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果把《聊斋志异》比作我拉言小说之桂冠,《婴宁》则是这顶璀璨桂冠上的明珠。《聊斋志异》所塑造的流光溢彩的绝妙女子当中,婴宁以其真、纯、自然之美卓然独立。  相似文献   

2.
小说《聊斋志异.婴宁》的主人公是远居深山的狐仙婴宁,她是蒲松龄着力刻画的一个人物形象,作者赋予其美的名字、外貌、环境、性格。而且当她从世外移入人间,便转而成为一位勤劳、知礼、孝敬、无笑无戚,完全符合道德标准的少妇,这种转变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碰撞。  相似文献   

3.
《婴宁》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文言小说。在这则短篇文言小说中,作者应用了大量的重复和象征的写作手法,从而使小说散发出一种特有的传奇色彩的神秘艺术魅力,产生了深远的社会效果。通过分析《婴宁》中的人物性格的描写.从一侧面初步显示,对文学作品进行文体分析可以达到欣赏的目的,并希望藉此对教学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4.
《婴宁》是鲁教版《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一篇文章,执教时我注意到编者把它选入教材时,删去了一节内容: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段名言,大意是未出嫁的女儿是颗宝珠,出了嫁的女儿就变成了死珠,再老些竟成了鱼眼睛,连珠子都算不上了。这段名言可与另两段名言结合着理解。其一:“女儿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见了女儿,我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相似文献   

6.
倚重新批评理论的细读法解读《婴宁》,专致在文本的有机体中挖掘幽微隐密的信息.小说中存在两个吴生;秦母筹划了王子服与婴宁的相遇,王子服在经历婴宁所设重重考验后终成正果;婴宁的双重性格中,纯真为本为体,慧黠为表为用;成熟致其不笑,内含的任性致其笑之"不复";"全人"含意乃指处世之成熟;"婴宁"的命名隐喻了女主人公从未改变之性格的不同显化方式以及她的渐趋成熟.  相似文献   

7.
从"真我之美"、"孤愤之深"、"无奈之变"三方面分析了婴宁"非同寻常的笑声";从"以父之名"、"儒道之争"、"善恶之辨"三个层次上揭示了婴宁形象"深埋心底的人性";从"名士之神"、"慕爱之果"、"诗意之趣"三个角度展示了婴宁这一形象"令人难忘的神采"。  相似文献   

8.
《红楼梦》中贾宝玉有段名言,大意是未出嫁的女儿是颗宝珠,出了嫁的女儿就变成了死珠,再老些竟成了鱼眼睛,连珠子都算不上了。这段名言可与另两段名言结合着理解。其一:女儿  相似文献   

9.
赵婷婷 《文教资料》2012,(33):40-42
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婴宁和小翠都有一个共同的重要特征“笑”。然而两者笑的性质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过程中的。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两者又是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笑的变质——笑的终结”,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一场彻彻底底的“世俗悲剧”。  相似文献   

10.
《婴宁》中婴宁之名颇有深意,寄寓了蒲松龄深厚的蕴藉。婴宁性格的转化,也深蕴着作者儒道结合的思想观。本文从以上两点入手,对《婴宁》一文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小说考论编》收集了萧相恺先生三大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是通俗小说研究,以《水浒传》为起点,逐步深入宋元话本小说、《西游记》等其他小说作品及流派;二是对整个古代小说从文献角度进行一番梳理,其成果扎实而厚重;三是文言小说的研究,所论作家作品都是前人很少涉及或未曾涉及的,所征引文献也有不少为首次披露。其研究个性与风格大致体现在两个方向:一是具体作品的深入考察与小说史的宏观把握相结合。二是考证与论述相结合。  相似文献   

12.
比较两部小说中男主人公形象——康伟业与罗天。相同点:两者均为传统意义上的负心汉;相异点:前者婚姻不幸,责任感强,为人稳重,感情纯洁;后者道德败坏,无耻自私;前者“负心”具有令人同情理解的客观因素,是人性的复苏;后者是感情骗子,纵欲无度的道德沦丧者。结论:滚滚红尘存在着幸福,但一定要用道德和意志的手去抓取!  相似文献   

13.
朱骏 《初中生》2006,(3):28-29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虽有丢盔弃甲之事。从大战吕布,到沧浪破本初,皆现其不凡才能。爱才心切,曾煮酒论英雄,重用关羽,即使有些不光明正大:得到徐庶费许多力气,徐却“身在曹营心在汉”,一生未献一计。亦好享乐。建铜雀台,“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阴险狡诈。  相似文献   

14.
艾丽丝门罗的《忘情》和张爱玲的《倾城之恋》在主题和写作手法上均有相似性,主题上的相似性在于同是书写战争时期女性的孤独处境,差异性在于一个是隐形书写,一个是显性书写;写作手法的相似性在于留白艺术的运用,差别在于一个是服务于结构,一个是服务于内容。相似性中存在着差异,体现出两部作品相似又相异的审美特点。  相似文献   

15.
蒲松龄笔下的婴宁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形象.婚前她出没山野,娇美、率真,不受礼教世俗的约束,表现了人性美与传统世俗的背离.但婚后进入社会的婴宁却变得“矢不复笑”“竟不复笑”,由天真烂漫的少女成了稳练持重、从容应世的少妇,充分说明人性美与传统世俗之间的契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婴宁性格的矛盾性正是蒲松龄思想矛盾性的体现和反映.  相似文献   

16.
明末清初乃至整个清代,白话小说以其通俗易懂、贴近生活的优点而虎踞文坛,蔚为大观。从《三国演义》、《水浒传》到《金瓶梅》、《儒林外史》,直至《红楼梦》的出现,古典文学由文而白的趋势毋庸置疑,但文言小说自宋以后便逐渐没落,至明清尤甚。而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却在白话小说盛行的时代,选择文言创作,并且重新赋予文言小说蓬勃旺盛的新生命,给枯竭艰涩的文言文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语言不仅是表达的工具,而且反映着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文化传统的差别。一位作家选择什么样的语言形式进行艺术创作是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蒲松龄的对士子身份的执著,文言文的文体特征,以及当时的社会创作环境等方面展开论述,揭示蒲松龄以文言文创作《聊斋志异》的背后意蕴。  相似文献   

17.
《聊斋志异.婴宁》篇,用一波三折的笔法,写出了婴宁同王子服浪漫的爱情奇遇,尤其刻画了婚前的婴宁天真烂漫,丝毫未受世俗礼教浸染的童心性格;婚后,这种性格在封建家庭和世俗社会中受到了戕害,她因之被迫回归封建妇德本位。这不仅是婴宁个体的悲剧,而且是封建社会广大妇女的缩影;不仅是封建社会的悲哀,更是时代的悲哀。蒲松龄借婴宁意象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残忍,肯定了自由真诚之人性的美好,表达了对扭曲人性之世俗社会的忧愤。  相似文献   

18.
鬼母老媪是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婴宁》里婴宁的养母,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她身上,几乎囊括了中国女性所有美好的品质。她首先是一个聪明智慧的老人;其次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第三还是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母亲。她的形象是智慧、淳朴、善良女性的缩影。  相似文献   

19.
鬼母老媪是蒲松龄文言短篇小说《婴宁》里婴宁的养母,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她身上,几乎囊括了中国女性所有美好的品质。她首先是一个聪明智慧的老人;其次是一个勤劳善良的母亲;第三还是一个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母亲。她的形象是智慧、淳朴、善良女性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倾城之恋》描写了一段圆满的爱情,但令人悲哀的是,白流苏与范柳原的爱情不仅毫无浪漫可言,还始终笼罩着恐惧和绝望,究其根本,是因为作者试图借恋爱中"放恣"的男女传达普通人真切的人生体验以及真实的人生境况。在纷扰、琐碎的日常生活中,普通人被赤裸裸地抛置于莫名的恐惧中,当无力面对这恐惧和绝望时,普通人发明了各种方式来挣扎和逃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