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峰 《中学文科》2006,(11):35-36
不管专家们曾如何争论,语言始终应当是语文的核心,丰富学生的语言作养应当是语文教学的根本。因此《木兰诗》一课的教学可以按照“品读——鉴赏——积累”的思路来展开,教学目标是:1、诵读诗歌,复述故事;2、品读诗句,评析人物;3、鉴赏质疑,领司写法;4、再读加味,背诵全诗。  相似文献   

2.
丁秋菊 《学语文》2020,(6):27-28
诗词是高妙而典雅的语言艺术,作者创作诗词需要对语言进行反复的锤炼和推敲,读者欣赏诗词自然要对语言进行细细揣摩和感悟。语文教师要指导学生借语言品读之"石",攻诗词鉴赏之"玉"。咬文嚼字,感受语言滋味;品味想象,领略意象意境;体验感悟,理解作者情志。  相似文献   

3.
4.
王荣贵 《考试周刊》2010,(24):67-6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课标中提出的阶段目标要求也提出在阅读时要“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感受语言的优美”、“品味作品中富有魅力的语言”等。而这一切目标的实施都需要以“品读语言”为核心,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言强大的表现力和美妙的神韵。让语文课散发它真正的魅力。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生提出了要求:"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一切学问都是从"疑"开始的。  相似文献   

6.
比较鉴赏法一般来说是把内容相关而又有所不同的作品联系起来进行比较的鉴赏方法,既可是同一作家不同作品的比较,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相关作品的比较,是一种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过程。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教学法有助于增加课堂知识的容量,突出教学重点。下面以李清照《永遇乐》和辛弃疾《青玉案》两首元宵词为例,在诵读指导和内容讲解的基础上,通过比较鉴赏,加深学生对词人以及词作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7.
优秀文学作品总是承载着一定的民族优秀文化。作为一则经典寓言,《愚公移山》凝聚着中华民族“重宗族血缘关系、重集体主义、重精神引领和激励”等文化精神。在文化比较视域下,教师通过深析文本并挖掘出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经典寓言的价值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来,这有助于学生在文化自信、文化理解层面获得发展与提升。  相似文献   

8.
9.
江宇林 《文教资料》2010,(22):70-71
随着教学的不断深入,同时结合导学案的学情反馈,本文作者发现,相较以往,《愚公移山》一课中"愚公移山实愚否"这一教学难点可以采用别样的办法予以解决,除针对文本进行分析外,还可恰当设置辩论环节,引导学生深入分析问题,换角度理解主题。  相似文献   

10.
金茹 《学周刊C版》2024,(9):149-151
比较阅读法旨在通过对两种及两种以上文本的对比阅读分析,来帮助学生实现深度阅读,其有利于学习成果的迁移与组合,在阅读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就目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情况来看,比较阅读法的应用范围比较狭窄,很难发挥出预期的效果。针对这一问题,文章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实际出发,以说明文这一文体为例,深入分析了比较阅读法的科学应用方法,希望能借此推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11.
诗歌具有意境美、情感美、韵律美等审美特征,因此,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带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在对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可以选择不同的切入点、视角,可以以作者生平经历、诗歌意象、语言建构技巧或者艺术手法等为切入点,只有这样,才能将诗歌中的美充分挖掘出来,促进学生审美水平的提升与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统编版教材的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可以在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四个方面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以统编版八年级上册寓言故事《愚公移山》为例,探讨文言文群文阅读的教学策略,提升课堂的高效性,促进教学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3.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鉴赏的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高中语文必修②古代诗歌单元中《氓》和《孔雀东南飞》两首诗,虽然产生的时代不同,但在揭露封建礼教的罪恶和封建家长制对妇女的迫害,以及作者对妇女的同情方面有许多相同点。在教学中,笔者尝试用比较鉴赏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的比较鉴赏法的步骤是按以下层次进行的。  相似文献   

14.
对于语文教师来说,钱梦龙《愚公移山》教学可谓惠及终身.钱老充分运用启发式教学,“引而不发,跃如也”.钱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以学生成长为本.钱老用生动的课例告诉我们最朴实、最本真的语文教学之道:教会学生读书,教会学生表达.  相似文献   

15.
小说采用的是叙述笔法。经典小说常常是刻画入微,含义隽永的。但是学生阅读的现状常常令人不够满意,他们多数被小说曲折的情节所吸引,而忽略了作品的艺术魅力。产生这种普遍现象的原因之一应该是学生还没有在阅读中形成一定的鉴赏思维,还找不到分析记叙性文字的切入点。此时,教师的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教师在引导之外还应该适时总结.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但是,现在一些教师依然存在把语文课上成分析课、说话课的现象,使语文课堂失去了语文味。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过,培养学生语感有效的途径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品读。所谓品读,就是对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重点句子、  相似文献   

1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新课程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注重品读,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文本语言的神韵,让语文课堂散发“美味”。  相似文献   

18.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正确读记“神奇、优雅、辨认、清新、欢悦、清脆、凝聚、奇妙无比”等词语。 2.感受山雨的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领悟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古有“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说,今有“唇枪舌剑求真理”之壮举。能言善辩者出口成章、妙语如珠、气度非凡,充分展现了辩论的魅力无穷。  相似文献   

20.
现象学描述带有浓郁的人文主体直观意向特征,这使得其天然地与艺术有着亲和关系,并成为后者从创作到欣赏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