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后,地层中剩余油分布日趋复杂,剩余油饱和度测井则是了解地层剩余油分布必备的手段。本文就C/O测井、中子寿命测井、钆中子测井、PND测井等剩余油饱和度测试技术在江苏油田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剩余油饱和度测井今后的攻关方向,对提高油田最终采收率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滕英翠 《内江科技》2011,32(4):138+163-138,163
本文提出了应用地质储量丰度来定量描述剩余油的分布,避免了应用剩余油饱和度描述剩余油的片面性,从而为剩余油的挖潜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在文51块剩余油研究中通过应用该方法,提高了剩余油挖潜措施的有效性,文51块开发效果得到明显改善,该方法对剩余油的描述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平面、层间、层内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可以看出,目前剩余油主要以含油饱和度一半以上的弱水淹油层为主。  相似文献   

4.
油田剩余油饱和度测试中用到的化学试剂从作用方式上分为示踪剂和增效剂两种:基于示踪剂能指示地层中的油、水分布状态的地层色谱测井技术是目前剩余油饱和测试中最精确的方法之一;增效剂扩大了测井技术的应用范围,为测量油气层饱和度提供了新手段。这类试剂的研究正往高效、简便、价廉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5.
针对南海西部油田普遍存在的生产井目前油层剩余油饱和度和含水率不清楚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其饱和度测井资料进行解释评价,并基于研究区块实验资料定量评价了水淹特征参数,进而实现了水淹级别的划分,为有效评价油田开发潜力和实行挖潜措施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井间平面对比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为提高采收率,进一步完善井网和调整井的井位分布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6.
郑同昌 《内江科技》2006,27(2):154-154
本文通过对水驱滞留剩余油具有“储量高、饱和度高、易于开采、投入少”等特点,特高含水期提高剩余油——特别是水驱滞留剩余油采收率的研究,并通过小范围井组实验取得成功,对提高剩余油采收率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萍 《内江科技》2010,31(11):113-113
桩西采油厂主力老油田已经进入开发后期,搞准高剩余油饱和度井段是保持油田稳产的关键。本文论述了脉冲中子伽马能谱测井基本原理、测井系统、资料解释及其在剩余油饱和度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油藏工程综合分析技术、数值模拟技术结合各种动态检测技术,对注水开发油田特高含水期的剩余油饱和度分布规律和特点进行分析研究,获得了相关的监测方法并建立了校正公式。  相似文献   

9.
赵晓鸿  夏竹君  王强 《内江科技》2012,(11):108-109
PNN测井技术是奥地利HOTWELL研发的一种套管井剩余油饱和度测井技术,本文介绍了该技术的测井原理、仪器特点以及选井条件,并研究了其解释方法,尤其是SIGMA曲线的提取以及解释参数的优选,通过实际应用情况来看,该技术在剩余油饱和度评价、寻找潜力层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改善老区开发效果,特油公司自1997年应用水平井开发,2003年进入规模实施阶段,2007年总产量达到年产量的39%。剩余油饱和度测试技术可以定量评价油藏动用状况,认清剩余油分布规律,在水平井部署、注采参数优化、开发方式转换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郭士博 《内江科技》2014,35(11):63-63
剩余油分布特征研究是特高含水期油藏综合评价的主要内容。本次研究中,以埕东东区为研究对象,综合密闭取心井资料、测井资料、动态监测资料及生产资料等,利用地质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手段和室内试验技术对剩余油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与总结,重点研究了储层非均质性、井网状况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对储层地质特征、非均质性以及储层流动单元研究的最终目是为了研究剩余油的分布规律及制定相应的挖潜措施。剩余油分布研究最有效的方法是动、静态资料相结合的分析方法。本文结合作者多年来在剩余油分布研究课题中的取得的成果,总结出了一套较好的研究剩余油分布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张峰 《科技广场》2012,(3):141-144
本文简单介绍了探测剩余油饱和度和分布的方法,对比各自方法的优缺点,最终选择测井方法探测剩余油。从理论出发建立了基于瞬变电磁法的三层柱状介质模型,通过对模型理论的推导及求解,计算出了地层的感应电动势。并通过软件的仿真,直观地说明了发射电流、发射线圈匝数、收发距对感应电动势的影响,验证了此方法探测剩余油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本文通过井-地组合电位成像法介绍及在临盘油田的应用实例,解决了其它饱和度测井技术的不足,能综合解释地层非均质性、水驱油规律和剩余油分布。  相似文献   

15.
张燕 《内江科技》2010,31(6):112-112
东风港油田车1区块为中渗断块油藏,本文从构造特征、储量分布、原油物性等油藏地质特征入手,采用数值模拟等方法研究了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表明:车1块的剩余油分布在未动用区块、无井控制区块以及构造高部位。根据剩余油分布规律提出了开发调整对策。  相似文献   

16.
肖勇  周翠苹  李爱军 《内江科技》2011,32(8):132+139-132,139
剩余油分布的描述和预测是老油田调整挖潜的主要课题。本文应用开发地质学方法对濮城油田文51断块区剩余油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即在油藏精细描述基础上,利用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的各种数据和测试资料、新钻调整井资料,分析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因素,归纳剩余油分布类型,指出调整潜力和挖潜措施。  相似文献   

17.
陈长征  毕建福  卢黎霞 《内江科技》2013,34(5):155-156,154
随着油田开发进入高成熟期,剩余油分布更加分散,剩余油分布模式和剩余油控制因素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剩余油平面分布规律研究,总结了平面、层内和层间三个方面的剩余油分布模式,平面模式包括边缘沉积相带、微构造高部位、封闭性断层附近和注采井网不完善四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层内模式包括滨浅湖砂坝复合韵律、水下分流河道正韵律、河口坝反韵律三种剩余油分布模式,层间的物性差异也导致了剩余油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18.
王继红 《内江科技》2011,32(8):129+139-129,139
本文在总结孤东油田水淹层特征基础上,通过对不同开发时期的测井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出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评价砂岩油藏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为孤东油田的开发和剩余油挖潜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黄文英 《内江科技》2010,31(2):93-93,98
本文分析了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注水开采储层水淹台物性、流体性质、电性以及剩余油饱和度的变化特征。储层水淹后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都增大;地层水电阻率在原生地层水电阻率与注入水电阻率之间变化;原油表现为分子量增高、密度增大、粘度增大的变化趋势;储层水淹后引起自然电位下基线缡移,自然电位异常幅度逐渐成小。甚至由负异常逐渐变为正异常,水淹部位的声波时差也有所增大,大多数水淹层水淹部位的感应和微电搬系列电阻率下降蛟明显;孤东油田七区西馆上段正韵律储层中大多数水淹层都具有底部、中下部先水淹的特点,内部剩余油饱和度主要受储层物性的影响,层内表现为项部物性差,驱油效率低,其剩余油饱和度下降相对较慢,剩余油相对富袋,层间表现为薄关剩余油相对富集,并间表现为边部井剩余油相对富集。  相似文献   

20.
白建峰  卢继源  初凤先 《内江科技》2007,28(6):74-74,66
本文在划分了油层水淹级别和分析了水淹储层特征的基础上,利用生产测井资料评价水淹层剩余油饱和度提出挖潜剩余油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