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年是我国早期著名记者戈公振先生诞辰100周年,江苏省东台市人民政府在戈公振故居内举办了戈公振生平事迹展览,参观者络绎不绝。戈公振是我国20年代和30年代初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进步记者,又是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人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他将毕生精力贡献给我  相似文献   

2.
戈公振是江苏省东台市人。今年11月27日是他的一百周年诞辰。在公振先生百年诞辰的前夕,我有幸到东台市访问了他的故居和设在故居内的戈公振纪念馆。戈公振故居座落在东台市城区的兰香巷11号。走进先生的故居,在纪念馆的第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东台市向阳路兰香巷9号,是我国著名爱国新闻学家、中国新闻史研究的拓荒者戈公振先生的诞生地。在戈公振先生诞生100周年前夕,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位新闻界巨星的故居。小巷深处,四间瓦屋,一方天井。没有松竹花卉,显得幽静而简朴,戈公振先生在这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191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东台高等学堂后,考取了南通师范,因家境贫寒,交不起学费,辍学失业。后来,他从黄海之  相似文献   

4.
今年11月27日,是我国新闻学和新闻事业史研究的开拓者戈公振诞辰一百周年。最近,我有幸到江苏省东台市访问了他的故居和故居内的戈公振纪念馆。戈公振故居座落在东台市城区的兰香巷11号。在纪念馆的第一展室,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我是中国人”几个大字,使人对这位爱国进步的新闻界前辈,立即产生无比崇敬之情。戈公振1990年出生在东台城内一个“世代书香”的人家。他的侄儿著名翻译家戈宝权同志说,戈公振  相似文献   

5.
由东台市人民政府、江苏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电视台联合拍摄的上下集电视剧《戈公振》日前在南京开机。戈公振(1890—1935),江苏东台人,是我国著名的爱国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曾先后任上海《时报》和《申报》的主笔。该剧以戈公振1914年进入上海新闻界至1935  相似文献   

6.
由东台市人民政府、江苏电视艺术家协会、江苏电视台联合摄制的电视剧《戈公振》。是第10部江苏爱国名人系列电视剧,也是第一部为我国新闻记者立传的电视剧 戈公振(1890—1935),江苏东台人,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记者、新闻史学家和新闻教育家。电视剧《戈公振》以文献体记实手法,凝炼而真实地再现了戈公振20余年的报业生涯,展示了他下新闻事业相  相似文献   

7.
蒋忠波 《编辑之友》2010,(3):101-104
戈公振,江苏东台人,我国著名的爱国报人、新闻学者和新闻教育学者。戈公振先生参与报纸编辑工作的时间最早可以追溯到1912年,当时他参加了《东台日报》的编辑工作,担任图画编辑。  相似文献   

8.
1985年11月27日是我国著名爱国进步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工作者戈公振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1890—1935),10月22日是他逝世五十周年的忌辰。为了纪念戈先生对中国新闻事业的重要贡献,缅怀他献身新闻事业的美好品德,由全国政协文化组、文化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共同发起,于11月27日下午三时在全国政协礼堂三楼大厅举行“戈公振诞辰九十五周年纪念会”。在京的新闻界、文化界、出版界的知名人士及其亲属和新闻学研宄者、教育工作者共三百余人出席了纪念会。纪念会由戈公振先生的生前友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胡愈之主持并在讲话中介绍了戈公振的生平事迹。中国新闻学会联合会会长胡绩伟,著名女作家陈学昭(书面发言,由戈扬代读),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顾问谢冰岩,著名翻译家戈宝权,戈公振之子、美籍华人戈宝树博士,戈公振家乡的代表吴廷青等都在纪念会上讲了话。胡绳、周绍铮、周巍峙、王揖、姜椿芳、周而复、王子野、赵复三、萨空了、张友渔、邓季惺等出席了纪念会。现将这次纪念会上的发言刊载如下,作为本刊对戈公振先生诞辰九十五周年的纪念。  相似文献   

9.
“空气中充满了新闻”.这话不是我说的,是戈公振先生说的。戈公振先生是新闻学先驱,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研究的开拓者和我国早期的新闻教育家。关于新闻,他有许多精辟见解,其中一段话是这样说的:“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人。家家屋里藏着新闻,处处交易的地方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0.
戈公振先生,是江苏省东台县人,他的原名叫戈绍发,字春霆,号公振。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新闻记者、中国新闻事业史研究的拓荒者和我国早期新闻学教育工作者。  相似文献   

11.
戈公振先生是我国著名新闻学家,对新闻摄影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曾多次出国考察,寄回大量新闻图片.本文以《良友》为中心,系统考察了第22期至111期相关图像,论述了《良友》对戈公振国外行踪的图片报道,分国际联盟情况、苏俄情况、艺术情况三部分阐述戈先生从国外寄给《良友》的图片,并在此基础上解析了戈公振国外新闻图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990年11月27日,是我国著名的爱国记者、新闻史学家、新闻教育家戈公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日。由上海市新闻学会、上海新闻工作者协会、上海市政协文化委员会、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上海市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和上海市图书馆共同主办的“纪念戈公振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会”,于12月1日在上海市政协举行。参加这次纪念活动的,有全国记协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赵超构,全国新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新闻学会会长马达,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市政协文化委员会副主任邹凡扬,上海市新闻学会副会长徐学明、张林,上海市记协副主席陈念云、宋军、秘书长张锦棠,上海市委宣传部报刊处处长柴之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院长丁淦林,复旦大学教授余家宏、舒宗侨,老新闻工作者陆治、杜绍文,江苏新闻学会秘书长张(氵圣)德,以及上海新闻界、文化界150余人。纪念会由马达同志主持。戈公振先生的侄子、著名翻译家戈宝权专程赶来,参加了纪念会;戈先生之子戈宝树,以及老新闻工作者马荫良提交了书面发言;全国政协常委周巍峙同志为会议发来了纪念词。本刊编辑部也参加了这次纪念活动。会后,约请上海新闻学会整理出部分同志的发言。限于刊物篇幅,本刊发表时做了删节。  相似文献   

13.
戈公振先生长期从事新闻报业工作,是我国三十年代著名的新闻记者,中国新闻史学研究的第一个开拓者。一本30万字的新闻学论著《中国报学史》的出版,不仅决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史学研究中的先驱地位,而且揭开了我国新闻史研究的新的一页。《中国报学史》的重要价值首先是在于她的系统性。该书按照时间顺序把我国从古到今的新闻事业作了全面的阐述和分析。戈公振为我们所勾勒的中国新闻事业史轮廓清晰明了,这正是由于其资料浩瀚,有史有论,内涵丰富殷实。  相似文献   

14.
戈公振先生把他的毕生精力献给了中国的新闻事业,对我国二十年代前后和三十年代初期的新闻事业,从实践到理论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我们想借此机会,谈谈他对新闻学研究的突出贡献,以此来纪念戈公振先生。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闻界著名的老前辈戈公振先生,面对大 千世界,看到的情景是: “空气中充满了新闻,到处都在等候新闻采访人。”这是何等了不起的新闻冲动啊,我们从中感受到了新闻记者那神圣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相似文献   

16.
戈公振先生是旧中国一位杰出的爱国新闻工作者;又是一位流芳后世的新闻学学者,对我国新闻业史作出了开创性研究;同时,他还是一位在我国早期从事新闻教育工作作出了很大贡献的人。戈公振先生集名记者、学者和教授于一身,三位一体,相互促进。今天,我只就他如何把三者密切地结  相似文献   

17.
《兰台世界》2014,(Z2):147-148
<正>戈公振(1890—1935)名绍发、字春霆、号公振、江苏东台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爱国记者、新闻史学家、新闻教育家。其博学多才,风著蜚声,冰魂雪魄,德厚流光。"报海群星互显湮,君名不朽历千春;萤窗雪案如椽笔,巨著玑珠百代珍。""为国宣劳海外行,梯山航海万哩程;方期归来多建树,赍志何遽赴修文。"这二首纪念戈公振诞辰100周年的绝句,出自于上海报界资深前辈孙思霖先生之手,盛赞戈公振实为近代中国新闻界罕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新闻自戈公而有史"的论断奠定了戈公振在中国新闻史学界上不可动摇的地位.一本洋洋洒洒的<中国报学史>成为戈公振一生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实际上,戈公振是中国新闻事业史上不可多得的全才",除了对新闻史学的研究,公振在新闻教育、媒介经营、新闻实务等诸多方面都颇有见地和建树.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细微,界目前有关于戈公振先生在上述领域的思想研究已有涉足,遍查文献.尚未发现有关戈公振新闻法制思想的系统研究成果.本文开拓这一研究课题,求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戈公振(1890~1935年)是中国近现代的著名新闻学家。他1913年到上海有正书局工作,次年入著名的《时报》馆任编辑,前后工作十五年,历职至总编辑。1929年又参加《申报》工作,任总管理主任等职。其间,他还先后任国民大学、南方大学、大夏大学、复旦大学新闻系教授。戈公振先生是中国近代新闻学的奠基人之一。同时,他也是新闻所有权保护的倡导者之一。清末,中国政府也颁布了著作权法(律)。但还不完善。尤其是《大清著作权律》规定:“各种报纸记载政治及时事上之论说新闻”,都不能获得著作权。可见,清末的著作权法对新闻作品是不给予著作权保护的…  相似文献   

20.
戈公振(1890—1935)名绍发,江苏东台人,是我国著名新闻记者、报刊主编、新闻学家,早年参加上海《时报》、《申报》工作,从校对、助编、编辑到总编辑。他著有《中国报学史》一书,是我国新闻史研究的奠基之作。戈公振逝世后,李公朴曾回忆说:“记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