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题目:将质量为1千克,体积为1.2×10~(-3)米~3的铁球丢人水中,静止时铁球受到的浮力是多大?(g取10牛/千克)在计算这类题型时同学们常常会出现下面两种错误解法.错解一 因为铁球在水中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由二力平衡知浮力F=G=mg=1千克×10牛/千克=10牛.错解二 因为铁球在水中会下沉,所以V_排=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物理复习时,一题多变不仅能开阔学生的眼界,还能有效地培养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往往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1.一木块有2/5的体积露出水面,求此木块的密度。 解 依据漂浮在液面上的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即F浮=G木。 又 F浮=ρ水gV排, G木=ρ木gV, 则 ρ水gV排=ρ木gV, V排=V—V露。 有ρ木=V排/Vρ水=(V-V露)/Vρ水=(1-V露/V)ρ水。 代入数值解得ρ木=0.6×10~3(千克/米~3)。 如果把条件和结论互换一下,则此题变为:  相似文献   

3.
一、比重计上为什么没有单位这就得从什么叫物质的“比重”谈起了。早先,人们把同体积的水银、酒精等和水的重量相比,其倍数就叫做水银、酒精等的“比重”。水银的比重=(ρ水银gV)/(ρ水gV)=(ρ水银)/(ρ水)=(1.36×10~3)/(1×10~3)=13.6所以水银的比重是13.6,它就没有单位了。同样,酒精的比重就是0.8,有时说配制的盐水的比重是1.25等。所以比重计是在这种意义上测定液体的。然而,我们现在是用它来测定液体的密度,只要把比重计上的读数乘以10~3千克/米~3,就可以了。二、比重计的刻  相似文献   

4.
物理习题千变万化,但是某些问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性。突破一个典型问题,抓住共性进行分析,可以顺利地解决一类问题。请看下面典型例题。 例:体积为100厘米~3。的木块浮于水面,露出水面部分的体积为40厘米~3(g取10牛/千克),求: (1)木块受到的浮力为多大? (2)木块的质量为多少? (3)若将其投入某液体中时,浸没在液体中的体积变为75厘米~3,该液体的密度为多大?(湖南省98年初中毕业会考试题)。 分析与解答: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列出: 代入已知条件得:F_浮=1.0×10~3千克/米~3×10牛/千克x 60 x10~6米~3=0.6牛。根据漂浮在液面上物体受到的浮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的道理,可得到:G_水=F_浮=0.6牛,且G_水=m_水 g。  相似文献   

5.
一个题目往往有多种解法,用不同的正确解法求出一题目的答案,可谓殊途同归。请看下面这道题目: 容积为2立方米,高为1米的容器,盛满某种液体,所盛液体重为15680牛。求容器底所受液体的压强,(不计容器厚度) 解法一 液体的质量 m=G/g=15680牛/9.8牛/千克=1600千克。 液体的密度 ρ=m/V=1600千克/2米~3=0.8×10~3千克/米~3。 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 P=ρgh =0.8×10~3千克/米~3×9.8牛/千克 ×1米 =7840帕。  相似文献   

6.
一、巧选研究对象例1木块A漂浮在容器中的水面上,它上面放一石块B,此时木块A排开水的体积为V1;若将石块B从木块A上取下,放入水中静止时,A和B排开水的体积为V2,已知V1-V2=2分米3,木块A的体积为4分米3,石块B的密度为3×103千克/米3,g=10牛/千克,则容器底对石块B的支持力为().A.10牛B.20牛C.30牛D.40N解析:把A和B视为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当石块B在木块A上时,对AB整体有ρ水gV1=GA+GB①当石块B放入水中静止时,对AB整体有ρ水gV2=GA+GB-F支②两式相减后得容器底对石块B的支持力为F支=ρ水g(V1-V2)=20N.故应选B.二、等效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一、生搬硬套致误例1一桥墩在河水中的体积为20米~3,其所受浮力多大?错解F浮=ρ水gV排=1.0×10~3千克/米~3×9.8牛/千克×20米~3=1.96×10~5牛.剖析误解的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浮力的实质,生搬硬套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浮力是浸在液体里的物体上、下两表面所受压力的差,方向向上.桥墩扎在河床中,下表面与河床紧密接触,不受水对它的向上的压力,因此不存在压力差,故所受浮力为零.二、主观臆断致误例2有一边长为10厘米的正方体铁块,浸没在桶里的水中,铁块受的浮力是多少?错解铁块在水中下沉至与桶底密接,下表面不受水向上的压力…  相似文献   

8.
解浮力题时,由于对一些概念产生混淆,会导致解题出现错误。下面根据易混概念的特点进行分类,以引起注意。一、混淆V排与V物例1把体积为10cm3的实心铁块放入足量的水银中,铁块静止时受到水银的浮力有多大?(g取10N/kg)错解F浮=ρ液gV排=13.6×103kg/m3×10N/kg×10×10-6m3=1.36N。分析混淆铁块的体积与铁块排开水银的体积而造成错解。当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等于物体的体积;若物体部分浸在液体中,排开液体的体积小于物体的体积。因此,要准确判断铁块放入水银后的状态。由于实心铁块的密度小于水银的密度,因此铁块在水银…  相似文献   

9.
在应用物理定律、公式解决实际物理问题时,常遇见某些物理量保持不变,只需研究其中某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此时可以将已知量与未知量建立成比例关系来解决物理问题.这种方法称之为比例法.下面举例说明之.例1某实心铜雕的质量为445千克,现用蜡把它复制成大小一样的蜡制品,求需多少千克蜡?(ρ铜=8.9×103千克/米3,ρ蜡=0.9×103千克/米3).解:据ρ=mV得V铜=m铜ρ铜,V蜡=m蜡ρ蜡,又因为V铜=V蜡,所以m蜡ρ蜡=m铜ρ铜.由此得m蜡=ρ蜡ρ铜·m铜=0.9×103千克/米38.9×103千克/米3×445千克=45千克.例2当给油和水供给相同的热量后,油和水升高的温…  相似文献   

10.
1.用比例法解物理题比例法就是利用物理量间的比例关系解题,它可使解题过程清晰、简明,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1:有一物体在空气中称为250克,浸没在水中称为150克,浸在某种液体中称为13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解:物体浸在水中和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分别为F1和F2,体积用V表示F1=ρ水gV   (1)F2=ρ液gV   (2)(1)(2)=F1F2=ρ水ρ液 代入数据得:ρ液=ρ水F2F1=1.2×103千克/米3这道题是根据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液gV排,可知在gV排不变的条件下,浮力与液体密度成正比。比例法正是充分利用题中所给条件中存在的比例关系,削去可不必考虑的…  相似文献   

11.
例 1 月球对它表面附近的物体也有引力 ,这个引力大约是地球对地面物体引力的 1 /6,一个连同随身装备共 90千克的宇航员 ,在月球上重多少牛 ?(初中物理教材第八章习题第 4题 )解法一 :∵ 90千克× 1 /6=1 5千克∴G月 =mg =1 5千克× 9.8牛 /千克 =1 47牛解法二 :∵G月 =16G∴G月 =16mg =90千克×9.86牛 /千克 =1 47牛评析 :解法一和解法二结果虽然相同 ,但解法一是错误的。因为质量无论在地球上还是在月球上 ,都是不变的。例 2  1厘米3的水里含有 3.35× 1 0 2 7个水分子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有多大 ?解法一 :①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  相似文献   

12.
一、隐含在物理常数中例1重为7.02牛的铁块一个。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多少牛?(已知ρ铁=7.9×10~3千克/米~3)分析根据题意有:W排=V铁,g和ρ水是我们必须记住的两个物理常数,故本题可解。解一7、9X10’干克/米’X10牛/千克—”—””“””米’·FO一p*gym—L0XI矿千克/米’X8.9/10-‘米’XIO牛/千克一0.89牛.二、隐含在物理术语中例如“浸没”意思是物体全部浸入液体中;“悬浮”是指物体浸没液体中,且有FO一b。pw一p。;‘“漂浮”是指物体只有一部分浸没液体中,另一部分浮在液而_卜,F。一G。,且…  相似文献   

13.
在应用物理公式进行相应的解题时,由于部分同学没有认真理解物理公式适用的条件、公式中各符号所表示的物理量以及应用公式时的注意事项,常在解题中出现错误。现把同学们的错误,以剖析错解的方式指出,以作“前车之鉴”。一、死记硬背,乱套用公式的常见错误1.不理解物理公式适用的条件例1:圆柱形的桥墩,浸在水中部分的体积是50m3,如图所示,则桥墩受到的浮力是多少?(g=10N/kg)错解: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50m3=5×105N剖析:阿基米德定律的表达式F浮=ρ液gV排是在物体受到浮力情况下才适用的。本题中由浮力产生的原因可知:由…  相似文献   

14.
一、填空题 1.单位换算 (1)54千米/时=_米/秒, (2)10米/秒~_千米/时, (3)2 .7xl。,千克/米’=_克/厘米,; (4)1.。克/厘米,~_千克/米’. 2.质量为60克的手表,其物重为_,当宇航员把它带到月球上去,其质量和物重的变化情况是:质量将_,物重将_. 3.火车10分钟行驶了9千米,汽车半小时  相似文献   

15.
力学检测题一、填空题1、单位换算:(1)54千米/时=——米/秒.(2)350毫升=——、米~3.(3)0.8克/厘米~3=——干克/米~3.(4)3.8厘米汞柱=——帕.2、甲同学的体重为490牛,他的质量为——千克;乙同学的质量为60千克,他的体重为——牛.  相似文献   

16.
一、鉴定问题利用不同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来确定物质。思路与解法 :先依据公式及题设条件求出待定物质的密度值 ,然后再对照密度表确定物质。例 1.设某空瓶质量为 0 .1千克 ,装满水后质量为 0 .2千克 ,装满某液体后质量为 0 .18千克 ,问该无色液体是什么物质 ?解 :v水 =m水ρ水=0 .1千克1.0× 10 3千克 /米 3=10 -4 米 3,即 v液 =v水 =10 -4米 3,ρ液 =m液v液=0 .0 8千克10 -4 米 3 =0 .8× 10 3千克 /米 3。查表可知 ,密度为 0 .8× 10 3千克 /米 3的液体有两种 :酒精或煤油 ,但无色的则是酒精。二、倍数问题思路与解法 :此类问题可用“比…  相似文献   

17.
现行高中物理课本在讲到阿伏伽德罗常数时,介绍了如下的计算方法:“知道分子的大小,不难粗略算出阿伏伽德罗常数,例如1摩水的质量是0.018千克,体积是1.8×10~(-5)米~3,每个水分子的直径是4×10~(-10)米,体积约为π/6(4×10~(-10))~3=3×10~(-29)米~3。设想水分子是一个挨一个排列的,不难算出1摩水中所含的水分子数; N_A=1.8×10~(-5)米~3/摩/3×10~(-29)米~3=6×10~(23)摩~(-1)。这种算法可用下式表示: 阿伏伽德罗常数=1摩水的体积/每个分子(球形)的体积. 这种算法存在明显的问题,把球形分子的体积当成了分子所占空间的体积。如果把分子看作球形,即使是  相似文献   

18.
多余条件的试题,具有一定迷惑性,往往给解题者造成干扰,导致错解。因此,我们要学会识别“多余条件”,现举几例供同学们参考。 例1 质量为7.9千克的正方体铁块放置在面积为0.5米~2的水平桌面上.求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是多大?(已知ρ_(铁)=7.9×10~3千克/米~3) 分析与解:有的同学一看,觉得题很简单,压力F=G=mg=7.9千克×9.8牛顿/千克=77.42牛顿.所以,铁块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为P=F/S=77.42牛顿/0.5米~2=154.84帕斯卡.  相似文献   

19.
物理估算题题型很多,大凡运用估算方法得出结果来的都属估算题。同一题型由于估算方法的不同,可能会得出不同的结果,但只要估算方法合理,结果一般都能达到数量级正确。例、估算地球的平均密度。方法一、卡文迪许法:卡文迪许在1798年利用其著名的扭秤装置得出了万有引力恒量值G=6.754×10~(-11)牛·米~2·千克~(-2)后,率先用该值及万有引力定律估算出地球的平均密度为: =5.44×10~3(千克·米~(-3)) 式中R=6.37×10~6米为地球平均半径。其结果与近代测得的地球平均密度值5.52×10~3千克·米~(-3)相对误差不超过1.5%,不能不说是一个伟大的估算。  相似文献   

20.
题目:如果木块密度是0.5×10~3kg/m~3,那么1dm~3 木块在水中最多能托起多重的铁块而不下沉?(ρ铁=7.9×10~3kg/m~3) 错解:木块全部浸入水中受到的浮力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