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中国当代诗坛上,刘章是一位有影响的诗人。近些年来,他在孜孜探索诗歌创作的同时,又在散文领域挥汗耕耘。他的散文独具风采:真诚自然、凝炼蕴藉,寄至味于淡泊,于平实中见深意。质言之,富有诗意美是刘章散文创作最显著的特色。  相似文献   

2.
诗行并置,或构成诗意的空间,形成和谐回转的视觉和弦;或构成并立“事件”(内容);或浓缩繁密的诗情;形成诗意的回环绵延递荡或叠幻丰腴繁复。并置的形式具体地创造着诗歌的奇妙之境。语汇并置也即语汇的复合并置的产生(如“渊默”、“狂暗”等),如同是语汇的蒙太奇,它构成着语言在几乎是最小单元——语汇单元上的诗意,显现着语言构成的奇妙。诗行和语汇的并置,展开和飞扬着诗意的空间和情感张力,凝现着并置诗语的丰富含蕴与韵致:情的美与幻,“诗”的美与繁。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日记》2008,(11):57-61
散文在教材中占有很大比例,是阅读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综观2008年全国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不难发现,散文因其语言、形式及意境之美已成为现代文阅读考查的一个重头戏。那么,如何才能感受散文之美,提高阅读水平,在中考时大显身手呢?  相似文献   

4.
文学史上欣赏宋代散文,把“形散神聚”作为入门钥匙来步入散文这座艺术殿堂。其实,若从审美的角度对宋代不同体裁的散文做纵深剖析,它还具有人格美、意境美和哲理美,凸显着诗意的艺术特质。本文就此加以探析。  相似文献   

5.
朱自清是一位成就卓著的现代散文大师,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其散文行文如诗,辞藻平实而饱含真情,描写清淡而韵味悠长,叙述随意而其文意却丝丝入扣,其文中语言平淡却不失优雅,行文流畅且极具内涵,其融融的诗意与缜密精巧的构思、情与景的水乳交融、真挚感情地注入及清幽细密的语言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6.
语感既是一种意会能力,更是一种感应能力。一个具有良好语感能力的人,可以凭借自己已经形成的语感,判断自己的语言表达是否完美。往往能够一听就清,一说就顺,一看就懂,一写就通,而且听得真,说得好,看得清,写得美,所以说语感很重要,是读、写、听、说能力的核心。  相似文献   

7.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有意识地通过多种途径来使学生掌握阅读技能,提高阅读鉴赏能力,以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良好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8.
散文又被誉为"美文",美在结构,美在语言,美在意境。这三美正是我们在美读散文中要抓的特点、重点和难点。散文要"美读",读出散文的随意、自然。散文阅读教学,根本点就在于"反复朗读,品味体验"。只有反复朗读,才能培养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到散文语言的魅力;只有"品味体验",才能领悟蕴含的思想感情,并在意境中层层开拓,产生自己独特的感受。  相似文献   

9.
散文吸收了诗的激情和想象,构成了它的“诗意”和“意境”。分析诗和散文在创造意境上的异同,阐释散文应该追求诗情画意的意境美。  相似文献   

10.
刘金燕 《师道》2014,(11):6-7
《普罗米修斯》是一篇短小的神话故事,也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课始,王崧舟老师便书写了课题“普罗米修斯”,五个隽秀有力的粉笔字,让大家眼前一亮,一个优秀语文教师的深厚功底随即展现在我们面前。  相似文献   

11.
汪彦 《新课程研究》2010,(4):185-186
提到散文教学,不少语文教师都觉得这是语文教学中不易驾驭的文体。教授那些随物赋形、感情炽烈、诗意浓郁、文质兼美的散文,只停留在文章的写作技巧、情感抒写方式的分析,或只停留在领悟作家的语言特色、修辞风格的使用上是不够的。但如何教好散文呢?特级教师高万祥说:“追求语文的诗意吧!”  相似文献   

12.
2005年的高考语试题有10套涉及语言衔接这一考点,考查的方式又主要以排序的形式出现。所谓排序指的是将次序混乱的句子重新调整,使之语意贯通,结构合理。句序的调整与排列能较好地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又能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母庸讳言,不少学生对语文缺乏浓厚的兴趣,这种现象尤以职中生为甚。原因何在?这固然与语文教材的篇幅艮,内容纷繁复杂有关,但教师陈旧、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也不可忽视。我认为,语文教学,特别是散文的教学,可以充分利用语言形象优美、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特点,将文字转化为画面,巧用图画,既能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准确地把握课文内容,又能提高学生美的鉴赏力。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抓好画图这一环节,学生就会成为语文学习的“乐之者”,在美的熏陶和享受中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14.
诗意的白色     
徐斌 《新作文》2004,(2):42-42
白云是美的。譬如《牧歌》:“蓝蓝的天空上飘着那白云,白云的下面撒着那羊群。”羊群在如茵的草原上忽聚忽散.时静时动,一如朵朵白云,当然也是美的。譬如刘海粟先生自撰联:“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虽没言明云的颜色,但我相信自由卷舒的云一定是白色的;如果气节有颜色,我相信能够“宠辱不惊”的气节一定也是白色的。  相似文献   

15.
三毛是一个用生命去写作的作家,在她散文化的生命世界里,她为了追寻梦中的橄榄树而流浪,流浪是为了追寻.她的生命形式是自由的,她的人生踪迹是脱俗的,她的生命存在是本真的.她的散文为她的人生的"诗意的栖居"作了最美的注解.  相似文献   

16.
孙光萱 《新读写》2008,(6):49-49
翻开报刊,人们常常可以见到这样一类诗:字数或多或少,没有定规,排列错综随意,变化不定,从头读下来,不但没有音乐性,反而觉得拗口难懂,不识庐山真面目。究竟如何看待这类诗作呢?有些人以为只有这样,才能解构、颠覆原来常见的新诗模式。给人以强烈的新鲜感。我认为此说不妥,一是它完全否定了形式美对于诗歌创作的重要性,二是它忽视了诗的概括需要特殊的艺术功力,不是任意拼凑、堆砌,玩弄一些文字游戏就可以收效的。  相似文献   

17.
三毛诗意生命的张扬是从撒哈拉沙漠开始的。这是一块激发她诗意生命激情并供她思想自由驰骋的疆地。三毛的生活,是艺术化了的生活,写作对于三毛来说是贯穿在她生命始终的一根红线。三毛的散文有一种散文诗的意趣,还有神秘的人事和许多奇特的感觉。散文中传递了老庄境界、仁慈之心及悲天悯人的情怀。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十分复杂,我们可从“诗通过语言确立存在”“诗意的栖居”“诗意语言的神秘性”三方面对海德格尔的诗意语言作出阐释。并借用海德格尔诗意语言的这种视角,即诗意语言不再是普通意义上的语言,重新解读几首王维的诗歌,可以得到新的发现。王维的诗以“秀雅”之名给世人清新、淡雅之意,后世人所看重的也是王维诗歌的那种闲淡、空寂、静清的审美意境,究其原因,与王维的通于禅理有关,佛理的意蕴在其诗意语言中得以澄现。  相似文献   

19.
史苓 《新读写》2008,(10):21-21
你,如同一首美丽的诗,让人久久品味不尽你的魅力。你,是我慢慢读懂的诗行——亚历山大·普希金。  相似文献   

20.
我愿意将路也的诗歌与小说对比着来看,从中感受一个复杂的精神世界的展示。它们像光和影一样的密不可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将生命中的憧憬与喜悦、失望和痛苦那么完整地表现出来。诗歌是理想的追求,小说是现实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