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民生新闻的平民视角 民生新闻的出现,是大众意识觉醒的必然结果.经过30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民生问题有了历史性的根本转变,民生问题已经成为执政党关心的首要问题.在近年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上,民生问题得到了充分的重视,与会代表讨论最热烈的就是如何解决普通百姓关注的行路难、停车难、暴力执法、教育乱收费、就业、天价药费、外来务工人员的社会保障及其子女上学问题等等.这种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百姓的关怀,迅速唤起了民众意识的觉醒,也给媒体做民生新闻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时代机遇,使得"大众传媒"能够真正成为大众的传媒.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科院的陈力丹先生在谈到新闻评论时曾用一句话概括新闻评论的作用:"减去相同的东西,加上新闻的意义。"所谓"相同的东西",是指新闻报道。世界上每天就发生这么多事,很多报纸在新闻报道上大同小异,难以分出截然高下。而评论就不同了,它是给人展示和分析所谓"新闻的意义",给社会热点、焦点、现实的问题以最直接有力的回应,帮助我们认识社会现象、梳理社会认知、澄清错误认识。现今,很多党报开了时评栏目,很多晚报、都市报开辟了时评版。随着新闻评论与人们的零距离化,新闻评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也必须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新闻评论为什么会在今天得到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何时起,报社的总编辑、电台电视台的台长们,不时被法庭传去,因为“新闻官司”而坐到被告席上。有的输了官司还得赔上银子;有的经过调解协商解决;有的虽然没输,但为此付出了许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甚至是媒体的声誉……“新闻官司”因何多了呢?经过仔细的分析与观察后不难看出,“新闻官司”的背后有着深刻的社会印记。 相似文献
5.
在社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受到公众和政府的热切关注,受到广泛的议论,我们通常称之为“热点”。有学者将热点分成三类:第一类是日常性的热点。比如久已有之的教育、社会治安、环境卫生问题,还有随着社会的进步而出现的购房、购车、出国求学等问题。第二类是可以预知将会出现的热点。例如1997年的香港回归,1999年的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2000年的世纪之交,2002年的我国加入WTO,都是可以预期的热点。第三类是突发性的热点。例如2003年“非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多方面阐述了社会新闻的采写技巧,一般情况下,社会新闻的采访要有一个计划,先采访什么、后采访什么,要心中有数,该计划在采访途中就应想好。而对于突发新闻,记者应从实际出发,及时调整计划,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快速采访要想获得预期成果,必须运用新闻智慧。在社会新闻的写作过程中,要善于取舍,详略得当。要提炼出正确的主题。要在写作角度的选择,主题思想的确定,以及标题制作、语言文字的运用等方面,立足于社会新闻的特色,以求不失其社会味儿。 相似文献
7.
最近几年,在广播电视节目收听收视率的排行榜上,社会新闻的受欢迎程度可以说是扶摇直上。因为社会新闻在报道速度、题材新鲜、贴近生活、排忧解难等方面的作用是以往的传统新闻所不能比拟的。但是,在社会新闻“热”的背后也有一些需要冷静思考的地方,不认真对待出现的问题,社会新闻的生命力就会受到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9.
10.
我有个习惯,买菜时喜欢和庄稼人一起聊聊收成,逛街喜欢看时尚广告,笑称是抓住青春的尾巴。其实,这些举动是为了增加新闻稿中的“泥土味”。 相似文献
11.
熊丽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7,(8):90-90
热点问题是一个时期社会矛盾的集中反映.做好热点引导工作,对于促进改革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高度重视社会热点问题的舆论引导工作.发挥好舆论监督功能是主流媒体责任的体现。[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13.
14.
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近年来得到迅速普及,其社会功能日渐完善,综合影响日益增强.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依托强大的网络资源平台,网络监督逐渐兴盛.人们已习惯通过网络了解天下事务,评判是非曲直,参与舆论监督,这是对传统舆论监督的有益补充,也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在我们的新闻传播活动中,一般都非常重视对新闻人物语言信息的传播,以至于记者们在采访时总是给人一种边提问边埋头记录被采访对象谈话的印象。而对于人物非语言信息的体态语言信息,则往往不注意捕捉。这样造成的后果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使新闻报道显得呆板、干瘪,不传神。所谓体态语言信息,指的是人们通过动作、表情、外表、服饰等,间接传递出的信息。行为科学家曾指出,“人们的所作所为比他们的所说所讲更为重要”。南振中同志在《眼睛在采访中的作用》一文中写道:“眼睛,是人身上灵敏的器官,它像一架精密的自动摄像机,随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