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清末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与改革措施的实施 从压抑私人资本主义到奖励实业、扶植工商,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政策转轨的一个重要趋势。商部成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地位在清朝中央行政体制中仅次于外务部而居第二,可见清政府对振兴工商实业之重视。出任商部尚书的载振系庆亲王长子,曾历赴欧美和日本考察工商业,是振兴工商的积极推动者。商部左侍郎陈壁热心实业与教育,右侍郎伍廷芳深谙法律,  相似文献   

2.
一、清末工商行政管理机构的设立与改革措施的实施 从压抑私人资本主义到奖励实业、扶植工商,是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政策转轨的一个重要趋势.商部成立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其地位在清朝中央行政体制中仅次于外务部而居第二,可见清政府对振兴工商实业之重视.出任商部尚书的载振系庆亲王长子,曾历赴欧美和日本考察工商业,是振兴工商的积极推动者.商部左侍郎陈壁热心实业与教育,右侍郎伍廷芳深谙法律,均属较为开明的官员.  相似文献   

3.
商部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管理工商事务的中央机构,是1903年清政府面对列强瓜分、财政疲乏,妄图以发展商务解决财政困难,挽危栏于不倒的新举措.商部的设立成为清末官制改革的先声,标志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开始步入近代化,也显现了政府"统一商权"的决心.  相似文献   

4.
曹一宁 《兰台世界》2012,(12):67-68
1902年元月,清政府成立上海商业会议公所,这是中国第一个全市性商会。1903年9月,清政府设立商部作为管理全国工商实业的最高权力机构。随后,各地的商会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5.
苏全有 《历史档案》2008,(4):114-118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九月,清政府进行官制改革,其中中央政府体制方面是成立了11个部,这些部多是由旧部改设的,如兵部改为陆军部,刑部改为法部,巡警部改为民政部,户部改为度支部,工部并人商部改称农工商部,等等,新设的部只有一个,就是光绪三十二年九月二十日(11月6日)成立的邮传部.  相似文献   

6.
(五) 张元济于1905年对清政府商部所拟的版权律、出版条例草案提出了意见书。这份草稿的依据来自日本明治二十六年(1894)的出版法和明治三十二年(1900)著作权法。 1905年这一年中,清政府派出五大臣出洋考察宪政;吴樾在北京车站投弹,不幸以身殉职;清政府设立学部;清政府军机处查禁《浙江潮》、《新民丛报》等书刊;列宁发表《旅顺口的陷落》一文,  相似文献   

7.
清末商务史料(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光绪二十九年七月,清政府为振兴商务,特设商部衙门,职掌农、工、商、路、矿一切事宜。至光绪三十二年九月,实行官制改革,将工部并入商部,改名农工商部,原工部所掌事宜亦自归入办理。现从馆藏方略馆全宗档案中,选出光绪三十年至三十二年间,该部奏准办理各类公司、局、厂、学堂、商会诸方面的史料,分别依年分,按农、工、路、矿、商五大类予以刊布,供研究清末经济史参考。  相似文献   

8.
保险业监管是伴随着近现代中国经济行政部门的设立而出现的.晚清政府于1903年设立商部之后,中国开始设立专门的经济行政部门.此后,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行政部门在国家行政管理中的地位也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9.
1901年创办的京师警务学堂是中国第一所近代警察教育机构,清政府迫于内外形势,将这所中央警察教育机构交给日本人川岛浪速全权经营。5年后,在回收利权运动的大背景下,清政府借与川岛合同到期之机,收回学堂管理权,改办京师高等巡警学堂。  相似文献   

10.
1903年9月清政府预备立宪.正如朝野舆论所言:"立宪要端,首在集权中央."[1]17练兵处正是顺应这一历史背景的产物,反映了清政府集权中央的愿望.1903年12月27日下诏正式任命练兵处的主要人员,练兵处由皇帝钦命总理、会办、襄办大臣三人,下设三司.  相似文献   

11.
清末,西藏陷入英国军事、经济与政治入侵,地方上层长期内斗,西藏社会经济持续衰退,清政府对西藏的控制力下降,十三世达赖与中央关系日趋僵化,清政府决定顺应全国新政大潮,指使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新政,以巩固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2.
清末,西藏陷入英国军事、经济与政治入侵,地方上层长期内斗,西藏社会经济持续衰退,清政府对西藏的控制力下降,十三世达赖与中央关系日趋僵化,清政府决定顺应全国新政大潮,指使驻藏大臣在西藏推行新政,以巩固国家主权.  相似文献   

13.
尚磊 《档案天地》2007,(2):20-20
1875年.英国人马嘉理到云南“探险”.与当地居民发生冲突被杀.是为“马嘉理事件”。英国政府借机滋事.迫使清政府与之签订了《烟台条约》。随后,英国政府又强迫清政府派大员亲赴英伦“道歉”。1875年8月.清政府无奈之下任命原福建按察使、兵部左侍郎兼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行走郭嵩焘为“谢罪”使臣。后来。清政府又命郭嵩焘出任驻英国公使。这样,近代中国第一位驻外使节就在这样的无奈与尴尬中产生了。  相似文献   

14.
2014年8月,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被认为吹响了国内媒体融合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号角.对于不同的媒体形态,在媒体融合的路径措施方面有着各自的特点.文章以一家省级地面频道的做法为例,通过归纳总结提出一些借鉴性的建议,为电视媒体通过融合转型形成新的竞争优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1860年之后,清政府陆续开办了一些学习"西文"与"西艺"的学校,物理学也被正式地引进到中国的学校教育之中,中国近代物理教育开始萌芽。随着清政府对西方知识采取宽松政策,近代物理学书刊开始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6.
刘国松 《兰台世界》2013,(12):117-118
1860年之后,清政府陆续开办了一些学习“西文”与“西艺”的学校,物理学也被正式地引进到中国的学校教育之中,中国近代物理教育开始萌芽.随着清政府对西方知识采取宽松政策,近代物理学书刊开始引入中国.  相似文献   

17.
陈勇 《历史档案》2011,(3):60-68
晚清时期,海关洋税的财政意义开始彰显,清政府对海关税收的控制意愿也进而加强。关税的统计与汇报是中央了解基层海关税款征收情况的重要渠道,因此也倍受清政府的重视。为确保对海关洋税这笔新增税项的控制,晚清政府实行两套并行的关税统计、汇报制度,即海关监督系统的关税奏销制度和海关税务司系统的统计册报制度。两种关税统计、汇报制度,...  相似文献   

18.
晚清政府建立了中央以宪政编查馆为枢府、各部院及省级以下宪政机构配合执行的组织体系,试图推行宪政改革以挽救摇摇欲坠的王朝统治。然而,宪政机构的活动开展却加快了清政府灭亡的速度。  相似文献   

19.
一 财政清理作为清政府预备立宪的重要措施之一,目标是以度支部为财政中枢,集财权于中央.其中的重点是理顺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但是,自太平天国之后,中央政府对财政运行监管的失控,财权不断下移.  相似文献   

20.
中央地质调查所是中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近代科学研究机构。1913年民国政府工商部矿务司地质科改名为“工商部地质调查所”(后称中央地质调查所,简称地质调查所),它正式成为政府部门中的一个学术研究机构。它在1950年全国地质机构改组解体前,共存在了近40年。地质调查所早期设在北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