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中国,在"西学东渐"思潮的影响下,艺术设计教育初期的生成与发展经历了既被动接受又主动学习的漫长过程。以史为据,研究这个接受和学习的历史过程,对于我们当今的艺术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占康 《新闻窗》2007,(3):86-87
梁启超是清末民初的著名报人、新闻理论家。从1895年到1922年,梁启超在近30年的办报实践活动中写下了许多新闻理论专著,他用富有创造性的思想和言论对近代社会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被称之为“近代舆论骄子”。  相似文献   

3.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学的涵盖,国学的兴衰历程,分析的当下"国学热"兴起的原因,普及国学的意义,面临的问题,普及国学的建议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学的涵盖,国学的兴震历程,分析的当下"国学热"兴起的原因,普及国学的意义,面临的问题,普及国学的建议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邹雨婷 《今传媒》2016,(1):130-131
清末民初的民营报刊在中国的报刊新闻发展史上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阶段,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作用下,民营报刊随着上海的开埠而得以迅猛发展.各类民营报刊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这块土地上蓬勃发展.其中外文报刊在传输西方先进的新闻理念、社会观念上起到了先驱作用.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以梁启超为代表的学者鼓励女性进行学习教育,导致大量女性知识分子的出现.本文主要通过研究外文报刊——《大陆报》在1912年所刊载的女性主题的文章,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来探究当时的报刊对于社会舆论公共空间中女性思潮的解放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书店是城市丰富的知识库之一,也是最有文化气息的商业场所,不管时光停留在什么年代,它都会给人留下安静而美好的印象。青年学者杨子人《民国时期的昆明书店》选取昆明文化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个时间背景,从昆明文化的发展脉络上看,这个时期承上启下,是传统文化与现代思潮既剧烈碰撞,又相互交融的大时代。从书店发展的视角观照昆明历史文化,既可以看到许多惊心动魄的波澜起伏,也可以看到无数温暖人心的故事点滴。文章没有采用论文式的严谨结构撰述,在简要的概述之后,即按街区整理出昆明书店的分布情况,文献有错漏的地方则出案语进行史料互正辨析,无确凿证据处则存疑,不加妄断,文字通俗易读,不仅避免了纯学术文字的晦涩,也提高了所述信息的可靠性,契合本刊宗旨。最为难得之处在于,此文还可以看作是近年来对民国时期昆明书店最为全面的一次梳理,尽管如作者所言,文中还有一些力所不及的遗憾之处,但对于关心昆明历史文化的朋友而言,能将这样一个宏大的成果呈现在读者面前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7.
发生在90年前的五四运动拉开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是中国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五四运动不仅是一场伟大的爱国运动,也是一场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新文化运动和思想启蒙运动。  相似文献   

8.
裴庚辛 《档案》2012,(2):32-34
清末民初,由于受新思想新、文化、新潮流的影响和冲击,传统的旧婚俗也相应出现诸多新变化,尤其是一些就读于新式学堂的青年学生,带头提出“摒除一切旧俗,参用文明规则”.于是在婚姻方面,首先反对父母包办,提倡男女社交公开、自由结合.在大城市,举办婚礼时,新郎弃长衫马褂而改穿燕尾礼服,新娘废凤冠霞帖、红衫裙红盖头,而改着白色婿纱礼服.新娘出嫁不坐花轿,而改坐马车,接着又坐汽车.  相似文献   

9.
【相关链接】章太炎(1869-1936),名炳麟,字枚叔,号太炎。浙江余杭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中国近代著名朴学大师。著名学者,研究范围涉及小学、历史、哲学、政治等等,著述甚丰。章太炎虽然曾关注西学,但传统文化对其影响深入骨髓,因此在辛亥革命后他依然推崇国学,堪称一代"国学大师"。章太炎不只是革命家,更是近代中国最博学、思想最复杂高深的人物,堪称是"有思想的学问家"。  相似文献   

10.
《出版参考》2006,(9X):39-39
魏源是中国近代首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杰出思想家,以往学术界关于魏源研究的成果可谓多矣,彭大成与韩秀珍同志的新著《魏源与西学东渐——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艰难历程》一书,却能在广取博览学术界现有成果的基础上,不囿陈见,独辟蹊径,提出了一系列颇有启示性与现实意义的新观点,为学术丛林增添了颇有价值的新成果。读罢全书,我认为该书有以下方面特别值得称道。  相似文献   

11.
民国时期古籍出版业流行“一折书”,以价廉、平装为主要特征,以古旧小说为主要印刷对象,虽然存在舛误多、用纸粗劣等问题,在当时就引起了诸多批评和纷争,但它是近代活字印刷技术革新的必然结果,折射了中国近代社会和学术领域等发生的巨大变化,并对今天的出版传播和学术研究等都有重要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早有“事实”之说,并在“虚-实”对应的话语框架中被国人长期使用。而清末对译英文“Fact”的“事实”则源自日本,构成“事实(客观)-理论(主观)”二元对应的话语框架。此框架被引入报界后,转化为新闻思想领域关于“事实”和“言论”关系的话语辨析,影响深远。清末侧重“言论”的作用,主张“言论为事实之母”,民初则突出“事实”的地位,强调“言论必于事实上负责任”。文章指出,两种“事实”概念在清末是分离的,至民初则结合到一起,它们最终促成彼时新闻界重“事实”轻“言论”的认知取向。此种取向,为“五四”时期新闻本位思想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民国时期的音乐教育是以清末的学制为基础的,通过学制的改革,获得了良性的发展。广大"海归"的音乐人投身到积极传播西方音乐文化的行动中,也结合了我国民族音乐的特点,并渗透到了师范音乐教育中,逐渐迈向专业化方向。  相似文献   

14.
王懋镕是清末民初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转型发展的重要参与者之一,曾参与过湖南图书馆的扩建,并先后任职于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但学界对其生平及其图书馆生涯知之甚少。文章梳理了王懋镕在湖南图书馆、江南图书馆和京师图书馆的工作履历,对其图书馆学成就进行了总结。研究发现,王懋镕为中国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学的早期发展,以及在推动日本图书馆思想传入国内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西学东渐”对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西学”对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研究的影响,认为“西学”是中国近代图书馆文化发展的外因,它对中国现代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提出中国应不断地学习西方先进的图书馆理论,以实现中国图书馆文化的再度复兴和繁荣。  相似文献   

16.
选取《近代著名图书馆馆刊荟萃》(一至四编)所收录的图书馆学期刊及民国时期三大图书馆学刊物——《中华图书馆协会会报》《图书馆学季刊》《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季刊》的发刊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发刊词的撰写者和不同时期的内容特点,从发刊词的视角归纳出民国时期图书馆学期刊创办的九个缘由,并以此反观图书馆学期刊产生的时代背景.  相似文献   

17.
1933年1月1日,当时在上海《新闻报》做编辑的歌词作家陈蝶衣在业余时间创办了《明星日报》这份小报。在《明星日报》的创刊号上,陈蝶衣便刊登了发起"电影皇后选举大会"的启事,开始了类似于现在的电影"百花奖"的评选活动。当时,上海的电影公司云集,  相似文献   

18.
张蓓 《编辑学刊》2011,(3):66-69
1897年《字林沪报》创办了副刊《消闲报》,这是中国报纸的第一份正式副刊。副刊的产生与发展密切依托于中国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特定的历史社会状况,发挥了极其重要的文化传播功能。儿童副刊以儿童为主流读者,旨在传播有别于传统蒙学的新式教育思想,培养"国家未来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方良 《兰台世界》2012,(19):33-34
近代以来,中国的传统音乐文化不断受到国外音乐文化的冲击,许多音乐人因此展开了对中国音乐发展"国际化"与"民族性"问题的思索,开始主动引入国外音乐元素并逐步改良传统音乐艺术。清末民初学堂乐歌的盛行和国乐改进的出现,就是在上述历史背景下产生的独特音乐现象。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伊始,北京出版社以一种平常心推出了一组读物——“大家小书”,凡4辑40种,赢得了学术界和读书界的不平常的欢迎和好评.事隔七八年,2011年,该社再次推出“大家小书”这个品牌,出版了一批新的选题,并重印了一部分选题.出版者仍是以平常心的口吻在封面上明确表明“大家小书”是“大家写给大家看的书”,这句话,似乎一下子拉近了前一个“大家”(作者)和后一个“大家”(读者)的距离,使人产生了一种亲近感.出版者在每本书的封底还道出了出版“大家小书”的旨趣所在,即“阅读大家经典,感受大家风范,普及大家知识,传承大家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