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五年制第九册第三组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认真修改自己的文章。修改文章就是把“不应该那么写”的地方,改为“应该这么写”。如何把握“应该”与“不应该”呢?鲁迅先生说:“应该怎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本册《鸟的天堂》是一篇老课文,再次入选义务教材时,文字作了多处改动,分析其成功与不足,对领会“不应该那么写”和“应该这么写”是很有帮助的。本文的改动有三种:  相似文献   

2.
从部分高考作文试卷分析,语言通顺,具体生动,修饰得当,富有新意的文章并不多。在选词造句,修饰文辞,净化语言方面存在的问题还不少.这说明中学语文教学应当重视和加强修辞教学.加强修辞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从中学教学实践证明,运用教材范文的修改实例,引导学生进行对照、比较,是提高学生语言能力和语言修养的一种较有实效的教学方法.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中曾引用惠列赛耶夫《果戈理研究》中的一段话:“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同一作品的未定稿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写过一篇很精彩的随笔,叫做《不应该那么写》。随笔引了苏联惠列赛耶夫的《果戈理研究》中饶有兴味的一段话: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一位文章大家,大概因此,经常有年轻人向他请教文章应该怎么写,于是鲁迅写了一篇文章来回答,题目却是“不应该那么写”,介绍了一位苏联文学评论家的主张:“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家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  相似文献   

5.
课文分析例谈铜陵县流潭中学陈应济鲁迅先生谈写作时有这样几句话:“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我想,语文教学也是这样,应该这么教,必须去时优秀语文教师的课;而不应该...  相似文献   

6.
邵建新 《初中生》2010,(9):50-53
鲁迅先生曾说过:“应该这么写,必须从大作家们的完成了的作品去领会。那么,不应该那么写这一面,恐怕最好是从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去学习了。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鲁迅手稿就是为我们留下来的“极有益处”的教材。  相似文献   

7.
一、作文讲评中的“读”。即在讲评时要求学生重点读教师的“修改痕迹”及评语。鲁迅先生就曾提倡青年人应到作家手稿中去学习“该这样写”、“不那样写”的道理,而不只学习现成的作品。他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援引惠列赛耶夫的话说:“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说———你看———那,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学生认真阅读经过教师修改的作文也是这样,从中他们可以悟出“不那么写”和“该这样写”的道理。就…  相似文献   

8.
鲁迅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热情教导有志于创作的青年,要“多看大作家的作品。”“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并引用惠列赛耶夫评述果戈理的话说:“在这里,简直好象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这样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见《且介亭杂文二集》)。  相似文献   

9.
6朱泳■对你说──—鲁迅先生在《不应该那么写》一文中精辟地指出:研析作家同一作品的未定稿本,“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因为在学习者一方面,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见《且介亭杂文二集》)我们若能在勤于阅读、勤于练笔的同时,收集一些作家的修改佳例,细心揣摩,对提高写作能力是很有帮助的。例如,阅读鲁迅先生的《为了忘却的记念》时,把原句“眼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边觅小诗”同修改后的诗句“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对照研析,就能更好地体会作者严肃的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0.
《<寒夜>手稿本》显示巴金对小说《寒夜》原文的诸多修改,它正是鲁迅所说的那种既能说明“应该怎样写”又能展示“不应该那么写”的很好教材.将《<寒夜>手稿本》中的改笔诸如关于记人、关于叙事、关于写景等等,与修改前的原文对照分析,在小说如何提高艺术表现力、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揭示作品主题等方面,都能给人们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11.
1932年,海明威在他的纪实性作品《午后之死》中,首次提出了著名的“冰山原则”。他把文学创作比作漂浮在大海上的冰山,认为作者只应描写“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水下的部分应该通过文本的提示让读者去想象补充。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得真实,  相似文献   

12.
切实、具体、形象引入活生生事例,是将古典文学从僵化、干瘪中解脱出来,赋予血肉、灵魂的重要步骤。“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我们不能定出法则,但是可以从分析名著中探得几分消息。”(朱光潜《选择与安排》)如何“容易  相似文献   

13.
“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只是读者很不容易看出,也就不能领悟。”(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不应该那么写》)怎样帮助中学生从“成功作文”中“看出”和“领悟”作文“应该怎样写”?王浴海先生说,如果你“期望迅速获得成功的话”,“那么请从寻求自我生活的第一个醒悟点开始吧”!这里,“关键在于有无自我的心意在里头,有无自我的个性在上面,有无自我生活的思想在深层”,有无“最贴近自我生活和理解能力”的活水在流淌……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巴金《家》、《憩园》、《寒夜》这三部作品的阅读,发现它们的主人公都不约而同地喜欢做“梦”,而且作者也花了大量篇幅来写“梦”.那么,“梦”在文本中到底起着怎样的作用,作家为何要写“梦”,这就不得不引起好奇、遐想和深思,进而去揭开它真实的面纱.  相似文献   

15.
《落花生》(人教版)的课后“小练笔”为“:作者由落花生领悟到了做人的道理,你从身边的事物中领悟到了什么?试着选择一种事物写一写。”我理解,这“个小练笔”就是要学生读写结合,把课文中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写作能力。《落花生》是著名作家许地山的散文作品,读起来自然流畅,感情真挚,似乎平平淡淡,没有半点深奥的地方。然而,如果让一个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去仿写作家的作品,那么,难度太大了,是不可能完成的。但是,课文作为范文,不去模仿学习,浪费学习资源,又太可惜了“。小练笔”并没有要求学生去模仿课文,但跟这一课关系很密切。我认为,…  相似文献   

16.
鲁迅对于小说创作,从来就主张“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①.他认为,小说创作的方法是靠每个作者自己读和写的实践体会出来的.“读“,一方面是“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话书“,另一方面是多看一些有定评的大作家的作品,“自己思索,自己观察“②.因为“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都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但这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不应该那么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这就要看作者的未定稿本.   ……  相似文献   

17.
山水游记,是《柳河东全集》中最为脍炙人口的作品。文学史家以为,《永州八记》是我国山水游记文学的典范性作品,而《小石潭记》又是《永州八记》中的极品。包括《小石潭记》在内的《永州八记》是游记写作的楷模,让我们从《小石潭记》中揣摩游记应该怎样写。?《小石潭记》告诉我们:写游记,要把自己写进去,首先要写自己的游踪,不过,游踪只须写必要的,不宜过繁。文章开头就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最后又写“坐潭上……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写了这次游览…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答北斗杂志问》讲了八条创作经验,其中的第七条说:“不相信‘小说作法’之类的话”。这个意思,鲁迅在其它文章中也谈到过,例如:在《两地书·序言》中说:“我们都未曾研究过‘尺牍精华’或‘书信作法’,只是信笔写来,大背文律,活该进‘文章病院’的居多”;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说:“所以‘小说作法’之类,一部都没有看过”;在《不应该那么写》中说:“现在市场上陈列着的‘小说作法’,‘小说法程’之类,就是专掏这类青年腰包的”……鲁迅的意思是明白的,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至于“现在市场上”的什么“作法”或“法程”之类的书籍则不要去相信。那么,能否由此而引出这样一个结论:因为鲁迅告诫过“不相信‘小谈作法’之类”,所以凡是“作法”一类的书籍都是不可信的?我以为不能。首先,鲁迅并未一概否定过“作法”一类的书籍。1932年4月,也就是在写了《答北斗杂志问》后的四个月,鲁迅又写过一篇《做古文和做好人的秘诀》,其中有一段话是这样说的:  相似文献   

19.
鲁迅先生在谈到文章的作法时,主张要“多看大作家的作品”,“凡是已有定评的大作家,他的作品,全部就说明着‘应该怎样写’”。不过就初学写作者而言,“是必须知道了‘不应该怎样写’,这才会明白原来‘应该这么写’的”。要想知道“不应该那么写”,就要看“那同一作品的未定稿”,因为“在这里,简直好像艺术家在对我们用实物教授。恰如他指着每一行,直接对我们说———‘你看———哪,这是应该删去的,这要缩短,这要改作,因为不自然了。在这里,还得加些渲染,使形象更加显豁些’”。他认为“这确是极有益处的学习法”,只是“我们中国却偏偏缺少…  相似文献   

20.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共收四百九十余篇作品,其中专写动物的作品有三十二篇,占总数的百分之六,写了犬、狼、虎、蛇等二十多种动物。细细分析这些动物形象同样寄寓着深刻的社会意义,表现出高超的艺术技巧。这里必须说明:人们常把《聊斋》称作“狐鬼史”,可见,《聊斋》中写狐狸的篇什是很多、很重要的。那么,我们在这里谈动物形象,首先应该提到狐狸。但我认为,《聊斋》几乎没有一篇是把狐狸真正当作动物写的,而是把狐狸作为一种“幻化”的手段,来处理人的生活中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以,狐狸形象不应包括在本文论述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