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成 《师道》2006,(6):35-36
前几天到市里参加了一次高二年级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一位年轻的老师给我们展示了一堂公开课,内容是琦君的《泪珠与珍珠》。在评课的时候,一些老师认为,课堂气氛比较沉闷,缺乏高潮。他们还指出,之所以没有形成高潮,是因为老师没有能够引导学生走向有深度的认知。那么,这堂课是否真的缺乏高潮呢?我们先来看看有关课堂实录:教学情景:1.问题展示:①对于这些眼泪,作者的认识和感情有什么变化?②文章标题为《泪珠与珍珠》,如何理解“泪珠”与“珍珠”二者之间的关系?③这篇文章有哪些突出的艺术特点?2.过程与方法:先独立思考理解,再和同伴相互交…  相似文献   

2.
学校刚分配的新老师在听了许多节公开课后无限惆怅地说,听不懂!不知道执教的老师如此设计的初衷是什么,感觉人家的课堂上是热热闹闹,自己却无从学起。反倒是家常课中能学到不少!唏嘘之余开始留心于我们的语文公开课堂……  相似文献   

3.
与讲读课文相比,自读课文的教学处理有更大的自由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的主体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使课文成为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的好园地。  相似文献   

4.
刘方 《师道》2008,(7):41-43
一次,我偶然翻看一位学生的日记,被一段笔迹很重的文字深深吸引。该文对刚刚讲评过的小说《祝福》作了个性化的解读,其中对鲁四老爷的评价几乎完全颠覆了我的观点!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作者琦君及其散文特点 2.感受“泪”的深刻含义 3.激发学生对泪珠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块土壤上。”语文教学是一项情感传递的接力赛:画出跑道,准备好接力棒,作者跑第一棒,传给我,然后我的学生……直到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比赛,让情感流淌在整个课堂间。《泪珠与珍珠》的教学,就是于情深处感受语文课堂魅力。  相似文献   

7.
姚炳辉 《学语文》2005,(5):10-10
闲话家常式的《泪珠与珍珠》。可谓是开篇点题。一步到位。“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心因饱经忧患而愈益温厚。”“眼”“心”对举,分明是在暗示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每滴泪珠里都有一颗心,泪如珍珠。弥足宝贵。之所以“清明”,乃因为历经了人生的风霜雨雪;之所以“温厚”。是由于心中有他人,再大的苦痛自己担起来。形式美。意蕴深。古稀之年犹能记起这句少女时代非常喜爱的至理名言。  相似文献   

8.
依据“课标”,我们可以将学习散文的主要目标提炼为: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注重体验、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对作品丰富的内涵有自己独特的思考和感悟,并内化为自己的素养;感受散文的艺术魅力,在学习过程中提高自己阅读散文的兴趣和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9.
新版高中《语文》第三册中有《泪珠与珍珠》一文。上课时,有学生问:“这篇文章到底说了什么?”教参说是“思乡怀人”,但学生怎么也理解不了。《教师教学用书》上说:“而实质上,思乡怀人才是文章的主题。其逻辑是这样展开的:人是要流泪的,流的原因乃是人的经历所致。而如果没有变故那是不会有眼泪的。而变故会使眼泪变得更加真切和纯洁。”对此,笔者深感疑惑:这  相似文献   

10.
宋彩凤 《阅读与鉴赏》2007,(2):68-72,67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透彻理解“泪珠”与“珍珠”的内涵。2.深刻理解“泪珠”与“珍珠”的关系。3.感悟文章中蕴含的哲理,提高自身的情感。教学设想:这是一篇很美很婉约的文章,而且是一篇含蓄韵味十足的文章。如何使教授文章的过程也“美”起来,尤为必要。所以只能让学生在诵读、品味中加深感悟,在美的享受中提高自身情感。教学思路:感悟眼泪,觅取珍珠教学过程:师:2002年的大年初一,有一部电视剧在中央8频道闪亮登场,它就是《橘子红了》。电视作品唯美的风格,伤感的人物,复杂的人物关系,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们一块来欣赏电视剧《…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2008,(9):64-64
江苏省海安高级中学老师储开华在《语文建设》2008年第2期发表《高考作文教学现状之管见及建议——由两篇高考“争议作文”引发的思考》一文。文章通过2007年语文高考出现的两篇有争议的高考作文有感而发,对高考作文如何走出浮华的误区谈了自己的三点认识。第一,引导学生切实关注现实,思考人生,开启心智,是作文教学的根本所在。我们不能总是围绕高考转,  相似文献   

12.
读琦君的散文,有一种身不由己的感觉,好象在一片空灵而透绿的草地上漫步,不知不觉就被引领到作家创造的那片天地里,温婉而醉人,让你踯躅盘桓,流连忘返,使你的心灵一次次得到新的洗濯,变得明净清爽。 琦君先生在本文中要揭示的是人生最真实的一面,即人活着总要经受各种痛苦的考验,而只有在饱经离乱忧患之后,才会真正领悟出痛苦的内涵,正所谓“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诗强说愁”:历经磨难、痛苦,人的心灵会不断升华,变得越来越慈爱、悲悯,直到为天下苍生的痛苦而痛苦,为天下苍生的忧患而忧患,成为一粒晶莹、剔透的珍珠。  相似文献   

13.
珍珠之瑕     
人教版高语第三册《泪珠与珍珠》一,无疑是一篇抒写怀乡思亲的美,可笔却挑剔地发现中有几处表述尚需推敲。现不吝浅薄,聊举一二。  相似文献   

14.
当前,语文课堂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堂上逐渐少了“正襟危坐”的严肃气氛,学生“不苟言笑”的胆怯心理也随之淡去,那充满智慧、充满诗意、充满精彩的课堂成了我们追求的理想境界。但是,不少老师听课后,总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种‘中看不中用的课’我们回去在自己的课堂上怎么用啊?”事实上,一线的语文教师需要平平常常的课堂,需要实实在在的精彩!  相似文献   

15.
数学课程改革以来,有部分教学开始走向另一个极端:追求每节课都有实验探索、追求每个教学环节都体现新理念等一些浮华的表象.这些做法并没有多少实际效果.所以,数学教师要准确把握新课程理念,理解和践行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找到教与学的最佳结合点,让数学课堂教学真实有效,即构建质朴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16.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掌中存无限,刹那见永恒。”台湾散文家琦君深谙此理。《泪珠与珍珠》便以一滴泪、一粒珍珠去折射人性的光辉.去烛照生命的真谛,去评判人生的境界。全文着意挖掘泪洒千古的丰富情感与文化内涵,意蕴深醇,朴中见美。  相似文献   

17.
《泪珠与珍珠》是台湾女作家琦君寻觅温暖、记述温情、撒播温馨的一篇散文。作家将大半生饱经忧患得来的生命体验,一一化为笔下的仁爱与智慧。朴实厚重中透出淡淡的情味.平易近人里流露着深深的哲思.构建了自己特有的动静适度雍容典雅的生命境界。文章以奥尔珂德的话“眼因流多泪水而愈益清明”为线索.把泪珠当作是对人生世态的一种写照.将一些看似信手拈来实为精心经营的、不同层面的材料缝合在一起.诠释了“眼因多泪水而愈益清明”的多种意蕴.从而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至美——至真——至善境界不断升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商刘敏 《教学月刊》2007,(11):35-37
一位语文教师正在兴致勃勃地教《水调歌头》,有几个学生却趴在了桌子上。老师一看,正是几个所谓的数理"高才生",就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师:《水调歌头》里面蕴涵着不少自然科学的道理,谁  相似文献   

19.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充满深情的怀乡之作”。我觉得《教师教学用书》(以下简称《用书》)对本文主题的这种界定无疑是正确的,但对这篇文章解读,我有三点与《用书》不同。  相似文献   

20.
《泪珠与珍珠》是一篇很精致的散文,作为散文教学,从宏观上讲,应当着重体现散文雅致的语言、细腻的情感以及深刻的思想。因为,散文是一种凝结了作者生活体验,集中体现了真、善、美的文体,是需要用情感投入去理解的文体。《泪珠与珍珠》这篇文章收录在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三单元,从单元的教学要求看,所选的文章服务于“鉴赏中国现当代散文”这个总体教学目的,鉴赏的教学内容是: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散文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感受散文的“自我”,品味散文的语言。因此,怎样具体落实“鉴赏”这个教学目标,如何选择教学的突破口就成了教学设计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