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发现问题,大胆怀疑是创造活动的重要特征,因为一切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对于诱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颇为有效的。一、创设质疑问难的氛围传统阅读教学的重要弊端之一,是教师教学中的“一言堂”,面对课堂严肃的气氛和教师严肃的神情,学生大都眼不敢抬,口不敢开,问题不敢提,意见不愿说。这种沉闷的教学气氛不仅严重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设置质疑问难的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而,部分教师因为教育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的错位与缺失,造成阅读教学中学生的许多疑问得不到释怀,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阅读教学的低效。  相似文献   

3.
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迪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质疑问难是开启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在教学中努力地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贺永 《考试周刊》2013,(76):32-33
新课改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多用开放式的教学模式,改变预设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参与独立阅读.教师提问一直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法,却很少运用学生提问.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他们质疑、独立思考、合作探索,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生质疑问难,是对教学活动更深入的参与,有利于学习主动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在进行课堂阅读教学改革时,首先应考虑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学生大胆质疑问难,积极动脑筋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想方设法多争取时机激发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善于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而有了众多的问题,应如何跳出“解疑”的误区,正确把握“解疑”的方法显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王艳霞 《新疆教育》2013,(7):118-119
现代教学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但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疑为线索。以恩为核心”,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使其养成多恩善问的习惯。  相似文献   

7.
在阅读教学中,可针对教学重难点,迂回突破,旁敲侧击,变“直问”为“曲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创设问题情境,鼓励质疑问难,变教师“提问”为学生“疑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变换提问角度,转换提问内容,变教师“要问”为“不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8.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在课堂阅读教学中。以引导阅读为主线,以启发思维、体验创造为重点。采用“以读促思”、“质疑问难”、“再读加深”等办法。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放得开,导得巧。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质疑问难中,尝试创新,大胆创新。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说过 :“真正的教育要培养出能思考会创新的人。”素质教育的精髓也是要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学生。因此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摆脱旧的教学框框 ,引领学生走进创新的殿堂。一、鼓励质疑问难 ,激发创新意识古人云 :“学起于思 ,思源于疑。”因此 ,作为语文教师 ,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鼓励质疑问难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过程 ,可从两方面入手 :1.示范提问。在平时的每一堂课中 ,教师的提问要向学生展示发现问题的思维过程 ,使学生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10.
范国忠 《甘肃教育》2002,(11):18-18
在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对促进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习惯,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以及帮助教师确定教学思路、调整教学方案均有积极意义。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兴趣,教会质疑问难的方法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吴生林 《青海教育》2006,(11):28-29
探究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而质疑问难是进行探究学习的基础。如果学生不能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自然也就无法进行探究活动。但从我听过的很多语文课中,发现课堂上多为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提出问题的很少,甚至整个课堂成为教师问、学生答的“问答式”教学,这不符合新课程教学的要求。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有些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有些教师在培养训练中采取的方式方法欠佳。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呢?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做法是比较有效的。一、留给时间,创造机会如果不给学生…  相似文献   

12.
古人说:“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所以,质疑问难是培养学生发现疑点,激发求知欲望,形成探究新问题能力的一种比较有效的教学方法。但是,目前多数教师在教学中,尽是教师提问学生,很少让或不让学生向教师提问题。究其原因,不外有四怕:一怕学生打乱了讲课系统;二怕学生追根问底教师答不上难为情;三怕学生乱问,离题太远收不住,达不到教学目的;四怕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影响授课进度。这是长期以来注入式教学的旧框框束缚着教师的手脚,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最近,我通过听课发现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打破了这个旧框框,注意了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其做法有五: (1)教师在教学中,能够注意多给学生做出质疑问难的示范,多给学生创造质疑问难的条件,在“引疑”,“留疑”、“思疑”、“解疑”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3.
周业佐 《考试周刊》2013,(35):40-40
语文教学应重视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才能善于学习。本文就初中语文教学中质疑精神与质疑能力的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一、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读书贵有疑,学不思则罔。读书有疑好问,质疑问难是阅读教学中培养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全过程。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思考不断解决问题,思维不断得到发展,阅读能力也就会不断得以提高。因此,教师应时时注意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从中就会发现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用假使法为学生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探究性学习”的要求,提出要考查学生“探究内容”的能力。“探究性学习”表现学生对阅读材料、学习材料、学习问题等进行探索研究,从而培养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造精神。语文阅读教学是一种研究性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作者从语文学科的性质特点,从自身的教学实际出发,在阅读教学中分别从“质疑问难”的探究式阅读和勤于表达的“写读”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黄良灿 《中学文科》2009,(15):23-24
历史上的许多教育家,都很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就提出了“每事问”的主张。苏格拉底曾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陶行知在一首诗中曾写道:“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用十分生动简洁的语言概括了问题意识的作用。在政治课教学中,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难的勇气和善于质疑问难的能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逐步养成好问、善问、有创见地问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7.
陈家志 《广西教育》2009,(26):49-49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作为一名数学教育工作者,应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呢? 一、在民主氛围中培养创造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师必须要营造一种生动活泼、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使每个学生能积极、自信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同时,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质疑问难是发现问题、探求知识的开始。  相似文献   

18.
“得阅读则安天下”之说虽较为偏颇,但却说明了阅读教学在语文教学中举足轻重的地位。笔者认为,阅读教学要提高效率,要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让学生学会学习,关键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由于不同的阅读习惯其培养方法不同,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尝试从以下几方面去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养成自主探究、质疑问题的习惯培养自主探究的习惯必须从质疑问题开始。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学贵有疑”,“疑者,觉悟之机也”。发现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必然伴随着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推理…  相似文献   

19.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占据着整个教学活动的一大部分。因而,语文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和听说读  相似文献   

20.
李双林 《考试周刊》2013,(48):46-46
学生主动质疑问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良机,是学生探究课文内容的开端,是启发学生创新思维的一个途径,质疑问难是激活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对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的能力,向"自能读书"迈进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应引起重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努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