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语文是一门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储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得到由内而外的美的享受。因此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审美感知中获得这  相似文献   

2.
<正>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  相似文献   

3.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科目。《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的感情,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的情趣”。语文课本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散发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  相似文献   

4.
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们对学生情操、人格素质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作用。应用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可以使教学过程情境化、趣味化、形象化,诱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开辟多向立体的思维通道,促进学生观察力的形成,优化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席勒说:“如果要把人变为理性的人,唯一的途径就是先使他成为审美的人。”对学生进行美的事物、美的榜样的诱导、启迪,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审美理想,培养他们美好的品质和崇高的情操是现代教育的首要目标。语文教学中的美育渗透,是指美育的诸因素潜移默化地渗入语文教学的诸环节之中。语文课是具有浓郁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新、或激昂、或含蓄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美,更有艺术之美。它无不熏陶着学生的情操、发展着学生的个性、培养着学生的人格素质,使学生得到由外而内的美的享受。因此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在情感和思想上都得到熏陶,以形成良好的审美习惯,初步具备创造美的能力,在审美感知中获得美,在美的熏陶中发展语文能力。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应如何恰当运用美育原则,进行润物细无声的美育渗透呢?具体说来,有四条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
语文应该是情感的语文,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都承载着丰富的情感色彩。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满腔热情,引发学生的情感体验,用课文中点点滴滴的美去感染学生,用课本外方方面面的情来浸润心灵,和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让每个学生都受到课文中情感美的熏陶。  相似文献   

7.
《学周刊C版》2017,(13):170-171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导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相似文献   

8.
多媒体教学实际上是“计算机辅助教学”,用英文“Com-puter Aided Instructing”表示,它的缩写为“CAI”,它是作为一种教学工具而编制的教学程序。语文学科是一门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的课,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飞扬着灵性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的诗歌,既有知识之美,也有情感之  相似文献   

9.
语文学科具有浓郁的美育特色,语文课本上那一篇篇具有情感震撼力量的课文,广大语文教师利用传统教学手段却有难以穷尽其美之憾.多媒体的出现,给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给语文这门古老的学科注入新的血液.多媒体的运用能展现出鲜艳的色彩、优美的音乐、逼真的形态,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动态化,激发学生的情感,还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把语文教学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张高平 《教师》2012,(13):37-37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我们的教学对像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孩子,我们的教材更是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和艺术之美。因此,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教学实践已表明,成功的教学,无一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也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体现美呢?笔者认为可以从教学内容、教学语言、教学手段三方面思考。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育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教给学生文字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它要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地影响一个人的情感,从而净化心灵,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在语文教学中,我尝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相似文献   

12.
美育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培养并加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是施教者的一项重大任务。美育具有形象性强,情感色彩浓郁,认知过程潜移默化等特点。教材中美育因素充实,审美式样丰富:其中有的体现意境之美;有的展示情操之美;有的突出哲理之美;这就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了丰厚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3.
袁静 《教育》2012,(3):48
语文是传情达意的工具,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文教材中每篇课文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蓝本,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所以,语文教学的本质就是在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的同时,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一个特点就是课堂教学充满情感性,教学内容是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这些文章都是作者一种情感态度的反映,教学时就是让学生去感悟、深化这种情感,或染情、或悟理,让学生体验在其中,感悟在其中,乐其乐,悲其悲,这就是语文教学的一个特色。数学教学则以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证明等为主,教材内容缺乏情感性,然而课堂教学是学生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都得到全面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周辉 《生活教育》2012,(22):59-61
为改变时下语文阅读课形式单一、“文味”不足的现状,必须使语文阅读课上出一点“语文味”,即让学生在整体思维中体会文章之关,在类比思维中感受语言之美,在直觉思维中体验情感之美,在意理阐发中表现思辨之美。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语文教材在选文上更加注重“文质兼美”,选取了大量内容丰富,熔自然美、社会美于一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其中蕴含道德之美、图画之美、音韵之美、情感之美、文采之美等。作为语文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善于指导学生去发掘美、感受美、热爱美、创造美。具体可通过以下几条途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陶冶爱美的情趣,是语文教学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我们的教学对象正是一群天生爱美的儿童,我们的教材更是从不同侧面显示着、蕴含着自然之美、社会之美或艺术之美。因此教学理应充分地体现美、利用美。教学实践已表明,无数成功的教学,一切深受学生欢迎的课,无不体现了一个“美”字,“美”也无处不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智慧、身心的发展。幼小的心灵需要美的滋润,儿童的智慧活动需要美的激活,教学的高效益需要美的推动。一句话,孩子的发展不能没有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美的有效性,要以“美”为突破口,从“美”着手,具体地说,充分显现“美”的教学内容;恰当运用“美”的教学手段;善于运用“美”的语言.  相似文献   

18.
连霄 《中小学电教》2010,(10):65-65
<正>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并非声符和字符的简单组合,它积淀着我国五千年的深厚文化,融汇着世界文明的精华。教师引导学生充分挖掘课文中的"文化蕴涵点",体验文中"深沉的""醉人的"的美,通过情感激发和语言的品味等策略,让学生充分感悟美、鉴赏美、创造美。语文教学审美化,是培养学生良好语文素养、高尚情操、人文精神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是教师借助一篇篇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一首首或清雅或激昂或含蓄的诗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过程。计算机多媒体的出现,为现代语文教学带来了无限生机。这种教学模式主要通过投影、多媒体课件、电子教案的演示来配合课堂教学,使教学内容形象、直观、新颖,易于师生感情交流,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情感的语文,因为语文不仅学语文知识,还承载着传承文化,文化具有丰富的情感色彩。一篇散文,一首古诗,一句名言,哪个不具有情感呢?语文是对诗意的追求;语文是要呵护学生心底最柔软的东西;语文是要为学生打好精神的底子。所有这些理想的信念,无不需要激情的支撑。要想教好语文,教师首先有情感,这种情感来源于对文本的解读,来源于对生活感悟,来源于对学生热爱。有人说,教师的激情是一种造作,我认为这样的认识不正确的。一个充满激情的教师始终是想学生所想,始终和学生一起共享着生活的快乐与幸福。激情需要点燃,需要走进文本与读者的内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