监控视频曝光引起的视觉冲击,网络流言大行其道。网民在"情绪优先"支配下对信息进行筛选并进行理解和评判,基于对规则的维护进行情绪化的网络表达,形成宣泄式的网络狂欢。本文反思该事件的网络传播现状,提出网络要进行"有价值"传播。  相似文献   

15.
网络流言与危机传播控制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流言是一种扭曲的信息形式。在危机传播中,信息的真实与虚假、应激心态与理性诉求、民间话语与新闻话语的矛盾与冲突,构成网络流言控制的复杂性。建立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信息互动,增强控制合力,方能构建网络流言控制的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6.
在危机事件中,流言的扩散给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规范带来破坏性的后果。本文以阜阳手足口病为例,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危机事件中流言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提出了政府和主流媒体在应对流言扩散时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07年10月.一张由陕西省林业厅发布的,农民周正龙拍摄的"华南虎"照片,在网络上一经发布即吸引了人们的眼球,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引起了轩然大波.公众对于照片的真假产生了普遍的争论.直到现在,政府部门依然没有给公众一个权威的结论.虽然华南虎事件已经淡去,但是它将政府信息公开提到了公众的视线中,不仅将政府信息公开的缺陷暴露在了我们眼前,而且为政府信息公开提出新的思考点.  相似文献   

18.
蔡静 《当代传播》2011,(4):26-28
从2003年的SARS,2008年的"5.12"大地震,到后来的"3.14"事件、"7.5事件",几乎每次公共危机的出现都伴随着流言的产生和传播。从信息传播的角度考察,非常时期流言信息的广泛接受和传递不仅意味着信息渠道和信息内容的变化,更关键的还透视出传播主体与受众的心理需求变化。因此,本文将尝试从公共危机中心理需求的变化出发,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与公众的民主意识和知情权意识增长成正比.特别是在大型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这种增长要求则越发显现出来.本文以网络环境下,我国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研究基础,由此探讨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公开的建设完善措施,以对实际工作给予借鉴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网络注定是谣言的摇篮吗?对于5000多万人口的中国网民来说,如果正常的信息渠道不畅通,那么,不产生网络流言是不可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