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逐步认识到,教材仅是我们教学的"材料"而不是唯一内容,所以在教材处理上,就要打通课内与课外的联系,形成以课内带动课外、课外补充课内的一个相互补充的课内外循环开放性教材。这就在某种程度上要求教师应以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为前提,用学生的眼光去审视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新技能。因此,教师就要由教科书的被动使用者变成新课程的塑造者。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教学中一贯坚持立足学生长远持续发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文以《沁园春·长沙》一课的教学为例,阐明了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何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的。  相似文献   

3.
《沁园春·长沙》是毛泽东于1925年秋末,离开故乡韶山,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感慨万千,写下的一首词,形象地指出主宰中国革命的领导力量是用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与《沁园春·雪》并称"毛诗双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遵循以下思路:在对文本进行多层次解读的基础上,以语文教学"语用观"为指导,结合相关历史背景,将两首词做比较阅读,将听、说、读、写的训练糅合其中,推动课堂,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使他们高效体悟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的同时,站在历史的高度,完整地认识一个伟人成长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论述作者与学生的《沁园春·长沙》的互动教学,总结出教学反思,试图从中找到适合新课标高中语文诗词教学的一些方法,为高中语文诗词教学提出几点浅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微观教学是相对宏观教学而言的教学方法,具体包括教学目标、学生认知水平、教学计划、教学活动、检测评价与改进措施。即微观教学是一种落到细处与实处的教学方法,其主要操作主体是学生,教师仅处于指导位置。为让阅读者深入理解语文微观教学理念,掌握语文微观教学流程,对整体教学形成具象化画面,笔者特地选择毛泽东先生的《沁园春·长沙》作为案例进行解析,期望本文研究能为中职语文课堂微观教学提供可操作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们阅读《沁园春·长沙》,觉得全诗充满自由奋发、生机勃勃、昂扬向上、豪气凌云之感,与传统的悲秋之诗很不一样,这是大多读者会有的整体感觉。解读的重点就是要问为什么,为什么会给我们这样的感觉?教学凝结点也应集中于此。  相似文献   

7.
[案例背景]自古以来,“士多悲秋”。马致远面对“夕阳西下”,慨叹“断肠人在天涯”;杜甫登上衡山。凭高望远,道出“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的孤愤;同样是秋天,刘禹锡面对“晴空一鹤”,却唱出了“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的冲霄豪情。一代伟人毛泽东笔下之秋,一扫历代文人官场失意之愤、得意之喜,喷射出的是如火如荼的激情和远大抱负,  相似文献   

8.
在高中新课程改革中,浙江省普通高中使用苏教版的语文教材,于是本人今年第一次近距离接触该套教材。因为对新课改的惶恐,促使自身更多地进行教学反思。《沁园春·长沙》是苏教版语文教材"必修一"的第一篇文章,现记录一点教学感受,期望自己今后能够做得更好些,也在此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孙钰 《学语文》2013,(3):74-75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目标的实质就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预期。因而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设置一份合理的教学目标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以《沁园春·长沙》一课的教学为例,两位教师所设计的不同教学目标加以分析。并谈谈在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鉴赏教学目标的设置和陈述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杨哲 《亚太教育》2022,(10):130-132
在信息化浪潮发展的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也积极融入其中。因此,就信息化教学手段在中职语文课堂中的应用展开探讨。从信息化的时代大背景出发,思考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优势——它的产生解决了传统教学中的一些难题,也契合学生的学习习惯。对于如何应用,选取了《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介绍在中职语文课堂中信息化的应用。信息化作为一种手段,在课堂中如何更合理有效地使用,是需要大家一起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精彩的教学设计是教学成功的基础。以毛泽东的《沁园春·长沙》的教学设计为例,探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设计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潘涌 《学语文》2009,(2):4-5,9
近年,在与浙江语文名师班学员同赴京穗苏等课改先进地区的教学观摩中.强烈感受到新课程在很高程度上改变了课堂教学的风貌。它刷新了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刷新了语文教师的研究观念和方式,刷新了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但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暴露出教学过程空泛化和教师角色两难化等问题,尤其暴露出新形式主义倾向,导致一些语文课“看头”有余、“味道”不足。由于语文新课程实施,较多地采用了课程标准所倡导的新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难免就出现了为“新方法”而“新方法”的“新课程秀”。有的示范课为了“展示”教学新风貌,未及让学生很好地接触文本、品味言语.就急忙进入探究讨论。这样“生涩”的讨论自然难以使学生获得实质性的进步,有时甚至陷入冷场.更遑论思维撞击的深度和广度了。  相似文献   

13.
元文卿 《成才之路》2010,(15):39-40
【设计理念】 本课是高中语文的第一课,对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激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本课设计以朗读贯穿全程,以诗歌的意象为中心组织全文,从诗歌意象的选取、表达、组合三方面让学生体会诗歌的意象美。通过整体感知、研习课文和归纳总结三个过程达到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4.
诗歌鉴赏历来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点,也是学生在高考中的薄弱环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加强诵读涵咏,在诵读涵咏中感受作品的意境和形象,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而中国的优秀的古典诗歌都是“情动于中而行于言”的产物。情、景是构成诗歌的两个最基本的因素,所以对于高中生来讲,要想让他们走近古典诗歌,不断提高诗歌鉴赏的能力,就必须理清古典诗歌中景和情的关系,《沁园春·长沙》虽是一首新诗,但是集中体现了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景和情在结构安排和内容选择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时间与历史的交织,水意象与生命的焦虑、人生的情怀合为一体.毛泽东诗词中的水意象内涵主要是在三个方面:一是表现时光流失与历史变迁,显现出一种向前看的时间观念;二是表现理想障碍与生命激情,显现出强烈的御物性和个人生命气息;三是表现心情的舒畅与欢快,展示出对自然美的欣赏.《沁园春·长沙》中三个意义交织,水带来了自我的消逝,也...  相似文献   

16.
目前,课改意识已经深入人心,新的教学观念也已经被大多数教师所接受。然而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做到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教学设计,却并非一件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7.
黄则成 《考试周刊》2009,(48):57-58
《沁园春·长沙》是一篇伟人作品,作为教科书中的选文。具有独特的教学价值。经典性、时代性和民族性是作品具有文化价值的突出特征:审美的和语言表现上的特色,是作品文学、语言价值的重要体现。教师应充分认识作品的价值.运用合理的教学方式.来发挥作品的教育功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初读,激昂慷慨贯穿下阕,占据全词主流《沁园春·长沙》,容易被上阕流露出的激昂慷慨吸引。激昂慷慨既是由直接抒情的词句怅寥廓表现出来,也是由上阕描写的秋景格调体现出来。激昂慷慨展现得淋漓尽致的一句是鹰击长空。击的意思是搏击、斗。这句可理解为鹰斗长空。鹰与辽阔无垠的长空比。  相似文献   

19.
在新课标倡导的诸多新理念中,“自主、合作、探究”是重要理念之一,对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当我们在为新课程理念带来的巨大变革而欣喜振奋的同时.也需要冷静地面对出现的问题——一些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教学设计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伪主体”的怪相,这不得不让人深思。下面以某教师教学《沁园春.长沙》一课为例作具体的反思。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是一首容易读懂的词。在招聘新教师或青年教师上新课时,经常都拿这首词(特别是词的上阕)来要求试讲。一般都认为这首词的赏析,只需集中在意境和意象,至于和意境意象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