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先秦时期。先秦时期,简册业已被大量使用,文献资料日益增加。从形态上考察,简册即是书,但从性质上看,它仍然是档案。《尚书·金縢》中记载"王与大夫尽弁,以启金滕之书"。该"书"是指文件或档案资料[1]19。春秋时期,周王朝和各个诸侯国的藏书开始向贵族与有阅读能力的读者开放。《史记·十二诸侯  相似文献   

2.
古人很早就认识到文献典籍与政治的密切关系。隋代牛弘《请开献书之路表》说:周官,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及四方之志。武王问黄帝、颛顼之道,太公曰‘:在《丹书》。’是知握符御历,有国有家者,曷尝不以《诗》、  相似文献   

3.
试论中国古代私家藏书对文化典籍传播的贡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在叙述中国古代私家藏书的源流、概况和特点的基础上,着重从私家藏书在传播文化典籍上的独特地位、典籍的传播途径和对文化典籍长远传播所起作用三个方面论述了私家藏书对我国古代文化典籍广泛传播所作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4.
5.
伴随着经济实力的逐渐提升,中国开始越来越关注自身文化软实力的全球影响问题,并试图通过在国外开办孔子学院来达到提升中国国家形象的目的,然而这样的努力充满艰辛与挫折,个中原因既有自身经验不足,也有外部误读等所致.本文通过梳理与探讨跨文化孔子学院创办的实践得失,力图为中国软实力的国际提升寻求"自警"与"策略"资鉴.  相似文献   

6.
传播学素来以其博采多领域理论、方法的“十字路口”身份著称,而国际传播领域因其与国际关系、外国语言文学等学科的深刻内在关联,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理论谱系与议题面向。本文使用文献计量的研究方法,以中国知网数据库(CNKI)中的学术期刊文献为主要数据来源,分析2012年至2022年间中国学者的国际传播研究历程,认为其大致遵循了从注重媒体角色职能到兼顾多元主体传播力的全民化趋势、从立足于传统媒体环境到依托于社交媒体和人工智能媒体的技术化演进趋势、从强调国家层级的软实力到关注个体层级的跨文化共情心理的情感化演进趋势。基于对论文关键词共现、聚类和突变等信息及对国家社科基金立项信息的分析,发现过去10年的国际传播研究主要受到以讲好中国故事为代表的国内政治议程、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宏观环境的国际政治议程、以媒介技术智能化社交化发展为标志的文化资本、以多学科理论和方法创新应用为内涵的学术场域内部动力这四条线索的影响。未来的国际传播研究在国际传播的使命、主体、技术、模式等层面将迎来进一步的理论创新,从而真正推动“国际传播研究的解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