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思成发表英文版专著《中国建筑史图释》,旨在对外宣传具有传统特色的中国古老建筑,同时他的专著也诠释了他的建筑思想观,即建筑民族观、中西建筑融合观、建筑创新观、建筑保护观、建筑实践观。  相似文献   

2.
梁思成、林徽因夫妇都是中国现代文化史、科技史上的闻人。梁思成有“国宝”之誉,林徽因有“寸女”美称。 梁思成是我国建筑教育的奠基人,参加过联合国总部大厦的设计。他为新中国首都建设的总体规划,为保护北京的古建筑尽到了一个知识分子所能尽到的最大努力──“为保护而奔走呼告,为毁弃而扼腕痛哭”。林徽因,除了建筑学上的贡献──比如与梁先生共同在东北大学建筑系执教,共同考察晋冀地区的古建筑,写出高水平的调查报告,成书《中国建筑史》,还共同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她在美术、散文、诗歌、小说…  相似文献   

3.
上世纪20年代,梁思成在国外求学期间,有一天惊喜地收到父亲梁启超从国内寄给他的一本书《营造法式》。该书作李诫,字仲明,宋代命官,司职监管公共建筑的建造和修复。此书手稿最初是梁启超的同时代人朱启钤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在南京江苏省立图书馆找到的,朱于1915年曾任内政部长,负责修缮北京故宫,期间积累了丰富的建筑知识,且研究兴趣不减,《营造法式》手稿就是他退休后找到的,并将它重印。梁启超寄给梁恩成的便是初印本。朱还由此创建了中国营造学社,旨在“破译”中国建筑学的“秘密”。1930年,梁思成从国外学建筑归来,也加盟中国营造学社,并任“法式部”主任,同样钟情于建筑化的他的妻子林徽因任“校理”,这对伉俪就此开始了他们的学术生涯。  相似文献   

4.
正《梁思成心灵之旅》用资料梳理和档案曝光相结合的手段,以普及读物的形式,为梁思成建筑思想、政治思想的研究提供了一份材料,贡献了一点力量。梁思成的名字家喻户晓,很多人都知道他是位建筑学家,都知道他曾为保护古城北京大声疾呼,但梁思成的建筑思想,尤其是政治理念,知之者  相似文献   

5.
梁思成(1901-1972),广东新会人,梁启超之子.建筑学家,教育家. 梁思成是一位热爱祖国、热爱首都北京的中国现代著名建筑师,中国建筑史学科的创始人.1931年至1946年在中国营造学社期间,开始广泛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1946年10月,清华大学复校北平之际,在工学院增设建筑工程学系,梁思成受聘为教授兼系主任. 1948年末,解放军包围了国民党军队控制下的北平.梁思成因忧心古都北平的命运而夜不能寐.一天晚上,张奚若先生带着两名解放军来到清华园梁的住所,为攻占北平城做准备:万一与傅作义将军的和平谈判失败,不得不攻城时,要尽可能保护古建筑.他们摊开一张军用地图,请梁思成先生在地图上标出重要的古建筑,并划出禁止炮击的地区.这使他惊诧万分.他在感情上一下子就和共产党接近了.他们为解放军绘制了保护北京城文物建筑的图录.从此他坚信无疑,"这样的党,这样的军队,值得依赖,值得拥护."新中国成立后,他以建筑师的眼界和知识分子的良知,提出保留北京城墙,改造为环城公园绿带的规划设计方案,并提出北京市城市规划与未来发展方案,为传承民族建筑文化,前瞻性地提出:"我们这一代人对于祖先和子孙都负有保护文物建筑本身及其环境的责任,不容躲避." 新中国刚成立,梁思成以从未有过的热情和精神,投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工作.  相似文献   

6.
梁思成先生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及建筑教育家,他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建筑设计事业,并有着四五百万字的学术成就,在中国乃至世界建筑界享有崇高的声誉,对中国建筑事业的发展有着卓越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艺术史研究领域的“双璧”──读梁思成《中国雕塑史》和《中国建筑史》颜廷奎不知你有没有这种感觉:临近世纪之交的这二十多年中,中国几科成了一个大工地。到处都在破土动工,到处都在筑路架桥,一个古老的城市(包括乡镇),几日不见,便庶几认不出它的容貌了。建*设...  相似文献   

8.
王琛 《兰台世界》2013,(25):158-159
本文主要从梁思成所处的时代背景、当时的建筑领域的发展等方面着手,简要介绍梁思成对中国古建筑这一学科的贡献以及他对中国古建筑的保护、研究等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建筑史丛书》(12卷)荣获了第13届中国图书奖,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追记其引进、出版过程,与业界共勉。 确定选题 在国外众多的关于世界建筑历史的图书当中,比较权威的当属20世纪初英国人弗兰彻撰写的《比较的建筑历史》和20世纪80年代初意大利Electa出版社出版的《世界建筑史丛书》。前者在出版后虽然不断地补充与再版,但这是一部争论很大的书:其一是因为其立论是19世  相似文献   

10.
季良 《湖北档案》2001,(6):36-38
在中国建筑史上,能被称为"大师"的,恐怕没有几位.但梁思成先生却是当之无愧,这不仅仅因为他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中国古建筑研究的先驱者之一.而且,他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以及共和国标志性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  相似文献   

11.
林徽因传记国内已出版了不少,但多为后人敬佩地仰望先贤,或流于小说家言,关注浪漫情爱,虽各尽夸饰或敷陈之笔墨,读者看到的林徽因,却不免隔了一层以至好几层。美国作者费慰梅(Wilma Fairbank)的一册《梁思成与林徽因——一对探索中国建筑史的伴侣》(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97年出版)则很不相同,作者是梁、林同时  相似文献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文化遗产"概念的范畴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主要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两部分组成。文献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种重要且特殊的组成部分,我们对其关注仍然不够。应以"档案"概念为基础,在学理上明确"文献遗产"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对其进行专项立法保护。可以考虑利用修改《档案法》的机会,推动《档案法》向《文献遗产法》的转型,实现国家对各类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无缝衔接。  相似文献   

13.
丁尘馨 《中国新闻周刊》2010,(1):34-34,36,37
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即曹操死前一年多时,他开始考虑自己的基地遗址和营造问题。因作《终令》。  相似文献   

14.
新书推荐     
《中国新闻周刊》2004,(22):68-68
《梁思成、林徽因和我》 林洙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年6月定价:42元 林洙曾经是梁思成的助手,后来成为他的第二任妻子。林洙在本书中回忆了她所认识的梁思成和林徽因,以及自己与梁思成从师生、同事到伴侣的转换。全书共有插图200余幅,其中许多关于梁思成及林徽因的照片及古建筑结构图等,都是首次与读者见面。  相似文献   

15.
汪洋 《湖北档案》2022,(4):22-25
<正>2012年,华新水泥厂旧址作为“黄石矿冶工业遗产”的核心组成部分,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是我国首次将工业遗产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也是中国唯一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的工业遗产。2013年3月,华新水泥厂旧址被国务院核准并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华新水泥厂旧址入选“首届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2019年12月,华新水泥厂旧址被认定为第三批国家工业遗产。  相似文献   

16.
陈璐 《兰台世界》2012,(13):16-17
梁思成是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家,毕生致力于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教育和保护事业,在我国古代建筑的理论研究、人才培养和文物保护方面作出了开拓性的伟大贡献。一、身体力行的建筑研究者梁思成是"戊戌变法"主要参与者梁启超的儿子,自童年时代,受父亲影响和督促,  相似文献   

17.
关于梁思成和林徽因,坊间各种版本的图书太多太多。或是聚焦他们的婚姻,或是重绘两人的才学。但如果真正走进梁思成学术,翻阅一本本翔实的《梁思成全集》,就会感到,还有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该被低估更是不该被忽视的。梁先生学术思想之所以能够如此真实、全面、系统地披露于世,正是这个人不辍努力的结果,她就是林洙。  相似文献   

18.
西汉时期的刘向,是一位著名的经学家、文学家和目录学家。我们已经知道的是,他曾校阅群书,撰成我国最早的目录学专著——《别录》。那么,他在进行这项工作的过程中体现了怎样的编辑思想呢?他的这份重要遗产对于我们今天的编辑工作又具有什么意义呢?《论“辨章学术”——中国古代编辑思想史论之三》专门研讨了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梁思成(1901-1972),毕生从事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和中国建筑教育事业,中国古代建筑历史和理论的奠基者,享誉世界的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保护人类文化遗产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现代建筑之父.  相似文献   

20.
在我的案头,摆着一本浑如青砖一样厚重的大著:《中国现代建筑史》。它的封面,是赧青色的墙壁,一把凿子,朝天椒似的斜指上方,仿宋体的书名似乎刚刚凿成,周围还弥漫着朦胧的粉尘。一天,我偶遇封面的设计者王众先生,说起青砖与凿子的寓意,他却不无自豪地反问我。我突然想起言之凿凿这个词,便脱口而出。王众击掌而起,好像遇到了久违的知音。 看书自然不能光看封面。《中国现代建筑史》凡四十万言,不仅体系完备,史料丰厚,而且论述确当,文思潇洒,显示出作者邹德依先生“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项之茫然”的驾驭宏篇巨制的学术功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