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论,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对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馆员的知识结构应合理,并不断进行更新、优化.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自主学习与图书馆员的知识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学习是一种以人本主义心理学为基础的现代学习理论。它充分肯定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高校图书馆是大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场所,为了对大学生提供优质服务,馆员的知识结构应合理,并不断更新、优化。  相似文献   

3.
网络之争在智媒时代的网络舆论力量冲突中更具挑战性也更为复杂,大学生党员群体既是网络之争的对象,也是网络之争的主体,对象与主体之间常常处于一种混沌的边缘状态,思想素养可以为对象与主体之间划出清晰的界限,既是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也是赢得高校意识形态网络之争的关键所在。笔者认为,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水平,发挥网络平台在党员学习和实践中的作用,学会面对挫折、善于反思,加强党员教育和监督制度建设,是做好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举措。  相似文献   

4.
艺术摄影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主体性的对象性活动。那么,这种人类特有的审美活动本身就与审美主体和审美客体这种本体存在相联系。于是,我们就会设问:审定客体作为一种具有一定价值的对象性存在是怎样成为审定对象的?其间起主导性作用的因素是什么?也就是说,一幅充满审美意味的照片到底是怎样拍摄成的?它为何会具有如此的美学价值而使世人玩味不尽? 审美活动作为人类专有的精神活动,它反映了人类主体与客体对象的一种特殊关系,这就是审美关系审美关系作为一种主体客体的价值关系,它是主体的审美需要与客体的审美属性间结成的一种同构关系而这种客体的想到生成、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随着4G时代的到来,手机社交软件正成为现代社会的主要交流工具,它创造了一种全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大学生由于处在单纯的校园与复杂社会的结合地带,作为新模式下人际交往的主体,其人际交往带有自身的特点。手机社交软件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人际交往不可缺少的沟通交流平台。为进一步弄清手机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本文以南昌八大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记录和相关文献资料的整理,旨在分析手机社交软件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利与弊,并针对具体情况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馆聘用学生参与阅览室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聘用大学生成功管理阅览室的实例,说明在高校图书馆管理中,大学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它不仅解决了图书馆入手不足的问题,而且对图书馆工作人员也是一种激励和挑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博雅精神建构依据不同的主体修为,可以分为两种境界,一种指一般大学生通过后天的学习磨砺都能拥有的“练字能力”“君子品格”;另一种指才性特别突出的大学生经过多重磨砺再适逢良好的人生境遇而拥有袁隆平、南仁东那样的“国士风范”。大学生博雅精神的建构是从陶冶性情到能力培养的品格养成过程,使大学生养成博学、雅正、慎思的心性品格,从而能更好地继承中华古典文化的风雅之美,是进行博雅精神建构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随着网络的发展,QQ、微博、微信等网络时代的社交手段已经融入现实生活。对大学生而言,微博是一种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作为一种通过关注好友和其他人来实时分享简短讯息的社交网络平台,微博在当下大学生社会交往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利用微博进行社交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可以扩展大学生的生活圈和人脉圈,又可以加快大学生获得信息的速度,但是也可能会遭受不良信息的侵扰。  相似文献   

9.
高校图书馆: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待琢之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开展素质教育是大学图书馆的神圣职责 图书馆是人类明的产物.是从事科学化事业的社会实体.是开展社会教育的重要基地。大学图书馆不仅是教学和科研的服务基地.更是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它对大学生的教育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教育.而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可以说.它是大学生心灵的实验室.在大学生人素质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0.
高校图书馆借阅格式条款的法律规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读者与高校图书馆之间的图书借阅关系是一种教育民事关系,它受《合同法》调整。读者须知、图书借阅规则等属于一种格式条款,其内容往往缺乏公平合理性,需要加强规制,从而切实维护高校图书馆和大学生读者双方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1.
组织高校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体现高等教育社会化、实现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办学目的的重要环节,是大学生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认识、探索和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它的主要特点有:(1)学生,教师,教育管理干部是活动的参与者,而学生是活动的主体。(2)社会实践是高校校内教育和校外教育  相似文献   

12.
正档案行政指导是一种行政行为。因此,档案行政指导的实施主体必须具有合法性。这种合法性具体体现在档案行政指导实施主体是由法律法规规章来规定的。档案行政指导的具体实施主体不仅包括各级档案行政管理机关,还包括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和受委托组织及档案行政指导的实施人员。因而,档案行政指导实施主体的范围要宽于档案行政主体,各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经授权的档案馆(室)、受委托组织及档案行政指导的实施人员都可以成为档案行政指导实施主体。清楚档案行政主体与档案行政指导实施主体间的联系与区别,有助于更好地界定档案行政指导的实施主体,更好地履行档案行政指导职能。虽然,档案行政指导是一种主体法定的行政行为,但是它不具有强制性,它是  相似文献   

13.
邱有华 《青年记者》2012,(32):80-81
校园媒体是存在于学校的媒体,是以高校育人为目标,依托于大学的办学资源,集中对高校师生传播的一种媒体的形式。它作为一种媒体,具有大众传媒的基本属性,对当今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和信息接触有着重大的传播功能,对大学生的思想文化导向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也对大学生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利用校园媒体对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是一个深远的话题,也是学校大学生党建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手段。高校校园媒体的传播特点现在国内的高校校园媒体有着特定的传播对象,主要是针对学校的新闻动态进行信息报道和学术交流,网络的普及,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一个立体化、开放性的工程,它是一种环境,也是一种氛围,它对于大学生的媒介素养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利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来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的途径体现在以下方面:(一)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校园文化研究,构建“社会参与”的媒介教育模式.(二)大力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构建符合学生认知特点的课程体系.(三)增强校园学术文化气氛,构建媒介素质教育的载体.(四)健全校园制度文化,切实规范大学生媒介素养行为.  相似文献   

15.
大学校园流行语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园流行用语是当今社会流行语之一,作为大学生群体内部交际的一种手段,它影响着大学生的语言表达、学习、思想和生活。文章从大学校园流行用语的现象入手,对大学校园流行用语的特点、成因和构词方式作了探析。  相似文献   

16.
高校校报如何改进和创新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的理念、内容、形式、方法和途径,重要的是坚持贴近青年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的原则,构建宣传教育引导工作的互动机制,突破传统的主客体模式,摒弃单一主体的观念,确立“双主体”意识,通过双向交流、互动渗透的作用提高以大学生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校园环境为互动渗透创设优势校报与大学生读者互动渗透客观上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地理优势。高校地域空间小,校报局限于校园一隅,读者就在身边。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便于与学生读者保持密切的联系。二是…  相似文献   

17.
一、为什么要张扬个性——是现代报业生存的需要,是报纸作为特殊商品的需要。 报纸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成为市场的主体近年已被新闻界公认,它和其它商品的区别在于它有一定的政治性。 报纸既然是一种商品,那它就有使用价值和价值,就要进人流通渠道通过销售实现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罗兰.巴特界定神话:"神话是一种言说方式(措辞、言语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看广告是一种神话——消费社会的言说方式。广告神话是一个指向外在美好世界的意义系统。它需要信仰而非理性,需要人们为之付出"牺牲"。它既是神话又是一个使人变成消费者的方法。广告是反主体的言说方式,它不要人们向内检视自身;只要人们笃信它,通过消费获得来自外部的安慰和幸福感。广告神话因此永远是一个没有主体的消费神话。  相似文献   

19.
一、档案的文化价值 价值,简单的说就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程度,它是主体用来衡量、评价客体的尺度,是存在于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一种关系,将二者紧密联系起来。它产生于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价值来源于实践,本质上是客体的属性与主体的评价尺度之间的统一。因此有学者将价值定义为“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和程度,即客体的存在、属性和合乎规律的变化与主体尺度相一致、相符合或接近的性质和程度”…。虽然价值具有客观性,但是价值的大小最终还是取决于作为主体的人在实践活动中的意识。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就批判了只从客观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世界的这种旧的唯物主义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陈雪 《新闻界》2007,(3):80-80,96
方言电视栏目是中国电视节目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色组成部分,它用地道的方言展现着受众周围的日常生活,它是媒体在多元文化背景下探索本土化发展战略的一种尝试,它也使得以普通话栏目为主体的电视行业呈现出一种新的景象。然而,它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需要思考和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