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近代法国在确立共和制度的过程中,从共和原则的诞生到共和国的宣告成立,再到多次共和制度的实践和广泛持久的共和运动,逐步形成了独特的共和主义传统。  相似文献   

2.
法国革命既要破除旧的制度,又要通过创新和改造而建立新的政治和社会制度,因而如何通过象征物的宣传和引导作用让大众接受、认可和自觉维护共和制度,是革命者的重要任务之一。大革命中,法国革命者通过创新和改造等手段,将“共和历法”、高卢雄鸡、三色旗、马赛曲、“自由女神”等一系列宣传实体物化为革命的共和象征物,为法兰西共和国以及法国政治文化传统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3.
法国大革命的重要任务是打破旧的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为此,革命者努力通过制定新的宪法构建新制度以实现他们的革命理想。从1792年8月法国废除君主制到1793年6月,法国诞生了孔多塞宪法草案和1793年宪法,它们对法国宪政革命和共和制宪传统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早期资产阶级革命中,法国大革命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法国大革命是最彻底、最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不仅摧毁了法国的封建势力,也扫荡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但是,如果把法国大革命和同时期美国资产阶级革命相比,可以发现,在急风暴雨的大革命后,法国建立共和制度的道路非常曲折,民主共和制度经过半个多世纪才最终确立。而美国民主共和制度却很快建立,政局一直比较稳定,并走上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1789年,法国爆发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但此后封建势力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又几经搏杀,各种社会矛盾激化,危机频发及解决,多种类型的政治制度相继出台,直到1875年宪法和1884年宪法修正案的颁布,资本主义共和政体得以完全确立,从此标志着法国资本主义政治现代化最终实现。在这个近百年的历史进程中,法国经历了诸多的风风雨雨,既体现历史进步与文明的发展,也存在历史负担与积淀。因此.在法国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既有进步性,也存在保守性,本文试图在这个问题上作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6.
民主共和、有限政府、议会制、联邦制、总统制等政治思想及制度构成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一个国家的政体设计和选择,很大程度上是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政治传统、时代背景、地理环境等综合因素的产物。建国纲领、政治传统、经济模式、国家架构、政党关系、领袖影响六大因素在美国联邦总统共和制政体形成的历史路径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是中国政治现代化的开端,建立了中华民国,践行了民主立国、共和建国、宪政治国,使中国政治从传统迈向现代,实现了政治形式合法化、政治结构理性化、政治行为多元化。辛亥革命的是非功过,至今招谤涉讼,但遗产丰富,启迪深刻。民主、共和、宪政是政治现代化的历史趋势,也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变革,需要立足现实实践,循序渐进,不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8.
本文首先从大革命的政治特色——代议民主制与直接民主制的区别、联系、意义及其并存原因的阐述和剖析入手,进而叙述和分析了这两种民主制传统对19世纪法国政治现代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最后还指出大革命的政治民主制传统也深刻地影响今天法国的政治制度,足见法国大革命的政治影响是多么的深远!  相似文献   

9.
近代以来,西方的扩张引发了东方社会的现代化问题的讨论,池田大作对这个难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他认为东方现代化最重要是找到新的现代化的立足点,即确立人的生命存在和尊严;东方现代化既不是西方化也不是东方化,而是一种"中道";东方经济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以国民总福利为原则;东方政治现代化要突出"民本民主主义"特点;东方的文化现代化要以自然为中心的共和主义、调和主义为核心。池田大作对东方现代化道路提出了许多发人深省的观点,成为东方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理论代表之一,对东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做出了很有意义的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孟德斯鸠及其思想体系在十八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中占有相当显要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史学世对此又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但在所有有关孟德斯鸠政治思想的文章和著作中,一味强调其比较保守的君主立宪政体的主张,认为他主张共和政体只适应于“小国寡民”,从而忽略了他的共和制政体更适应于“广土众民”的国家,即联邦共和、大国共和的思想。陈定宏先生的《美国早期启蒙运动浅论》一文就是其中一例。陈先生说,是美国早期的民主主义者,联邦共和思想家杰斐逊驳斥了“孟德斯鸠认为共和政体只适合领土较小的国家的说法,他根据美国和法国的经验,证明拥有广阔领土有利于共和政体的发展。”的确,孟德  相似文献   

11.
“人治”与“法治”之争是辛亥革命不彻底而留下的后遗症 ,它始终贯彻于民初的政治生活之中 ,并引发出许多惊心动魄的历史场面 ,二次革命 ,护国运动、护法斗争无一不是这种斗争发展的最高表现 ,从而出现了民初政局动荡不定 ,复辟与反复辟、造法与毁法屡见不鲜的奇特景观。  相似文献   

12.
1911年的辛亥革命,在强敌入侵、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率先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公开举起了民族复兴的旗帜。作为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辛亥革命达到了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使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土崩瓦解,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得到确立,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为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打开了闸门。辛亥革命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地位和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3.
辛亥革命打破了王朝循环的路径锁定,把中国政制强行拉出了帝制轨道,引入宪政共和之路,但是未能有效地确立或完成现代宪制的路径塑造,在近代中国确立起民主共和。原因在于以同盟会为主体的政制创新行动集团属于当时中国政治舞台上的弱势行动集团,其行动资源的阙乏、组织结构的溃散、意识形态的薄弱,决定了它无法在专制积淀深厚的近代中国创建现代宪制、巩固民主共和。  相似文献   

14.
《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是马克思在继《1848年至1850年的法兰西阶级斗争》之后,又一部反映法国革命的巨著。其主要分析了法国革命的发展阶段以及各个阶级在革命中的作用,最深刻地揭示了波拿巴上台的戏剧场面。作为法国革命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小资产阶级在革命中体现了对共和国议会民主制的向往,体现了激进的不断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要求。小资产阶级在法国革命中扮演了不断推进革命进程的作用,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在法国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法国政党制度与政体演变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政体的确立为法国政党的产生和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三、四共和实行议会制导致了法国多党林立、软弱多变的政党制度的出现。第五共和所开创的半总统半议会制推动了法国政党格局的两极化。法国政党制度和党派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法国的政治体制,它们从一开始就构成法国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并左右着法国政体演变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社会习尚中的陈规陋俗代表了历史发展过程中沉积下来的丑陋的一面,它具有浓厚的封建性和落后性.资产阶级革命派曾积极呼吁对之进行改革.辛亥革命不仅结束了帝制,建立了共和制,而且制订了一些法规条例,扫荡了社会上的陈规陋俗,冲击了人们的传统观念,造就了一代新风,这是辛亥革命取得的一个伟大成果.辛亥革命对社会习尚的改革又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7.
尼科洛·马基雅维利是共和主义从古典到现代发展的关键人物。他提出的一系列重要的共和主义观点和思想,例如宪政的价值和可行性,自由对于共和国的重要性,执政者对国家权力的运用、公民品德的培养等等,都成为美国立国的思想基础。美国共和宪政的灵魂是自由精神,其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保护私人利益和个人自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试图促进积极的、具有公共精神的公民权和领导权,以便在政治自由和个人自由之间保持相对平衡;美国共和政体的构成要素是人性与美德,通过制度偏好,即三权分立和联邦制来控制公民美德的衰败,在激发公民美德生长的同时,从而更好地维持共和政体的稳定;美国联邦党人的共和思想有限地保留了古典共和概念中的积极公民和民主,但用代议民主取代直接民主,并将共和有效地纳入宪政框架。  相似文献   

18.
人格权的权利属性,即人格权到底是一种民法权利还是宪法权利,在法学界一直存在争议。通过对法国、德国法中对人格权规定的分析,分别从宪法的本质、宪法与民法之间的关系和目前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情况,探讨人格权的权利属性问题。最终得出人格权是民法权利的一种,需要通过民法来加以规范和保护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