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 毫秒
1.
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是我刊第二次开展的“命题式”课例设计及其点评征集活动.选题“一次函数的图象(1课时)”公布后,一线老师积极响应,截至2007年8月10日,共收到课例设计稿35篇.本期我们从中选取了具有代表性的4篇予以发表,供大家研究并点评.在此,我们特对所有供稿的老师(名单见文末)表示诚挚的谢意! 课例设计的点评务必客观、翔实,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可以针对某一个课例展开,也可以是针对四个课例的综合性点评.截稿日期为2007年10月31日,欢迎广大教师、教研员积极参与撰稿.  相似文献   

2.
2008年课例点评特别策划选题验证勾股定理(1课时)在本刊第5期公布后,受到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截至2008年7月10日,共收到课例设计稿四十余篇.经过我刊编委会的反复审定,并兼顾不同版本教材特色,遴选以下四篇课例予以刊发(其他供稿人名单附后),供大家研究、点评.我们征集的点评稿可以针对单个课例展开,也可以是对几个课例的综合点评.特别提倡能从某一角度,就某一问题谈深谈透,发表独到见解.截稿日期为2008年10月10日.所有优秀课例和点评的作者,我们都将颁发获奖证书,并有机会获邀参加会议交流.  相似文献   

3.
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受到了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的广泛关注,其选题“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公布后,共收到课例稿13篇,由于版面所限,本期我们仅选登其中具有一定代表性的两篇供大家研究和点评。在此,我们特对所有供稿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名单见文后)请各位老师根据本期刊登的两个课例积极参与点评,截稿日期为2006年9月30日,对所有为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撰稿的老师,本刊将赠送初中杂志以示感谢!  相似文献   

4.
本栏目去年推出的"课例点评——2006特别策划"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也有不少老师针对策划中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2007年我们在正常推出"课例 点评"的同时,继续开展"课例大家评"活动,具体设想如下:1.课题:一次函数的图象(1课时)(若部分教材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为一个课时,可按相应的教材安排设计课例).2.操作流程:编辑部公布课题,征集课例——读者自由投稿(设计课例)——优秀课例选登——读者自由投稿(点评课例)——课例点评选登——发放获奖证书.3.时间安排:(1)即日起面向全国征集"一次函数的图象"相关课例设计,截止日期为2007年8月10日.(2)第9期刊登"优秀课例设计",同时开始征集所刊课例相关点评,截止日期为2007年10月20日,(3)第12期刊登课例点评.4.具体要求:(1)课例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真实有效,有可操作性,实录部分能基本再现课堂实际情境.(2)课例点评: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形式不拘一格。(3)投稿方式:欢迎通过电子邮箱 jmat@163.com 供稿,主题请注明"课例设计"或"课例点评"字样.特别声明:为了兼顾多种版本教材,我刊特将课题和时间安排做了调整,敬请留意!  相似文献   

5.
本栏目去年推出的"课例点评—2006特别策划"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好评,也有不少老师针对策划中的不足提出了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在此我们表示诚挚的感谢.2007年我们在正常推出"课例 点评"的同时,继续开展"课例大家评"活动,具体设想如下:1.课题:一次函数的图象(1课时)(若部分教材将一次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作为一个课时,可按相应的教材安排设计课例).2.操作流程:编辑部公布课题,征集课例——读者自由投稿(设计课例)——优秀课例选登——读者自由投稿(点评课例)——课例点评选登——发放获奖证书.3.时间安排:(1)即日起面向全国征集"一次函数的图象"相关课例设计,截止日期为2007年7月20日.(2)第9期刊登"优秀课例设计",同时开始征集所刊课例相关点评,截止日期为2007年10月20日.(3)第12期刊登课例点评.4.具体要求:(1)课例设计:力求体现新课程理念,真实有效,有可操作性,实录部分能基本再现课堂实际情境.(2)课例点评:观点鲜明,言简意赅,形式不拘一格.(3)投稿方式:欢迎通过电子邮箱 jmat@163.com 供稿,主题请注明"课例设计"或"课例点评"字样.特别声明:为了兼顾多种版本教材,我刊特将课题和时间安排做了调整,敬请留意!  相似文献   

6.
本栏目在2007年第9期刊登了4位老师关于"一次函数的图象"的课例,截至目前,共收到近50位老师的点评稿.遗憾的是,因为篇幅所限,我们只能摘录、选登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呈现给大家.感谢各位老师的热情参与和辛勤创作.我们期待下面刊发的点评内容对各位老师的实际教学有所启发、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中,我刊共征集到关于“轴对称图形(第1课时)”课例设计稿50多篇(具体名单附后),在此特遴选其中四篇有代表性的课例予以刊发,供大家参考研究.欢迎广大读者对刊发的四篇课例展开点评.点评可以是针对单个课例的点评,也可以是对四个或某几个课例的综合点评,点评截稿日期为2009年10月1日,刊出时间为2009年第11期.  相似文献   

8.
话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教研人员的广泛关注.选题“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公布后,共收到课例稿近40篇,由于版面所限,本期我们仅从中选登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几篇供大家研究和点评。在此,我们特对所有供稿的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名单见文后) 为了便于更多老师参与点评,我们特将原定时间做了如下调整: 本期刊登课例“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现开始征集点评稿,截稿日期为2006年8月15日。 第7期刊登“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课例设计,第11期刊登其点评。 希望广大老师积极参与,踊跃撰稿,对所有参与本次课例点评特别策划撰稿的老师,本刊将赠送2006年全年或半年的初中杂志1份,以示感谢!  相似文献   

9.
“课例点评”是广大读者喜爱的栏目,为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家,我们前期特推出了“课例点评——2006特别策划”——于本刊第4期刊登了两个选题,并征集相关设计.其中选题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的四个课例设计在本刊第6期刊出后,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截止8月15日(原定截稿日期),我们共收到其点评稿近40篇.点评有对四个课例的综合赏析,也有对单个课例的深入品读.多角度、多层面地剖析了四个课例的亮点和缺憾.限于版面,我们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全文刊发,其他文章选登部分内容,供大家探讨、交流.考虑到来稿现状和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原定第9期刊出全部点评,现将版面扩充,分第9、第10两期刊出,本期刊登对单个课例的点评.感谢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参与!“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课例设计的相关点评将在第11期刊出.  相似文献   

10.
课例2-2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1.
课例3-1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2.
课例2-1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3.
课例3-2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4.
课例1-1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5.
课例1-2     
在本期的“课例大家评”中 ,我们刊登了同一课题下的 6篇课例供大家点评 .2 0 0 1年第 4期 ,我刊登出了“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 (第一课时 )”课例的征稿启事 .截止 4月 3 0日 ,我们收到课例来稿百余篇 .这 6篇课例就是从这些应征稿件中遴选出来的 .为了便于大家点评 ,我们将 6篇课例按学生学习状况的优、中、差分为三组 ,每组有 2篇课例 .在撰写点评稿时 ,您可以对 6篇课例进行总评 ,也可以就学生学习状况相当的两篇课例进行评析 ,还可以对某一课例做单独的评议 .总之 ,点评的内容应相对集中 ,以便于编者对稿件进行选择和组构 .文稿字数以 1 0 0 0字左右为宜 ,截稿日期为 9月 1 0日 .投稿时请在信封左下方注明“课例大家评”字样 .欢迎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积极参与本次“课例大家评”活动 ,我们将以较大篇幅集中发表观点新颖、论述深刻、对教学具有较强启发性的优秀来稿 .在此 ,我们还特别对提供“直线方程的一般形式”课例的所有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  相似文献   

16.
:本刊 2 0 0 0年第 7期集中发表了同一课题———“一元二次方程”的四篇课例 ,让广大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参与点评 .这一举措引起了广大读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 .截止 9月 10日 ,我们已收到近百篇点评稿件 .这些来稿 ,普遍运用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理论 ,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经验 ,从各个侧面对四篇课例的得与失进行了分析与评议 .经过认真审阅 ,我们从中选出数十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稿以较大版面分两期发表 ,以飨读者 :本期的点评将侧重于对四篇课例的综合评析 ;下期的点评将侧重于对每一篇课例的单独评析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同一课题、不同课例的“课例大家评”活动 ,能激发广大读者对概念教学乃至整个数学课堂教学展开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教学个案的分析和评议 ,是一个非常实际的教研选题 ,人人都能上手写作 ,人人都能从中受益 .今后 ,本刊将继续开展不同形式的“课例大家评”活动 ,欢迎更多的数学教师和教研工作者参与 .  相似文献   

17.
“课例点评”是广大读者喜爱的栏目,为了使其更好地服务于大家,我们筹划了“课例点评——2006特别策划”——于本刊第4期推出两个选题.并征集相关设计.其中选题1: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第一课时)的四个课例设计在本刊第6期刊出后,受到了广大一线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广泛关注.截止8月15日(原定截稿日期),我们共收到其点评稿近40篇.点评有对四个课例的综合赏析,也有对单个课例的深入品读.多角度、多层面地剖析了四个课例的亮点和缺憾.限于版面,我们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文章全文刊发,有几篇文章只摘登了部分内容,供大家探讨、交流.考虑到来稿现状和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原定第9期刊出全部点评,现将版面扩充,分第9、第10两期刊出,本次只刊登对四个课例的综合点评,请大家下期继续关注对单个课例的点评.感谢广大读者的热情支持和参与!“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第一课时)”课例设计的相关点评将在第11期刊出,请有兴趣的老师继续惠稿.  相似文献   

18.
本期的“课例大家评”有两篇课例,一篇是王坤老师、黄安成老师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另一篇是吴文尧老师的《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学实录》.这两篇课例的内容都是关于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的,选自本刊“2009年中学数学解题教学设计大赛”获奖作品.选择这样内容的两篇课例让大家点评,基本的思想是配合当前的高三复习课教学,引发大家对于高考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本刊2010年第3期刊登了两篇供大家点评的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课例,一篇是王坤和黄安成老师的《反代置换法的应用》;另一篇是吴文尧老师的《以点带面,融会贯通——“点到平面的距离”教学实录》.截止5月10日,共收到来自一线教师及教研人员的点评文稿30余篇.这些文章从不同的角度对两个课例的教学风格和特色、值得改进的问题以及课例对复习课解题教学的启示等做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和评析,其文稿质量和研究成果令人欣喜,来稿我们将分两期(第6期和第7期)选发.我们希望这一组课例和大家评,能对广大教师的数学复习课解题教学的深入思考和研究产生积极影响,能对大家专业水平的提高和教研能力的提升带来一定帮助.我们向所有参与这次“课例大家评”的老师表示衷心感谢.  相似文献   

20.
提升教学质量,是永恒的教育追求.在课堂教学层面,为更好地以课题研究为依托,以数学核心内容为载体,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于2011年11月10日召开了天津市初中数学"以研究促发展,提升教学质量"研讨会,袁爽老师做了一节"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的研究课,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和平区教研室顾洪敏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点评,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刘金英老师,从课题研究的角度,做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