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蓝菲 《世界文化》2008,(12):16-17
阿根廷小说家、诗人豪尔赫·路易斯·博尔赫斯是拉美文坛乃至世界文化之林中一位充满传奇色彩和戏剧性的作家。他曾经获得过“富门托”文学奖,“布克”文学奖和西班牙“塞万提斯”奖等多种国际文学大奖,是继聂鲁达,卡彭铁尔等大师之后拉美文学史上又一位独具魅力的文学宗师。  相似文献   

2.
索尔·贝洛以其“对于当代文明富有人性的理解以及对这种文明所作的精妙分析”而于1976年荣膺诺贝尔文学奖金。贝洛是美国众多荣获诺贝尔文学奖金而目前尚健在的两位作家之一。贝洛是当代一位有代表性的现代派作家。他在小说中大量使用“意识流”、心理分析、时空倒错等现代派表现手法;但是,他并没有割断自己与现实主义文学的联系。读者在他的作品中可以明显地“见到欧洲小说家(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统观念”。所以,也有人认为他与德莱塞是一脉相承的,称他为“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和“城市自然主义作家”。英国著名文学评论家马库斯·坎利夫赞  相似文献   

3.
杨锏 《世界文化》2012,(10):54-55
汉语文学中,翻译成汉语的异域文学如果从汉译佛教文学算起,到传教士来华及清末民初“西学东渐”,1949—1978年偏俄苏意识形态文学的汉译,1978年至今偏西方欧美文学的汉译。两千年里汉译异域文学作品可谓汗牛充栋,名列汉语出版物的异域作家更是数不胜数了。异域作家在汉语文学语境“竞争激烈”背景下,很多湮没在汪洋的汉语出版物中为人遗忘,但是其中偏偏就有如泰戈尔这样的异域作家能够脱颖而出,超越20世纪中国政治风云变幻,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当日本迎来泡沫经济的鼎盛时期,日本文学随着本国经济攀升后,趋于“平常性”的经济视角开拓出一批独特视阈的个性作家,其文学进入80、90年代以来,新的文学势态异彩纷呈,与同时代作家相比,吉本芭娜娜[“芭娜娜”即英文“香蕉”(banana)之音],这朵香蕉奇葩跃身文学界,如同一颗明星粲然升起,流光溢彩地照耀着整个90年代直至新世纪的日本文坛。芭娜娜文学中没有愤世嫉俗,没有仇怨出世,却以哀婉营造温暖,大度里给予宽容,通俗性中糅合着人生意趣。日本文学评论界甚至出现了“芭娜娜现象”,她与前辈作家村上春树一样,成为日本当代文坛新宠儿,二人并驾齐驱,分别被冠以日本当代文学的“天后”与“天王”的美誉。  相似文献   

5.
今年初秋,第二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在杭州的西子宾馆举行。该研讨会由《建筑创作》杂志社、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天集团等共同主办,这是与1993年首届“建筑与文学”学术研讨会相隔9年的又一次盛会。在此,我不仅感受到建筑师与文学家的激情碰撞,还聆听到建筑之于文学、文学之于建筑的系列深层思考。建筑师语:普及建筑文化离不开文学家我国著名建筑出版家杨永生教授系“建筑与文学”活动发起人之一,他说,建筑离不开文学,文学也离不开建筑。不是优美的文学作品彰显了伟大的历史建筑,便是壮美的历史建筑激发作家创作出传世的文学…  相似文献   

6.
历史发展的轴心在于经济。目前,东方经济迅猛腾飞,尤以华资为最。社会的开放带来经济的腾飞与社会的进步,带来观念的更新,带来经济科技乃至各行各业与文学的结合。随着经济大潮滚滚而来,文学空前繁荣必然到来(文学滑坡只是暂时现象)。即以目前而论,华文世界已涌现“三军’即商军、学军和娘子军。先说“商军”。所谓“商军”,即亦商亦文者,人称“双才(财)”作家,在东方华文文坛,已形成一支劲旅。特别是东南亚诸国,华文作家无不以儒商为主体,约占百分之七八十。他们出书出钱,尽心尽力,力促文运蓬勃发展,贡献殊多。东南亚华…  相似文献   

7.
美国全国图书奖设立于1950年,是最重要的美国文学奖项之一,下设小说、非小说、诗歌和青少年文学等奖项,1988年开始增设一枚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表彰“毕其一生为文学事业服务,或著作等身,从而丰富了(美国)文学传统的人。”2008年9月10日,全国图书基金会宣布,今年的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颁给68岁的汤亭亭,这是华裔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8.
闫立璋 《世界文化》2009,(12):14-16
“愤怒的青年”是20世纪50年代活跃在英国文坛的一群青年作家的总称。更确切地说,它并不是一个文学流派,因为它既无明确的文学纲领,也无固定的文学团体或文学主张。“愤怒的青年”这一名称最初来自新闻记者莱斯利·保罗的同名传记,后来评论家借用该名称指称那些愤世嫉俗的青年作家,  相似文献   

9.
华人在欧美人口中所占的比例,要比在东南亚小得多,分散得多。华文作家犹如散兵游勇,很难组织起来,更难落地生根,插足当地文坛,因而影响不大。西方华文作家所面临的母体文化与居住国家客体文化的差异,比东方华文作家要大得多。西方华文文学迟至用年代萌芽,后又中断多年,至60年代才发展起来。其主体是留学生文学。从50年代后期开始,由于社会上崇洋风气的影响对台湾政治经济前景缺乏信心和对大陆的疑俱,大批台湾学生漂洋过海留学欧美(主要是美国)。这股“留学狂潮”造成了本世纪最大的一次知识分子“移民”。他们学成后便“留”而…  相似文献   

10.
貌青青 《世界文化》2011,(12):20-22
岛田雅彦被誉为与村上春树齐名的“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旗手”,是日本纯文学界有名的“儿童派”作家,也是颇受争议的“另类”作家。因为长相俊朗,风度儒雅,有着“文坛王子”的美誉。  相似文献   

11.
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近年来一直是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人选,除诺贝尔文学奖外,他几乎获得了所有的文学奖项,包括美国国家艺术勋章。他是唯一一个生前全部作品就被收入“美国文库”的作家,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和批评家的青睐。  相似文献   

12.
未“结”的不“解”之缘赵秋长,刘在山19世纪中叶的俄国伟大作家、革命家、思想家车尔尼雪夫斯基一生宣传革命并身体力行,他高风亮节却历尽艰辛,被称为文学上的普罗米修斯。他在被沙皇囚禁期间写成的著名长篇小说《怎么办?》,有“生活的教科书”之美誉。这部“新人...  相似文献   

13.
杨锏 《世界文化》2005,(1):15-16
根据诺贝尔把文学奖授予“具有理想主义的优秀作品”的遗嘱,按照“授予文学上的先驱者和创新者”、“授予不太知名的优秀作家”、“授予名气很大,同时也颇有成就的大作家”的三大评审原则,2004年,瑞典文学院决定,把他们的世界文学大奖颁发给“不太知名的优秀作家”艾尔弗雷德·耶利内克,以奖励其“小说和戏剧用激情的语言揭露社会陈腐及其压抑力量的荒诞性,并具有正声和反调音乐效果”的文学成就。耶利内克是奥地利的女作家。虽然我国自开国门以来,百年中国文学先是偏向欧美,然后转向苏俄社会主义国家,如今又转向熟知英语帝国文学于细微的地…  相似文献   

14.
王颖 《世界文化》2008,(4):14-15
美国的自然文学传统可以上溯到17世纪初。当欧洲的第一批移民来到北美这片神奇的土地时,他们希望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建立起自己的“伊甸园”。同时,他们也渴望用文学歌唱这片壮阔美丽、丰饶深邃的土地。美国早期的许多作家,用日记、旅行笔记和书信散文等形式记下新大陆的美丽景色,这为自然文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但是,早期的美国文学往往还是对欧洲文学传统的继承。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新文学运动步“五四”运动之后尘,发端于19世纪20年代。它受“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迪,也以普及白话文为突破口,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旗帜。台湾作家朱西宁在《回归何处?如何回归》一文中说:“当初的民族文学,是反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同时也有的连带反抗它的资本主义侵略——代表性作家如杨逵,据说他的两位公子一名反帝,一名反资,真是彻底而现身说法。”从诞生之日起,台湾文学就为自己定了位:具有台湾特色的中国文学。 张我军、赖和是台湾新文学运动的先驱者。自称旧文学的“清道夫”的张我军,年轻时代曾赴厦门、北京求学,深受“五四”新文化思潮的影  相似文献   

16.
文学活动     
2012上海写作计划9月3日,上海作协举办欢迎酒会,9位外国作家成为“2012上海写作计划”的驻市作家。上海作协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上海写作计划”,以期增进外国作家对上海和上海文学的了解,提升上海城市文化形象。每年邀请的驻市作家人数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17.
魏红珊  魏宏欢  周君 《中华文化论坛》2023,(4):21-29+187-188
新时期以来少数民族文学中民族主体意识日益凸显,这期间的作品与其说是民族自我意识的文学书写,不如说是由特定时代语境下民族主体的文学建构。本文在主体性与认同的理论视野下,探讨少数民族文学中创作主体从被言说到自我言说再到中华民族共同体书写的认同嬗变,探究“多元一体”语境下少数民族文学的民族性和现代性的独特呈现,以及少数民族作家民族叙事与民族主体的认同构建。  相似文献   

18.
广岛之恋:时间与记忆的游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妮 《世界文化》2007,(11):23-24
上世纪50年代末,战后法国开始了一场被称为“新小说”,“新浪潮”(及“左岸派”)电影的艺术实践。文本和电影第一次互为彼此而生,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新浪潮”电影对传统电影的高度自觉与革新,其创造性的试图通过胶片传递出在文学哲学领域里被反复演绎着的现代主义气质,在这个意义上“新浪潮”可算作名副其实的“作家电影”。  相似文献   

19.
吕超 《世界文化》2006,(3):46-47
在世界文学史上,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1828-1905)被誉为“科幻文学之父”,世人所熟悉的科幻作品也大都出自凡尔纳及其后世作家之手。本来,文学研究界素有追根溯源的传统,但对科幻文学却是一个例外,凡尔纳之前的科幻著作因很少有人问津而长久地被忽视。本文力求披沙拣金,简单勾  相似文献   

20.
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东北文坛上涌现了一大批女作家,满洲女作家群代表了殖民地文化背景下的文化群落。考察这一文化群体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文化根源:在漫长的自然历史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基因,“五四”新文化新思想对东北新文学的影响,现代女学的兴起是东北女性接受现代新思想的外在条件等。这一文学现象,呈现出女性文学和近代东北区域文化的历史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