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元代关汉卿创作的《窦娥冤》取得了巨大的文学艺术成就。但也有人认为该剧第四折鬼魂情节的安排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作品的批判性。然而笔者认为,《窦娥冤》的批判意义其实正体现在窦娥的鬼魂形象的设计上,因此,仅以鬼魂的出现就压低关汉卿作品的成就是不公平的。  相似文献   

2.
提起关汉卿笔下的窦娥形象,人们会不禁为她无辜蒙冤惨死的悲剧命运而感叹不已,同时也为她至死不屈的抗恶精神所感动。过去不少评论文章都极力肯定了窦娥的反抗精神,尤其对她在第三折中怒天骂地式的控诉诉击赞赏。与此同时,又为她身上"带有浓厚的封建节孝道德观念"而遗憾,认为这有损窦娥反黑暗封建社会的光辉形象。其实,真正"遗憾"的是我们困于传统狭隘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没能正确理解窦娥节本之道深层的精神内涵。窦娥作为一个生活在13世纪作品中的普通青年弱女子,受传统节孝观念的影响并表现出来,这是不可避免的,也不能苛求。再…  相似文献   

3.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历来受人重视。关于窦娥形象,论者多倾向于她悲惨的命运,善良的心灵,抗争的性格。高中语文教材节选了《窦娥冤》第三折,因此在教学中更突出强调窦娥的反抗精神,认为反抗是窦娥性格的根本特征,她的指天斥地和三桩誓愿是她反抗性格的顶点,从骂官府进而骂天地,否定了封建统治者宣扬的一切秩序。更有甚者,认为窦娥寄寓了作者的反抗意识,关汉卿借窦娥热情地歌颂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于是窦娥俨然成为反封建的斗士。笔者认为,仅就第三折而言,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愤恨不平,亦无…  相似文献   

4.
元代关汉卿的著名杂剧《感天动地窦娥冤》,在结构上也和一般元杂剧相同,一本四折,且另有“楔子”。整个剧本的时间跨度为十六年,可分为三个阶段。“楔子”写的是十三年前的事,秀才窦天章因欠蔡婆本利银四十两,无力偿还,乃将女儿端云抵与蔡婆为童养媳;第一折到第三折写的是十三年时的事,窦娥成婚后不久,又做了寡妇,与蔡婆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5.
《窦娥冤》作为伟大的戏曲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是自立于世界大悲剧之林而毫无愧色的元杂剧作品。全国统编语文教材所选的《窦娥冤》第三折“法场行刑”,是全剧的高潮所在。本文拟就这一折的结构,从四点进行分析。 (一) 一段曲辞 这折戏一开始,窦娥上场后便有一段较长的唱曲,由〔端正好〕、〔滚绣球〕两个曲牌组成,这是全剧的重点唱段。 窦娥是个弱女子,是个年轻而善良的寡  相似文献   

6.
被王国维先生誉为“即列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的《窦娥冤》,历来受人重视。关于窦娥形象,论者多倾向于她悲惨的命运,善良的心灵,抗争的性格。因此在教学中,大都突出强调窦娥的反抗精神,认为反抗是窦娥性格的根本特征。更有甚者,认为窦娥寄寓了作者的反抗意识,关汉卿借窦娥热情地歌颂了被压迫人民的斗争。于是窦娥俨然成为反封建的斗士。笔者认为,仅就第三折而言,表现了窦娥对自己无辜蒙冤的愤恨不平亦无不可,但如果统而论之,说窦娥的性格具有强烈的反抗性,则是言过其实。窦娥的指天斥地和三桩誓愿,与作者的反抗精神,事实上仅是一种表面…  相似文献   

7.
关汉卿的著名杂剧《窦娥冤》有着不朽的艺术魅力,主人公窦娥作为一个永恒的悲剧形象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位置。王国维评价说:“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宋元戏曲考》剧本的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部分,在本折中窦娥一开始就指天斥地,控诉天地鬼神的不公,后来却又寄希望于天地鬼神而发下了三桩誓愿,并且都一一得到了实现。这实际上是一组矛盾的情节,可是,很多论者都对此忽略不见,而仅仅从窦娥的反抗精神上进行阐释,认为这突出了窦娥的反抗性,表现了她刚烈坚强的性格。我认为,此说甚是偏颇。杂剧的题目是《窦娥冤》,可见作者的本意是…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现实、文学形象塑造以及对迷信观念的加工改造方面,对《窦娥冤》中窦娥“鬼魂”进行了解读,并认为“鬼魂”的出现,对于全剧主题的深化,浪漫主义情调的表现,起了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很好表现了窦娥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和善良温顺的本性。  相似文献   

9.
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不仅在于社会的黑暗,更主要的是受到封建礼教的迫害。剧本明写窦娥受恶势力的迫害而死于冤狱,暗写封建礼教吃人的罪恶,明暗两条线索相交织,更突出了主人公的悲剧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文学”(下)讲授中国元代至当代的文学,本学期的教学要求与上学期基本相同。在掌握各个历史时期(元代、明清及近代、现代、当代)文学发展概况的基础上,对31篇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是教学的重点。以下就各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作简要提示,所列序号与主教材作品篇目号相同。 39.《窦娥冤》 “法场”一折是全剧的高潮戏,集中表现了窦娥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在这折戏中,窦娥尽情倾诉了对黑暗现实的强列怨愤,作品从三部分内容突出表现了窦娥的形象:被押赴形场时的哭诉;赴刑场途中与婆婆诀别;临刑前发下三桩誓愿。 40.《西厢记》 “长亭送别”一折写老  相似文献   

11.
张维利 《考试周刊》2007,(29):39-40
关汉卿的杂剧《窦娥冤》,以其直面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感天动地的艺术力量,载入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文学史册。它的高度艺术成就,在于窦娥这个受尽欺凌而又勇于反抗的妇女形象的塑造。作为高潮所在的第三折,则是刻画窦娥最精彩的部分。《窦娥冤》第三折在艺术上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12.
在元明戏曲史上,有一批为数不少的魂梦戏。甚中有的是鬼魂戏,有的是梦戏。魂梦戏指的是作品中的主要人物是鬼魂的形象,或作品主要是通过梦境来展开情节的。所谓鬼魂,有的是先人后鬼,或鬼后变人;有的则一出现即是鬼魂。梦戏中有的是梦境占作品的大部分;有的虽不占大部分,但却处于关键地位。以上的情况我们姑称之为魂梦戏。  相似文献   

13.
析窦娥     
关汉卿的《窦娥冤》是元曲中最出色的代表作之一,它以“东海孝妇”为本事,以元代的政治、社会环境为背景,运用浪漫主义手法,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感天动地的悲剧形象——窦娥,为中国古代文学人物画廊增添了举世瞩目、炫耀百代的光彩,至今还活跃于国内外艺术舞台之上。统编高中语文课本第四册节选了该剧的第三折。为了帮助中学教师全面认识窦娥这个具有强烈感染力的人物形象,正确理解这出惊天动地的悲剧,本文拟就窦娥的性格核心——反抗性的形成以及性格的矛盾性和统一性作粗浅的分析。窦娥性格的核心,是倔强坚定、生死不渝的反抗性。综观全剧,窦娥的反抗性,是在沉  相似文献   

14.
从叙事学关于行动元模式看,在窦娥悲剧诸种因素中,窦娥冤死的"冤头"只能是判处窦娥死刑的楚州太守桃杌,这是<窦娥冤>运用脸谱化的基本手法,通过桃杌声称"告状来的要金银"的"言"而省略他收受金银的"行",又通过桃杌在审判中偏袒张驴儿的写意性叙述等,体现出来的作品的思想倾向.因此,认为桃杌是"清廉但平庸"的官吏,对"取证技术局限"和"法官的智识局限"是窦娥冤死的"冤主",都不是切合作品实际的.  相似文献   

15.
元代伟大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是我国古代戏曲史上很少有能与之比肩的著名悲剧。它深刻揭露了元代那个“覆盆不照太阳晖”的黑暗社会。成功地塑造了窦娥这个善良、正直、坚强和富于反抗性的妇女形象;对于窦娥无罪受戮的奇冤写得真是。“感天动地”;戏剧冲突集中,主题鲜明,结构完整,曲白语言凝练,本色当行,具有高度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多年来,人们对这部悲剧写了不少分析评论文字,对我们认识、欣赏这部名剧无疑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在一些评论中,也存在着值得商榷的问题。仅就窦娥性格上的封建烙印而言,评论者的观点就不尽相同,甚至相反。有的论者认为:窦  相似文献   

16.
《窦娥冤》是伟大杂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典悲剧的典范。课文节选的是全剧第三折:行斩。在临刑前,窦娥许下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亢旱三年”。窦娥死后,这三大誓愿相继应验,有力地控诉了元代社会官吏昏聩、法制黑暗的罪恶。作者运用天地震惊、人神共思的浪漫主义手法,刻画了窦娥含冤莫申的悲愤和至死不屈的反抗精神,表达了人民要求伸张正义的强烈愿望和必胜信念。 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窦娥的“三大誓愿”的层递性呢? 第一,从思想内容上看,窦娥的第一个誓愿是“血  相似文献   

17.
提起《窦娥冤》,人们马上就会联想起第三折中著名的曲子[滚绣球]和窦娥临刑发下的三桩誓愿,认为这两部分最能显示窦娥的反抗性。但真如历来的看法,窦娥在[滚绣球]中是抨击或指斥天地鬼神的不公正吗?笔者认为很有几点值得商榷:1.“指斥”的对象究竟是什么窦娥指斥(就算是吧)的对象究竟应该是什么。在前一支曲子[端正好]中,有“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之句,已明白无误地把矛头指向“天地”而非“天地日月鬼神”;就因为[滚绣球]首句是“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于是日月鬼神统统成了被指斥的对象,却全不管后面窦娥…  相似文献   

18.
造成窦娥悲剧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同学从窦娥的自身去考虑,认为她是受封建礼教的束缚最终造成,我们说,这是不全面的,造成窦娥这场悲剧与当时的社会现实有很大关系,在元朝社会里,坏人横行霸道,为非作歹,好人倍受欺压,无处申诉,从作品《窦娥冤》第一折中看,一个流氓庸医赛卢医在蔡婆婆上门去与他讨债时,竟算计要暗害蔡婆婆,后来当张驴儿父子听说蔡婆婆家还有一个媳妇时,便进行逼迫,否则也要勒死她,正是这群如狼似虎的强盗欺压,以及后来官吏们的昏庸腐败,暗示出窦娥的结局注定只能是一个悲剧性的,即使她个人进行反抗,她怎么可能与当时整个黑暗无道的社会相抗衡呢?在这种被迫无奈的情况下只好向天和地发出申诉,发了三桩誓愿,例如作品第三折中“滚绣球”一段;“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对天和地发出怨愤的质问和控诉.也就是对当时元朝社会黑暗腐朽、不合理现实的抗议,以及后来又提到“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把控诉、批判的矛头直指封建的统治  相似文献   

19.
近三十年来学者对元曲作品《窦娥冤》中窦娥的形象研究是比较充分的,无论是窦娥自身的人物形象,还是窦娥形象形成的原因和社会意义,学者们都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存在的问题是重复研究过多,还需要对关汉卿所处的时代背景,及关汉卿自身的生活境遇加强研究。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是元代伟大的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这部作品也以富有抗争性著称,在评论家眼里,《窦娥冤》一直是揭露封建社会黑暗、歌颂下层人民反抗斗争的典范之作,而这一切的思想意义,都在主人公窦娥身上得以体现,窦娥因此成为反封建礼教的斗士。而在我看来,窦娥不仅不是反对封建礼教的斗士,而是一个贞节与孝顺的典范,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封建礼教与文化的坚定执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