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夹在学优生和学困生之间的大部分中等生不"显眼",不"突出",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许多心理问题比较隐蔽.研究和解决中等生的心理问题应引起老师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吴慧丽 《吉林教育》2008,(11):91-92
一直以来,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工作常挂嘴边的话题与"尖子生""后进生"离不开,而我们常常会忽略了另一个群体——"中等生"的存在。本文就中等生形成的原因及其心理特性做了描述,并就如何更好的关注中等生,使其更好的发展阐述了一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我们先看一学生的习作:《渴望做差生》(转引自K12社区论坛:教育论坛) “我真的恨自己是个中等生。老爸老妈总是这样说:‘这孩子不上不下的,考名牌大学没什么指望,放弃了又太可惜,真是烦人哪!’而老师更是忽略了我,鲜花样的微笑、阳光般的温暖都给了优等生,个别辅导的机会和一些鼓励性的话语又施舍给了差等生。  相似文献   

4.
“这么简单的题你都不会,我都讲过多少遍了,我讲的时候你为什么不注意听?太不像话了,去,重做去!”相信这样的情景在教师每日的工作中很常见。今天,在这样的时间、这样的场合重现它,是否会有一股酸楚涌上心头呢?  相似文献   

5.
中等生     
本期的“童心童眼”是一组孩子们写的小文章。透过内容,我们会发现,我们在教育着孩子,而孩子也在观察着成人。对我们的管教,他们有时并不服气,而且有一定的道理。他们对世界有着自己的看法,这些看法有时比成年人还要深刻。看看他们的文章,我们会有所得。——责任编辑/张纯颖  相似文献   

6.
刘学柱 《教育文汇》2014,(10):19-19
有人认为,当今社会最苦最累的人不是农民工,而是中小学生。中小学生中谁最苦最累呢?我要说,不是那些所谓的“差生”,也不是成绩拔尖的“优等生”,而是成绩说差也不是很差,说好也不是很好的中等生。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在我们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已经形成了一种“抓两头、丢中间”的局面。任何一个班级,能在任课教师的脑海中最先记住的名字,往往是“两头”的学生,即“优等生”和“后进生”。这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学习成绩反差大,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能主动与老师谈心说笑的大多是“两头”的学生,而“中等生”很少。  相似文献   

8.
关注中等生     
“要奖金重视优等生,要常规狠抓后进生,要省事忽视中等生”,这是许多班主任的共同想法。其实,中等生在班级同学中占大多数,班级工作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班主任必须关注他们,在他们身上多下工夫。  相似文献   

9.
1.备考紧张的时候,不要用“别紧张”来命令自己,那是没有用的,换个“眼不见心不烦”的轻松环境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2.高考,50%考的是知识,50%考的是心态,很多失败都是被自己打败的。  相似文献   

10.
高校教育待关注的中等生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历教育以培养大多数学生成才为目标。而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实践中轻视了作为大学生绝大多数的中等生的培养和中等生问题的研究。本文提出了中等生的概念、特征、分类、高校教育中中等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原因以及解决问题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1.
学习程度处于中间层次的学生,我们称之为中等生。中等生在班级里最易被人遗忘。因为中等生往往比较省事儿,好事找不到他,坏事也找不到他;没有骄人的成绩,也没有突出的缺点。因而也就没有多少  相似文献   

12.
在我们通常的教学实践和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吸引老师眼球的是优等生和差生。而很多优秀教师在培养优等生中总结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也在转化后进生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因此形成了一种"抓两头、带中间"的框框,导致了事实上的"忙两头、丢中间"的最终局面。惟有中等生,因为表现平平,既得不到老师的表扬,也挨不着老师的批评;既没有人佩服,也没人歧视,他们总觉得自己在班级中的位置无足轻重,可有可无。这种存在决定了他们的意识:几乎对所有的班集体活动都不冷不热,行为从众,缺乏主见,缺乏学习、活动的热情,没有与人竞争的勇气和兴趣。反正老师注意不到自己,他们既不做榜样,也不会落伍,很难引起老师的关注。本文就如何关注和培养中等生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学校里,人们一般比较关注优等生和后进生。其实,群体中人的智力状况是呈正态分布的,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的不会超过5%,在以成绩作为评价学生标准的情况下,占大多数的肯定是中等生。  相似文献   

14.
中等生期待着关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搬家的日子又来了,虽然已被生活的无奈和流动的居所折腾得疲倦不堪,但我还得主动地搬到价格更便宜、更远的居所。我和妻子一起收拾着房间,翻箱倒柜,一不留神,一本相册掉在地上,相片满地,一张背面写满了字的相片映入了好奇的妻子的眼帘。她疑虑地拿起来,念着“李老,在我心  相似文献   

15.
史峰 《教育文汇》2007,(10):25-28
在中小学班级中,“优等生”往往会得到老师的格外垂青,“差等生”会受到老师的耳提面命。相比较而言,中等生犹如透明的空气,成为“沉默的大多数”,老师也认为这部分人大都“没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这不完全是一本私人的纪录,而是时代背景、文化背景下,一对父母和他们的孩子的心路历程。从中,聪明的读者一定可以获得多种启发。这本书中,我提倡宠爱教育,也提倡养儿当做中等生。儿子过去12年间经历的点点滴滴,都为这两  相似文献   

17.
给“灰色学生”多一些阳光——谈对中等生的关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论是在教育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中,我都一直沿用了"抓两头,带中间"这条成功经验,但是在实践中这条成功经验渐渐转变成了"抓两头,淡中间"这一现状.占班级多数"中等生"的成绩和表现平平,不像优等生那样鹤立鸡群,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让人牵肠挂肚.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形成了“抓两头(优等生、后进生)。带中间(中等生)”的工作习惯,过分强调“两头”,忽视对中等生的关注,客观上造成了“忙两头,丢中问”的后果,使部分中等生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影响其身心健康发展,应引起高度重视。中等生主要有以下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19.
目前,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一种现象——学习成绩好的孩子,一般会备受老师和家长的重视,学习成绩差的孩子,也会备受老师和家长的关注。唯有"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中等生,往往处于被老师忽视的位置,备受冷落。这个"普通"的"特殊群体",教师如何关注"中等生"呢?  相似文献   

20.
在一个班级大家庭中,数十个学生当中由于种种因素造成学习成绩不可能处于同一个水平,客观上存在"尖子生"、"中间生"和"学困生"。"两头尖,中间大"这一教育现象正说明一个班的大部分学生属于"中间大"的"中等生",不少教师对品学兼优的"尖子生"给予过多的关心、注意甚至是呵护,另一个方面,"学困生"也已经引起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因此关注"学困生",也已经成为广大教师常抓不懈的工作。当今,"培尖补差"工作开展的如火如荼,而更多的"中等生"被我们教师所忽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