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大学德育的弊端之一是脱离生活。学校德育要走出困境,就必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学生的生活世界是德育的根基,是德育的主题和素材的来源。德育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就是要关注学生生活中的价值冲突,创新德育方法,采用活动教育法、案例教学法、道德咨询测验法等。  相似文献   

2.
历史学科教学的目的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历史,还要实现德育的多元渗透,促使学生建立健康的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对德育渗透有重点强调,教师要增强教学德育渗透意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需要。创设德育渗透情境、丰富德育渗透方法、实现课内外德育结合,能够极大提升德育渗透力度,体现德育依附性、多样性、实践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王忠 《考试周刊》2014,(82):118-118
德育是初中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要善于发挥自身的德育感染力,用言行举止引领学生,用教学技能感染学生,用崇高师德熏陶学生;要充分挖掘英语教材中的德育资源,合理运用教材中的德育资源;要优化教学方式渗透德育,在英语教学中渗透德育,在英语实践中渗透德育,在英语评价中渗透德育等,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4.
以人为本的德育创新要把学生作为能动的、自主的、独立的个体,关注人格教育,切忌把德育对象“物化”和德育形式“单一化”。要积极倡导德育关怀,开启学生心灵,坚持德育实践,培养优秀品德,不断转变德育观念,创新德育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路径依赖理论完全可以应用在教育领域。源于杜威“张扬学生个性和主体性、反对强制性灌输”的当代美国大学德育的路径依赖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其实效性非常明显。当代美国大学德育路径依赖的启示有:大学德育要高度重视路径的初始选择,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要注意充分运用隐蔽性教育,要注意多学科德育渗透,全社会要形成德育合力。  相似文献   

6.
正小学德育要遵循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规律,加强德育的融入与渗透,才能增强德育工作实效。只有站在学生的立场来思考与实践德育,才能更好地实现预定的愿景和目标。校长和教师要特别注意倾听学生的声音,借用学生的眼睛,从学生的视角审视学校德育工作,才能发挥德育在学生成长中的重要作用。一、夯实德育管理,优化德育大环境1.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校长不但要时刻关注和调动班主任的德育主力军作用,发动副班主任、科任老师积极参与德育工作,我校还选出23名学生作为校长助理,参加到学  相似文献   

7.
高校德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实现理想的道德境界,帮助学生形成普遍的、完善的道德人格;其根本任务是启发人的自觉性,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性;其本质是把自然的人转变为社会的人,因而高等学校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并在德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加以体现。具体而言,就是德育观念要体现以人为本,德育内容要体现以人为本,德育目标要体现以人为本,德育过程要体现以人为本,德育方法要体现以人为本,德育评价要体现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史振华 《考试周刊》2010,(57):228-229
《小学德育大纲》倡导德育教育要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教育学生,要在学校教育与课堂教学间架起桥梁,引导学生自主体验德育活动,形成良好的德育品质。因此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自主活动,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长智。小学科学教学也是如此,科学学习中的道德教育要摒弃灌输式的教育方式,引领学生在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中,形成德育内涵和德育品质,从而使学生真正地热爱科学,理解科学社会与技术的关系,以及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态度,最终培养学生完整的人格。下面我从实践层面谈谈在科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化德育活动,形成德育品质。  相似文献   

9.
德育是小学阶段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意义重大。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明确德育的意义,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生生互助的德育模式来落实德育目标。基于学生的心理特点构建生生互助的德育模式,班主任要注重组建学习小组、搭建互助平台、营造互助氛围、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德育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从而把德育目标真正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文章提出了高校要实施从学生入学到学生毕业的全程德育、从教师到后勤服务人员的全员德育、从学生学习环境到学生生活环境的全面德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1.
实施和谐德育,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德育工作就应顺应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要求,承担起培养合格人才的责任。和谐德育在和谐社会不可或缺,融为一体,密不可分。和谐德育与素质教育互为依存,要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学生增强开放式的德育理念、诚信意识、“以人为本”的德育观。要创设和谐统一,以求实效。要注重德育内容的现实性,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优化的社会关系环境;注重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求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要对学生进行德育,首先要将德育渗透到班级管理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德育的环境中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一、实施德育评价的背景 1.为什么要实施德育评价。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一位学生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把德育放在最前面,可见德育是关键,是核心。学校要发展,离不开德育工作,通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品质,使学生更加努力学习。  相似文献   

14.
“百年教育,德育为先”,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自然也必须重视德育教育。新课程目标明确要拓展德育阵地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增添德育渠道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丰富德育形式以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但要重视数学教学,也要抓住数学学科的特点,在数学课中自然地、有效地进行德育渗透。  相似文献   

15.
教育为本,德育为先。教师是德育的关键,课堂是提升学生德育知识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要担负起德育重任。课堂德育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觉悟和明辨是非能力,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6.
在德育过程中,如何做到以人为本,关系德育的实效性。一是要体现对学生生命价值和个体需要的高度关注,实现国家、社会要求与学生个体价值需求的有机结合;二是要体现对学生在德育结构中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实现德育的主体回归;三是要着力于学生个性、创造性的培养,实现全面发展与张扬个性的有机结合。这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思维方式和要求。  相似文献   

17.
传统德育的功能、目的、内容和方法在现代社会遭遇到困境:过分强调德育的政治功能和社会本位目的、过于追求终极价值、忽视学生的主体性。推行公民教育是当代德育转型的理性选择,德育功能和目的必须从凸显政治功能和社会本位目的转向凸显育人功能和目的:德育内容要正确处理德育过程目标与终极价值间的辩证关系;德育方法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及权利义务意识。  相似文献   

18.
德育低效的原因主要表现在德育活动对象的被动性、德育过程的表面性、德育目标的划一性这三个方面。要提高德育效率就要提高学生的主动性,满足学生多样性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的自觉发展以及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增强德育的针对性。  相似文献   

19.
德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德育要较好地体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贴近学生群体,贴近学生思想实际的特点,运用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形式,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热情,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学校德育要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时代精神的亮点,不断加大对德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力度,从而点燃学生德育道德实践的持久兴趣,完成对学生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塑造。  相似文献   

20.
高校德育认同低效的归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者建构自己的品德首先要内化德育内容,而认同是内化的关键环节.但在高校德育中,由于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者素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德育认同效果.提高学生的德育认同效果,应优化德育内容,选择科学的德育方法、提高德育教师队伍素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