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 1.成长期的必然规律 学生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于新事物具有更强烈的兴趣和学习的愿望,接受能力更强.当我们只习惯于用老一套去教育他们,用我们认为好的东西去吸引他们,是无法对他们保持长久的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2.
<正>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经历青春期这个特殊阶段,它是人在生理和心理上发生巨大变化的过渡期,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往往会让父母感叹:"这孩子真长大了,连我们的话也不听。"其实这句听似平常的话道出了一个普遍的问题,中学生在心理完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逆反心理。通俗地说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你说正,却使我产生一种负的感觉;你本想叫我向东,我却偏偏产生一种向西的要求;你不许我这样做,倒反而使我增强了想这样做的欲望。学生要学会自我控制  相似文献   

3.
肖成琼 《今日教育》2012,(10):67-67
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教师对于学生出现的逆反心理要及时发现并加以合理疏导。一、正视逆反心理的负面效应,努力消除产生逆反心理的不良社会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时期,世界观和人生观尚未确立,对外界事物的认知度不够。因而,逆反心理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心理现象,或轻或重,不一而  相似文献   

4.
张宝光 《班主任》2006,(8):25-26
逆反心理是一种特殊的反对态度,指个体在接受外来的教育、规范、制约等刺激影响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与大多数人对立、与常理相悖的心理状态或情绪反应.它是一种内心的反向力量,对教育者有明显的"反控制"和"对抗"心理.  相似文献   

5.
逆反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中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在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应查明学生逆反心理的缘由,并从教学载体、受教育者特性、教育主体等方面加以分析,制订相应的疏导策略,使思想政治教学回归正源,增强立德树人实效。  相似文献   

6.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表现及疏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少年正处于心理独立的过渡期,逆反心理是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的心理表现,逆反心理引导不当会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带来危害,消极的逆反心理的产生与青春期生理和身心发展迅速有关,也与教师和家长的教育不当有关。对青少年的逆反心理不能一概而论,应加以分类,只有针对不同形式的逆反心理进行疏导,才能促进青少年心理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中专生存在的严重逆反心理现象,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正确分析和对待。首先要了解和掌握中专生逆反心理在各方面的主要表现,其次是剖析学生在各个方面产生逆反心理的原因,第三是加强中专学生生理和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校育人环境,研究和探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要正确对待并且选择最佳教育方式,通过学校、家长和社会的共同努力,培养出心理健康、适应社会的合格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8.
逆反心理问题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了解并掌握学生的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中学生逆反心理活动的成因及疏导策略方面来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经常听到许多老师抱怨学生不听话、难管理,逆反心理严重,时常发生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对抗。本人经过观察和了解,发现这种现象的确比较普遍,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表现得更加明显和突出:相当一部分中学生内心比较脆弱,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强烈,一旦遇到老师批评教育,马上像刺猥一样“炸刺”,  相似文献   

10.
张芳芳 《考试周刊》2014,(95):176-176
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产生往往是家庭因素和学校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表现为中学生的接受心理与教师、家庭的教育导向、教育内容或目标要求的心理冲突,这种冲突往往是教师、家长所无法预见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职业学校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实际要求,把握逆反心理概念的内涵,解析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原因,探讨对学生逆反心理的疏导策略,以期能帮助学生树立起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杨俊岭 《文教资料》2014,(19):106-107
本文采用访谈法,研究了45名教师对中学生逆反心理的认识及疏导,结果表明教师对学生的逆反心理有一定的认识,能较科学地理解中学生逆反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疏导方法,但对逆反心理的认识和疏导仍停留在感性层面,理性认识有待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13.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和专业技能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认识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危害性,从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对逆反心理进行分析,预防和帮助中职生消除逆反心理,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逆反心理是一种不良的心理反应,它对中职生健康成长和专业技能学习会产生较大的影响。认识中职生逆反心理的成因和危害性,从心理学及行为科学等方面对逆反心理进行分析,预防和帮助中职生消除逆反心理,有利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聋生的个人发展取决于教育与环境的作用,而教育与环境的作用是通过聋生自身素质的内化而起作用的。以往的教育教学,基本上是学校单一的封闭的模式,不利于聋生主动积极地发展。为形成一种多维影响的教育氛围,渗透到教育的各个领域,思想教育工作应努力使学生经常处于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协调立体结构当中,形成一个系统的整体,影响带动学生的心理过程,使他们感受到系统整体再现刺激的一致性。使学生在实现自身素质内化过程所形成的暂时联系不断得到强化,形成某种或某些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个性品质,促进聋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由于他们的生理发展迅猛,但心理发展相对滞后,二者间的矛盾使得中学生将会面临着种种的心理危机。而逆反心理在这些危机中表现最为显著。青春期是人生发展过程中所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青春期逆反心理是现代学校、家庭教育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如何处理好中学生的逆反心理,将是一个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7.
林景兰 《中国德育》2004,(8):41-41,46
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学实践中,常常会碰到一些学生存在着一种消极的逆反心理,其表现为:正确的东西他予以否定,错误的他却予以肯定。学生逆反心理一旦形成,往往对教师所教内容产生障碍意念,大脑对知识的输入引起负迁移,对知识的反馈造成负效应。  相似文献   

18.
现如今,父母和教师们普遍感觉到,孩子进人中学阶段以后变得越来越不听话,总喜欢和成人对着干。确实,处于“心理断乳期”的中学生容易产生逆反心理。最近深圳市笋岗中学关于中学生逆反心理的一项调查表明,有35.8%的受调查者有着较为突出的逆反心理.所谓逆反心理(psy—chologicalinversion),是指“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时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具有强烈的抵触情绪”。  相似文献   

19.
吴冠丽 《广西教育》2007,(6B):47-47
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部分中学生的逆反心理相当突出。笔者认为:导致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几方面:  相似文献   

20.
朱宗秀 《甘肃教育》2011,(18):31-31
学生的逆反心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消除,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会导致学生自暴自弃,冷漠独处,不自信、不合群的心理。这样会使学生学习自信心降低。意志衰退。因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分析研究学生逆反心理的形成因素,寻找消除逆反心理的良好对策是不可懈怠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