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范广军 《档案》2011,(6):28-30
射礼是中国古代的一项体育活动,最初具有军事性质,西周时期在娱乐的同时又成为维护西周王朝统治的重要手段之一,春秋战国时期日益成熟,又重视礼教作用,秦汉以后的射礼活动在不同时期的侧重不一,后随着社会的发展日渐衰微。  相似文献   

2.
射柳作为我国历史上最古老的射箭活动,在射柳文化被广泛传播的过程中,其形式变得日益丰富。本文详细阐述了射柳文化在历史不同时期中的社会功能,并仔细分析了射柳文化被广泛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原因,旨在为中国射柳文化的研究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3.
射柳,又称"扎柳",即用弓箭射柳枝,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射箭活动。于两晋南北朝时期从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传入内地,直至清中叶仍十分盛行。"射柳"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周时期。庚信在《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中第一次提到:"藏松宝剑、射柳琱弓"。射柳活动本身则可以上溯到鲜卑、匈奴等北方民族古老的  相似文献   

4.
荆学磊 《兰台世界》2012,(36):122-123
进入现代以来,射柳这项运动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是作为我国古老文化之一,其历史渊源极深,历经数朝,经久不衰,及至明朝时期逐渐成为一项娱乐活动。本文就射柳的渊源进行了考证,并着重论述了射柳文化在明朝时期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对于契丹射柳习俗的起源,学术界大体有两种观点,即外来说和巫术说。当然这些观点有其可取之处,然而撩开历史迷雾可以发现,契丹射柳习俗源自于契丹民族原始巫术,旨在控制雨水等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6.
安大庆 《兰台世界》2013,(28):159-160
射柳是我国古代礼射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民俗、武事、礼仪、游乐、竞技等多种功能。文章以文献调研方式,对相关历史时期的射柳发展演变过程进行厘清。  相似文献   

7.
郭荣娟 《兰台世界》2012,(33):79-80
抛球的演变与中国古代球类游戏的发展密切相关。抛球始于先秦,发展于魏晋南北朝,盛行于唐宋时期,蜕变于元明清时期,综合考察了古代抛球运动的发展情况,这将对今天球类体育运动的发展起到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刘岳 《图书馆学刊》2012,(8):115-116
结合古代盟誓制度,从盟书被深埋、沉湖或火燎的处理方式,考察盟书文献制作的目的,说明盟誓文献的盛行与春秋战国时期频繁举行的盟誓有密切的关系,秦汉以后,政府的盟誓仅限于形式,其盟誓文献逐渐没落。  相似文献   

9.
陈惠珍 《图书馆学刊》2013,(10):124-125
抄本又称写本书.以此,结合古代抄本的演变轨迹,从文物价值、文献价值及艺术价值方面剖析了古代抄书的价值与意义,最后介绍了明清两部最大的官修抄本.  相似文献   

10.
乡射之礼,始于远古,盛于先秦,原本是古代士大夫们的一种特殊"射交"活动,历经历史洗涤,逐渐成为受到社会各个阶层喜爱的体育活动。乡射礼不但考验"射艺",更考验"德行",其独特的教化功能对促进体育活动的健康有序开展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吴留戈  赵杨 《兰台世界》2013,(27):153-154
韩国吴氏广修族谱,其中以罗州、海州等地的族人居多,修谱原因常与中国儒家传统思想相吻合,修谱的形式以碑谱、墙壁谱和印刷物族谱等形式居多,修谱的原则以明确"同姓不婚"和"非吴氏的血亲和姻亲皆可入谱"为其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朱宇 《青年记者》2007,(6):36-36
本试从公共关系学的一个分支——传播学出发,考察这门新兴学科与传播学的深刻渊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论中国古代的柳崇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在中国古代存在着较为普遍的柳崇拜观念,其表现为古人认为柳可以占测吉凶、感应人事、显灵通神、行云降雨、降魔驱疫、护幼延生。古人对超常生命、生殖力的祈求导致了对具有超常生命力、生殖力的柳树的崇拜,原始的柳崇拜是女性生殖崇拜的反映。  相似文献   

14.
两汉之际,中国的文献典籍经历了由散落到重新搜集整理的特殊境遇,兰台的图籍保管和整理功能便凸显出来。由史书令史演化而来的兰台令史便被赋予了典校与著述的新职能。  相似文献   

15.
一、雅乐之名 雅乐之名,当源于歌辞"典雅纯正"之意.在<毛诗序>中云"雅者,正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大雅焉".<毛诗说>云:"雅者,正也.雅本鸟名.雅之飞也,必满张斜亚,其翼之大翎,如牙之列而使其身使正.犹歌诗者必咏言摇曳其音使之合律,而后其声始正也.  相似文献   

16.
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简册业已被大量使用,文献资料日益增加。从形态上考察,简册即是书,但从性质上看,它仍然是档案。《尚书·金縢》中记载"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滕之书"。该"书"是指文件或档案资料[1]19。春秋时期,周王朝和各个诸侯国的藏书开始向贵族与有阅读能力的读者开放。《史记·十二诸侯  相似文献   

17.
两汉之际,中国的文献典籍经历了由散落到重新搜集整理的特殊境遇,兰台的图籍保管和整理功能便凸显出来。由史书令史演化而来的兰台令史便被赋予了典校与著述的新职能。  相似文献   

18.
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定鼎北京,在明朝京师原有行政区划和政府机构的基础上,开始了一个新王朝的统治。清八旗体制移入北京,必然会与明朝原有之体制发生抵牾和冲突,再加上满汉矛盾,清初京师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都处于变乱难安的状况。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统治策略的不断调整,清朝逐渐形成了一套稳固而富有特色的管控京师的体制,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新设机构就是步军统领衙门。考辨步军统领设立时间及缘由,可为深入研究清初京师治理体系的形成过程这一更为宏观的问题廓清障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很懂得幽默,也非常善于用讽刺和诙谐来诠释充满矛盾的生活,以"笑"的鲜花来装点沉重的生活。中国古代诙谐小说"寓庄于谐,透视社会"的文学特征正是在这样的一种民族的土壤里孕育生长的。  相似文献   

20.
本人在研究清帝西巡五台山时发现,清代山东籍官员初彭龄直接促成嘉庆帝1811年西巡五台,又查阅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及国家图书馆收藏国内外各类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及已出版著作,没有发现关于初姓的任何文章,于是萌发了撰写一篇相关文章的想法。本文利用国家图书馆所藏明清姓氏古籍和《莱州府志》《莱阳县志》《平定州志》等古代地方资料,以期梳理初彭龄姓氏渊源,不足之处,咨请商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