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奥斯丁的小说《曼斯菲尔德庄园》是一部引起了极大争议的作品,争议的焦点问题是小说所反映的道德问题。但小说用大量的笔触建构了一个自由体裁的论域组合。曼斯菲尔德庄园里家庭业余演戏一节是构建这一体系至关重要的部分,最能反映各个人物的道德价值观。本文将从文本中找到支撑整个文本自足小世界的道德标准,并以奥斯丁给出的社会道德规范标准对各个男女主人公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试图从空间的维度进入残雪小说,以期能获得对残雪小说《边疆》的深度阐释。认为残雪前期小说重在表现现实的丑恶以及自我拯救的孤独,而在《边疆》中转向了表现更富激情的集体的灵魂突围,营造了一个精神跋涉者的世界。残雪小说的氛围也就从绝望转向了期待。而这一切,作者是通过空间叙事体现出来的,空间是推动小说发展、表达小说意蕴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薇拉·凯瑟(Willa Cather,1873~1947)是美国20世纪初著名小说家之一。在凯瑟的小说世界里,凯瑟采用了双重视角,小说里的主人公都拥有两个自我:"不朽的灵魂和注定消亡的躯体,艺术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教授的房子》激化了主人公外在自我和内在自我之间的矛盾,强烈地表现出了两个自我之间的矛盾性和不可调和性,准确地描述了一个有灵魂、有思想、有追求的人在物欲横流的社会中的心灵之旅。  相似文献   

4.
在凯瑟琳.曼斯菲尔德的《布里尔小姐》(M iss Brill)中,语音象征的应用使小说透过优美的音乐之声传递出深刻的社会主题,使这部小说成为一块精美的璞玉,玲珑剔透,声如珠落玉盘,展现出音乐之美。  相似文献   

5.
残雪的小说常以吃语般的陈述给人以森然的梦魔般的感觉,意识沉入黑暗的无意识中,诸种恐怖的经验使人濒临精神崩溃的边缘,作家以此来表达对人的存在处境的深度关注和质疑。1985年,残雪在《人民文学》第7期发表了她的第一篇小说《山上的小屋》(据说残雪的第一部小说是她的中篇小说《黄泥街》,但我们迟至1986年年终才在《中国》上读到这篇小说。)1986年是残雪创作的丰收年,她在各种期刊上发表了近十个中短篇小说,象《雾》、《旷野里》、《苍老的浮云人《我在那个世界里的事情》、《布谷鸟叫的那一瞬间》、《天窗》、《阿梅在一个太阳…  相似文献   

6.
《一个青年艺术家的肖像》是一部全新的现实主义小说。乔伊斯在表现现实主题时,摒弃了传统现实主义小说创作手法,采用了独特自由联想、内心独白等意识流技巧及精神顿悟和主人公语体变化等方法,成功地实现了小说主题从现实真实到心灵真实的转变和升华。  相似文献   

7.
《飘》主人公郝思嘉身上有着后来商业女性小说女主角的共有特征。就她的个人成长、事业、爱情这几个角度,我们可以看到她作为一个小说世界里事业成功女性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8.
《格列佛游记》发表于1726年,是18世纪英国著名的讽刺小说家乔纳森.斯威夫特所写,并征服世界文坛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格列佛游记》中,乔纳森.斯威夫特以他独有的政治视角,严谨的写作态度,和令人钦佩的丰富想象力,用它尖锐而锋利的文笔,影射和讽刺了当时腐败的英国社会现实。在小说《格列佛游记》中,他以幽默的语言丰富了故事的道德含义,以荒诞的剧情讽刺了现实社会。乔纳森.斯威夫特的生活和个人经历中,使他了解到爱尔兰人民被剥削和奴役的事实,基于对社会现实的反思,乔纳森.斯威夫特创作的小说《格列佛游记》,成为了一部不可多得的伟大讽刺文学作品。  相似文献   

9.
李慧 《阅读》2013,(11):7-8
从前有个霍比特人,住在地洞里。这是一个平平常常的陈述句,然而,它却引出了一个绝对超凡出奇的新天地———中土世界。或者应该说,它为我们这个平平常常的现实世界打开了一个出口,一扇大门,让我们借由想象力能够抵达那另外的世界,和那里生活着的霍比特人、精灵、矮人、巫师一起共享一段不平凡的生命历程。这个另外的非凡世界,是一位名叫托尔金的人创造出的。他让这个住  相似文献   

10.
《老人与海》是美国杰出作家海明威的一部名著。该小说反映了人与自然之和谐,人与社会之和谐,以及人的精神世界之和谐。深入分析《老人与海》的和谐主题,对理解什么是和谐社会以及怎样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理论和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蕾 《职大学报》2007,(3):44-47
在第三代女诗人笔下,黑夜和死亡的意象在大量繁殖。浓稠的黑色调成为她们诗作中鲜明的主色而覆盖了其它嚣艳的色彩,充满黑夜意味的死亡也以场景或呓语的形式在不断闪现。在女诗人翟永明的《静安庄》里,她把女人、村庄、黑夜三者融汇在一起,使它们以互喻、互渗的方式呈现了女人面对世界和面对自我时种种矛盾而焦躁的情感。本文借鉴了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方法,并比较男诗人海子与翟永明诗作的异同,试图以此分析翟永明及其他第三代女诗人笔下女性意识、黑夜意识和死亡意识的种种缠绕纠葛,梳理出第三代女诗人纷纷"倾心"于黑夜意识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2.
《白鹿原》这部长篇小说包含了丰富的文化意蕴。小说从历史的跨度上囊括了新、旧民主革命两个时期,写了半个世纪的沧桑变化和两代人的命运史。在这个特定的历史阶段里,民主政体处在探索建设之中,封建制度逐步走向没落与解体,社会现实中充满了新与旧的冲突。《白鹿原》正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之下,塑造了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看到,文化在人的身上所烙刻的印迹,领悟到人、历史、文化之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以及小说里的主人公是如何在新、旧文化的冲撞与融合中去适应、调和的。  相似文献   

13.
一在唐人小说中,《莺莺传》这个恋爱故事是以张生的负心而结束的。元杂剧《西厢记》却改变了男主人公的性格和故事的结局,发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呼声。在当时的社会,这当然只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理想,但正是这种乐观的信念和不屈服于黑暗、想通过艺术作品创造出更为美好的现实的精神,产生了这部杰出的喜剧。元稹的小说写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张生“始乱终  相似文献   

14.
享利·詹姆斯在他的著名小说《一位女士的画像》的前言中把他的作品比作一个结构和谐美丽的建筑物,他把小说家比作建筑师,称小说家的写作能力是一种建筑能力,并且认为自己的小说《一个女士的画像》充分体现了这种能力。笔者在对原作研读的基础上提出,《圣经·创世纪》中的伊甸园故事为这部小说提供了叙事框架,同时,作为寓言的伊甸园故事也为这部小说提供了一种形而上的意义所指,赋予小说关于命运,寻求与选择等形而上的寓意。  相似文献   

15.
《金瓶梅》评点者深谙奇书的才子文心,打造一种开放、积极参与的批评模式,拓宽了《金瓶梅》的阅读空间,《金瓶梅》评点成为其生命存在的形式。他们传承《金瓶梅》的文化精神,构筑了斑斓璀璨的古典小说理论话语阐释世界,并促进了我国小说观念的近代化和批评体系的完善。我们必须寻找一种合适的研究视角,参以比较小说学理论,寻找文本阐释和理论言说的民族文化生态,在中国小说美学史的脉络上凸显《金瓶梅》评点的文化定位。  相似文献   

16.
司汤达的《论<红与黑>》,对《红与黑》这部作品进行了具体介绍和分析,揭示了小说的写作初衷和主题,论述了于连、德·瑞那夫人及木尔小姐等主要人物形象,阐述了小说的原形,并言简意赅地点明了小说艺术上独特之处,揭示了小说现实主义性质。论文对《红与黑》所作的具体介绍和分析,对现实义创作方法和文艺观所作的进一步地具体而生动地阐述,使其在现实主义文学理论中,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7.
《浮士德》是歌德倾尽了毕生的时间、精力完成的一部时代巨著。歌德在《浮士德》这部作品中选用的题材为德国民间传说,小说的背景为文艺复兴之后的德国以及整个欧洲社会。小说中的主人公浮士德的形象为新兴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浮士德对现实充满了不满,不断地探索着人生的意义与社会的理想。虽然浮士德每一次追求的过程看似毫无目的,可在他追求背后体现的正是进取的人性。他否定了一种生活,试图开始另外一个层次的人性塑造过程。这个人物代表着一种进取的精神实质,是歌德甚至是整个欧洲及人类的人性发展历程的写照。  相似文献   

18.
是人都有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去实现它。写小说和读小说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有人说,武侠小说是成人的童话。金庸的武侠小说圆了自己的梦,也给中国读者一个美好的梦,一个区别于严酷、琐碎的现实世界的五彩缤纷的梦。  相似文献   

19.
《麦田里的守望者》不是一部意识流小说,但是受20世纪意识流文学的影响,作者塞林格在作品中使用诸如内心独白、自由联想、蒙太奇等经典的意识流技巧来展现主人公霍尔顿真实的内心世界。因此《麦田里的守望者》超越了一般的流浪汉小说,在小说主题的表现和人物性格的刻画方面有着创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派小说的发展与世界同步,《狂人日记》便是开山之作。从国外回来的鲁迅写了一篇纯粹的意识流小说。他用以反传统见长的西方现代派小说样式来举起反封建的大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