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正晋同志在《古今汉语形同义异词语教学谈》一文中说,“而在古代,‘从事’是官职名称”。接着,还引了《辞源》的解释作证。(见《语文教学与研究》1982年第1期,第36页。)其实,“从事”的古义并不只“官职名称”这一讲。查《辞海》语词分册(上)“从”字下的“从事”条,除官名外,尚有二讲: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古代职官中,宰相名称和职权的变化最为频繁,情况最为复杂。宰是主持,又称太宰或冢宰,在殷代掌管家务和家奴,西周掌管王家内外事务;相是辅佐君主礼仪临时设置的重要官职,《韩非子·显学篇》最早把这两个字合在一起,作为协助国君处理政务的最高长官的名称:“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而在历史上,把宰相作为正式机构和职官名称的只有辽代。  相似文献   

3.
殷切希望     
在我们收到的稿件中,不少人把“圆孤”、“椭圆”等的“圆”字写成“园”字,这是错误的。“园”是“园”的简化字,为“园地”、“花园”等用“园”字。作为图形名称的“圆”的简化字是“圆”,两字不能通用!极少数人把“元”作为“圆”简化字,这也是错误的。“圆”作为货币单位可用“元”代替,但仅有这一用法,不是随处都可以的。  相似文献   

4.
马莉 《学习之友》2013,(4):43-44
在中国古代,“官”和“财”两个字是连在一起的。在清朝就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之说。同样,东汉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政治腐败,经济衰退,民不聊生,政府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竟然是靠贿卖官职所得。尤其是东汉灵帝时期,更是如此。  相似文献   

5.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对于这句话里“不慕当世”,课本注解为——不羡慕掌权做官。因此.很多分析文章,把张衡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不被提升的原因,归结于本人不愿当官掌权。这样的错误分析,显然受课本原注的影响。这里辑录了两条关于“不慕当世”的注释意见,以供教学参考。许多注本把“不慕当世”解释成“不羡慕做官当权”,当成张衡不愿意做官掌权的意思了。显然,这是由于没弄明白“当世”的本意。结果“慕”字也跟着讲错了。由于不羡慕做  相似文献   

6.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是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来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古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  相似文献   

7.
同学们,认识上面的两个字吗?“学习”。没错哦!但是,你们会解释吗?这是我国古代对“学习”两个字的篆书,是两个会意字。请观察“學”字:一个学童在看一双手做算术;  相似文献   

8.
“博士”、“硕士”和“学士”,这些名称经常出现在古籍文献中,不过古代的用法与现在的含义大相径庭,现加以比较之。“博士”源于战国时代《史记·循吏列传》“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博士,秦官,掌通古今”。这说明,博士在那时是一种官职,又是一些博古通  相似文献   

9.
李老师上课,特别善于出谜语。那些生动的谜语,一个比一个巧妙! 比如,有一天讲到春天的“春”字,他曾出了一个这样的字谜。他是这样问的:“秦北晋南在一起,知道这是什么字吗?”见我们一时没猜到, 他又提示了一句:“秦是指古代的陕西,晋是山  相似文献   

10.
毛主席《沁园春·雪》里的“只识弯弓射大雕”一句,有的书里把“雕”写成“鵰”。这是不是同一个字?这是同一个字。汉字有一个规律,某一类的字,往往会属于同一个偏旁。鸟类的名称,或与鸟类有关的字,一般都是“鸟”字旁。如鹤,鸠,鸽,鸥,鹭……这类字,按我国古代造字的方法,叫作“形声字”,也即是说“鸟”是它的形,而另一边则是它的发音,掌握了这个规律,对这一类的字,是很容易辨认和记忆的,  相似文献   

11.
“电视剧(《水浒》)的编剧一开始就让陆虞侯和管营说出火烧草料场的阴谋,林冲却蒙在鼓里——”这是《中国教育报》(1998.2.3.)的文章《林冲解腕尖刀不能丢》的一句话,里面的“虞候”成了“虞侯”;在电视剧《水浒》中,“虞候”的“候”,也多是被读为“侯(hóu)”。  相似文献   

12.
[考点解说]这一考点涉及内容面广量大,但重点在与重要文学作品有关的内容:①人物称谓:古代的称谓习惯,敬称、谦称等;②记年月日的方法:干支记年、年号记年、干支年号混合记年;③古代官职: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及其任免的有关习惯说法;④科举制度;⑤行政区划地理名称。[强化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A.“九州生气恃风雷”,“长夜难明赤县天”,“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句中加点的词语含义相同。B.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大约分为三个阶段,即:①州郡时代(秦至南北朝),如“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②道路时代(隋至金),如“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③行省时代(元至民国),如“中书省”。C.“已而得舟,避渚洲,出北海”中的“北海”指的是渤海湾以北的海;“淮左名都”中的“淮左”指的是淮河东面一带。  相似文献   

13.
《王力文集·汉语史稿》中《第六十节概念足怎样变了名称》:“今天普通话用‘走’字米表示,古人用‘行’字来表示。‘跑’的概念,占代用‘走’字表示。”此说给教学带来一个误区.以为古代“走”字都译成今天的“跑”,但从古代“走”表“走路”和“跑”的概念演变过程来看.这是不当的。本人把占代“走”从“跑”到“走路”的演变过程大致分三个时期:初变、渐变、质变。  相似文献   

14.
汉代选举,有贤良方正一科。但《史记》《汉书》传记中有时连言“贤良文学”,论者或将文学,贤良混同为一科,即贤良方正;或在贤良方正之外,别立贤良文学一科,这都是不正确的。例如《辞海》中国古代史分册即分别立有“贤良方正”和“贤良文学”两个条目:[贤良方正]汉代选拔统治人才的科目之一。汉文帝为了询访政治得失,始诏“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中选者则授予官职。武帝时复诏举贤良文学。名称时  相似文献   

15.
古代的爵位     
中学生学习文言课文和阅读占代典籍,经常碰到公、侯、伯。子、男等字样,有的同学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这是古代爵位的名称。古代的高官大臣,除了官职的名称和品位的等级以外,皇帝还按照他们功劳的大小授以爵位,作为恩宠,文言课文和古代典籍中经常出现的公、侯、伯、子、男等名称一就是爵位,还有食邑XX户等名称,就是按照爵位等级给予的特殊待遇,它们与受封爵者所任官职没有关系,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爵、伯爵、子爵、男爵,并且规定爵位是可以世袭的。当时,诸侯有封国,公爵有公国,侯爵…  相似文献   

16.
对多音单纯词,学生不大容易辨识,教师也不大容易讲清楚。如何辨识多音单纯词,我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要透彻理解多音单纯词的性质。除外来语外,它几乎是汉语固有的联绵词。这类词一般是先有一种名称或概念的存在,根据这一名称或概念的读音,找文字来记录,因而有三个显著的特点,分别举例谈谈。 1.组成一个词的两个字,仅是表示该词的读音,都别无他义。如“蝙蝠”,这两个字都只是表示读音,没其他意义,可以这么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阅读古代文章时会注意到,古人除了常用的名、字、官职以及各种敬称词、谦称词外,还有“号”。这里,我们说说有关帝王诸侯的谥号与庙号。  相似文献   

18.
《中学历史教学》2006年第3期刊载了孙友文老师《中国古代史教学零札》一文,概括了中国古代史中出现的多音字和古音字,这对于理解和掌握历史知识是十分重要的。但笔者认为还不够全面,而且有两处明显的错误:一是夫差的差应读 chāi,而不是 chā;二是身毒的身应读 yuān,而不是 juān。现就中国古代史教材和史籍中经常出现的人名、地名、国名或族名、官职名中多音字的读法择要补充如下:  相似文献   

19.
高中《语文》第四册所收《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水浒传》中最精彩的一回。文中称那个谋杀林冲不成反被林冲所杀的陆谦为“陆虞候”,但许多人却读成了“陆虞侯”。这可能是因为“侯”在古代是一种爵位,与“官”密切相关,而“候”似乎与“官”沾不上边。其实,“虞侯”一词根本就不存在,“虞候”才是官名。这个词最早见于《左传·昭公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的名和字孙玮古人有名,又有字,这与今人很不相同。现在所说的“名字”,是把名和字合二为一了。古时,名与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名一般只有一个,字可有两个,称“又字”.或“又号”。“名”:《说文》释为“自命也”。它是指一个人的称谓。《礼记·檀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