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唐朝诗人柳中庸的这首《征人怨》是一首传诵极广的边塞诗。本诗写了一个戍守边塞的战士的怨情,全诗四句,一句一景,表面上似乎不相连属,实际上却统一于"征人"的形象,都围绕着一个"怨"字铺开。前两句"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就时记事:年复一  相似文献   

2.
20 0 4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 ,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   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1)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 ?结合诗句具体说明。(2 )诗题为“征人怨” ,通篇虽无“怨”字 ,但句句有“怨情” ,请作简要赏析。这道试题很典型 ,涉及到边塞诗的鉴赏。在我国唐代 ,以高适、岑参为主 ,并有王昌龄、李颀等人共同形成了一个诗派 ,他们的作品往往表现驰骋沙场、建功立业的英雄壮志 ,抒发慷慨从戎、抗敌御侮的爱国思想 ,还描写西北边疆奇异壮丽的景色 ,但又不…  相似文献   

3.
今年的江苏高考诗歌鉴赏题是这样的: 阅读下面一首唐代的边塞诗,然后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 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 万里黄河绕黑山。  相似文献   

4.
今年江苏卷高考试题的诗歌鉴赏为唐代诗人柳中庸的《征人怨》。这是一首边塞诗,全诗如下:“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这首诗意在写征夫长期守边,东西辗转不能还乡的怨情。诗的首句写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中唐诗人李益三首边塞诗代表作中胡乐器与"月"意象交相运用的艺术特色。笛、角、芦管三种唐代胡乐器与"月"意象集中表达了中唐安史之乱后,征人群体的思乡、苦难、孤独、厌战、哀怨之情,李益边塞诗在初唐、盛唐边塞诗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更细微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6.
唐代边塞诗中除了那些表现英雄豪气、爱国情思、格调高亢激昂的诗歌外,还有一种表现征妇思亲怀人,情调凄恻哀婉的恋曲。后不仅是征妇们爱情意识的自然流露、牺牲精神的侧面表现、同时也是和平愿望的低沉倾诉,因而较之其他“怨”诗,格调境界要高出一筹,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一、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征人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1.诗的题目是“征人怨”,即征战将士的怨恨。全诗未着一个“怨”字,但怨恨之情丰富深沉。请简要说明“征人怨”表现在哪些方面?2.请举例赏析本诗运用了哪些写法?有什么妙处?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3题。赠孟浩然李白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①,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②,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彼此揖清芬③。[注]①弃轩冕:不求官职。②中圣:中音zhong,指喝醉了酒。③清芬:清美芬芳之德。1.这首诗首联以一“爱”字…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近几年的高考诗歌鉴赏考察的重点基本上还是停留在理解阶段,真正深层次意义上的鉴赏题涉及不多。04年要求学生结合诗句具体说明柳中庸《征人怨》为什么是一首边塞诗;05年要求说明李益的《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中“微风”是如何贯穿全篇的。这是一个问题,还有第三小题直接问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07年第2题考的是对辛弃疾《鹧鸪天·送人》最后一句“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本文探讨中唐诗人李益三首边塞诗代表作中胡乐器与“月”意象交相运用的艺术特色。笛、角、芦管三种唐代胡乐器与“月”意象集中表达了中唐安史之乱后,征人群体的思乡、苦难、孤独、厌战、哀怨之情,李益边塞诗在初唐、盛唐边塞诗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的基础上,又有了更细微的观察和思考。  相似文献   

10.
边塞人喜读边塞诗。唐代边塞诗中,最脍炙人口的是首推王之涣的《涼州词》:“黄沙直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此诗并不费解,然而有趣的是,这首诗的开关四字,又作“黄河远上”。两种异文并存,这四个字,今天已经很难根据底本断其是非真伪,而只能根据诗中的情理意境判其优劣高下了。于是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艺术鉴赏中,展开一场颇为有益的论争。  相似文献   

11.
岑参早期山水诗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岑参,多年以来只被视作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为边塞诗所掩,他的山水诗,特别是早期(天宝十三载赴北庭之前)山水诗很少受到今人的注意。岑参诗今存403首(据陈铁民、侯忠义校注本)其中边塞诗不足80首;而山水诗却有80多首(不包括边塞诗中20首左右以写景为主的作品),从量上看,相当可观,从质上看,也很出色。杜甫曾以  相似文献   

12.
2007年山东卷诗歌鉴赏选的是清代徐兰的一首边塞诗: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1)诗的前两句,有版本作"将军此去必封侯,士卒何心肯逗留",  相似文献   

13.
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其七绝诗堪称唐边塞诗中"神品",尤以《出塞》为冠,明李攀龙赞《出塞》为唐七绝压卷之作。这首诗视野开阔,由秦而汉,由汉而唐,时间纵越千年,空间横跨万里,气  相似文献   

14.
学术界对"高岑体"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探索期后,这种认识才越来越精准。从唐代杜甫的"高岑殊缓步",到宋元明三代对高适、岑参二人诗歌的探讨,再到清代诗论家对高岑二人边塞诗的重视,最后到近现代以边塞诗将高岑并举。在这个过程中,"高岑体"的含义指向由综合诸体向专指边塞诗演变。  相似文献   

15.
【边塞诗简介】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  相似文献   

16.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柳中庸,生卒年不详,名淡,以字行。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县)人,是柳宗元的族叔。曾授洪州户曹掾,不就。与其弟中行都有文名,萧颖士爱其才,把女儿嫁给他。其诗以七言绝句著称,颇具特色。《征人怨》,一作《征怨》,是写征人久戍边关怨情之作。前两句写征人年年长途跋涉,天天跃马横刀。“金河”,即大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南,因水中泥色似金而得名。“玉关”,即著名的玉门关,在今甘肃省境内。此两地一在东,一在西,相距极远。征人年年来往其间,征战之苦,自在言外。“马策”…  相似文献   

17.
卢纶和李益同为唐代大历十才子,以边塞诗闻名于诗史.卢纶边塞诗颇有"盛唐之音",李益的边塞诗可以说是开了中唐边塞诗的先河.但二人对塞外景象的描写、戍边士卒感情的不同表达、边塞军旅的不同感情等方面在内容取材上各有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8.
蒲霏  尹婷 《现代语文》2009,(10):34-35
在盛唐诗坛中,岑参以其边塞诗著称,其边塞诗的创作与其独特的人生经历有很大关联。在其绝大部分的边塞诗中,都体现出了“好奇”的思想个性,除此之外,其边塞诗所表达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本文选取了岑参的一首七言歌行和一首七言绝句(两首具有代表性的边塞诗)进行赏析,主要分析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9.
岑参边塞经历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杰出的边塞诗人,当首推岑参。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中的代表人物,他的边塞经历最丰富,写作边塞诗最多(约有七十多首,其他盛唐诗人的边塞诗多则二十几首,少则几首),成就也最突出,其若干名篇至今传诵人口。这位诗人两次出塞、先后五年的经历,按之其诗篇及有关史料,历历可考。而今人论述和注释岑参边塞诗者,对此常不甚了然,往往年代舛乱,前后混置,以致背景不明,难以作出确切的评价。闻一多先生的《岑嘉州系年考证》(载《闻一多全集》卷三)和李嘉言  相似文献   

20.
《岑嘉州集》中边塞诗共有七、八十首,前人评为“参累佐戎幕,往来鞍马烽尘间十余载,极征行离别之情……属辞清尚,用心良善,诗调之高,唐兴罕见此作,”①其中有三分之一,约二十多首,是以赠别送行为题的。这些送别诗除抒写他“极征行离别之情”外,还反映了边地广润的社会生活,具有独特的风格,艺术上有很高价值,是岑参边塞诗中的重要组成部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