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清水出英蓉,天然去雕饰。——李白《论诗》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虞世南《咏蝉》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白居易《赋得古草原送别》  相似文献   

2.
<正>王维的《山居秋暝》,入选苏教版选修教材《唐诗宋词选读》,与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李颀的《送魏万之京》、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高适的《燕歌行》和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一起构成"声律风骨兼备的盛唐诗"专题。盛唐时期诗歌创作达到巅峰,王维为其中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清新淡雅,禅境空灵,诗中有画,画  相似文献   

3.
<正>一、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直接抒情,即直接抒发自己的感情,也叫直抒胸臆。通过对某些景物、某个事件的叙述、描写,含蓄地抒发感情,则是间接抒情。中国古典诗歌讲究含蓄美,所以往往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比如孟浩然的《与诸子登岘山》: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相似文献   

4.
[教情呈现]:师:《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表达的是思念家乡的伤感。《滕王阁》抒发的是时移物换的沧桑。《春夜别友人》表现的是与友人分别时的愁思。《春江花月夜》传递的是人生短暂宇宙无穷的感伤以及对情人的深深思念。《与诸子登岘山》、《望月怀远》……生:老师,为什么我们学的这些  相似文献   

5.
国庆三十五周年,人民日报社论《大鼓励,大团结,大繁荣》一文最后一段引用了四句五言诗“人事一育代谢,厅七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这四句诗是唐代大诗人孟浩然《与诸子登舰山》中的前四句。全文是:"人事有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研习《西塞山怀古》,体悟其深沉、含蓄的情感。2.通过对《与诸子登岘山》《咏怀古迹》等诗作的回顾,展示怀古咏史诗的一般结构,并总结归纳咏史诗的一般表现手法、技巧,把握咏史诗的大体步骤。3.以小结出的知识,指导学生阅读2008年江苏高考诗歌鉴赏《登金陵凤凰台》。【教学方法】研读、讨论、启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朝代更迭,盛衰无常,名人辈出……这流变的历史,自然成为历代文人的兴感之由,于  相似文献   

7.
美文采撷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①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②,月照花林皆似霰③。空里流霜不觉飞,汀④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⑤。水落渔梁⑥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作》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笛中闻折柳⑦,春色未曾看。晓战随金鼓⑧,宵眠抱玉鞍。愿将腰下剑,直…  相似文献   

8.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五律,都是吟咏洞庭湖的千古名篇。宋末元初的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按:指孟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  相似文献   

9.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与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五律,都是吟咏洞庭湖的千古名篇。宋末元初的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按:指孟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  相似文献   

10.
在祖国绚丽多彩的诗歌宝库中,歌颂山河雄壮风貌,吟咏春天秀丽景色的佳句,不胜枚举。然而,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和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却以其清新隽永的艺术特色,充满哲理的深远意境,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孟浩然是盛  相似文献   

11.
湛然与襄阳     
宋陈思《宝刻丛编》卷三引《复斋碑录》云:"《唐裴观德政碑》,唐贾昇撰,僧湛然分书,开元八年立在岘山。"又,张仲炘总纂《湖北通志》卷九七《金石志》引《金石存佚考》云:"《唐裴观德政碑》,碑久佚。裴观见唐《世系表》,洗马裴后敬忠子,官荆州按察使。孟浩然集有《送贾升主簿之荆州》诗云:‘观风随按察,乘骑度荆关’。当即其时也。湛然,(唐)吕总《续书评》列于真、行二十二人之  相似文献   

12.
<正>岘山、汉水、孟浩然、习家池等大批代表襄阳文化的注入,使唐城独具岘山文化、汉水文化、诗歌文化、史学文化、宗教文化、考古文化底蕴。穿上一套美美的汉服,去中国唐城,跟我一起穿梭大唐,领略“一枕春梦,浪漫唐城”。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3题。幽居初夏陆游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阳中野径斜。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l、说说这首诗是按什么顺序来写景的?颔联在写景角度上有什么特色?2、颈联写竹,写花都突出了什么特点?表现了诗人什么性格?3、尾联即景生情,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二、阅读下面的诗,完成4-6题。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4、首联伊始,诗人便发议论,你能从这一…  相似文献   

14.
《光明日报·文学遗产》专刊第623期刊登了王达津先生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解》一文。作者根据陆游《入蜀记》卷五:八月“二十八日同章冠之秀才甫登石镜亭访黄鹤楼故址,……今楼已废,旧址亦不复存……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王先生读作“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似可商榷),非江行久不能知也。”认为这首诗“全写浩然所见,他的用意不但  相似文献   

15.
课文因其典范性,在高三的复习备考中理应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以杜甫的《登岳阳楼》与孟浩然《临洞庭湖上张丞相》作了一次基于高考考点要求的比较阅读,力图以此说明解析经典范文,更能实现古典诗词的有效教学和备考。  相似文献   

16.
初盛唐五、七律登临诗论略何平登高而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唐人笔下的登临诗异彩纷呈,成就卓著。如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孟浩然的《秋登万山寄张五》,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杜甫的《同诸公登慈恩寺塔》等篇,将登临的诸类题材的创作推向高峰。而唐人用...  相似文献   

17.
人教社《语文》八年级上册新增了宋代诗人陈与义的诗作《登岳阳楼(其一)》。岳阳楼,对于饱读诗书的陈与义来说,应该是神往已久的了。作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它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为之赋诗作文,我们熟知的就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杜甫的《登岳阳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等,“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鬼斧神工的俊句更是广为人知,陈与义恐怕也曾从这些诗句里想望过岳阳楼的风姿。  相似文献   

18.
今湖北襄阳岘山有一块石碑 ,叫做“堕泪碑” ,据传 ,是襄阳百姓为纪念羊祜 (h敶)而立的。襄阳因岘山出名 ,岘山因羊祜称誉。历史上 ,许多名人如陈子昂、孟浩然、张九龄、宋之问、李白、杜甫、范仲淹、苏轼等等都登过岘山 ,并留下了讴歌羊祜的诗篇。羊祜 (公元 2 2 0~ 2 78年 ) ,字叔子 ,泰山南城 (今山东平邑魏庄乡 )人 ,出身名门世家 ,为东汉大文学家、书法家蔡邕的外甥 ,景献皇后 (司马师之妻 )之胞弟。他学识渊博 ,善于谈论 ,多智谋 ,深得晋武帝的信任 ,有“智囊”之称 ,是西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曹魏末年 ,羊祜被封为…  相似文献   

19.
《金玉诗话》云;“洞庭天下壮观,自昔骚人墨客,斗丽搜奇者尤众”。唐诗中赋咏洞庭湖壮阔景观的名作就不少,而其中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一作《临嗣庭》)和杜甫的《登岳阳楼》两首,尤为后人所传诵。  相似文献   

20.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唐代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县)人,早年在家乡岘山(在襄阳南、汉水东)下的涧南国读书.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公元728年)冬天,他到长安谋求功名,但没有成功.于是,他只得抛弃“忠欲事明主”(《仲夏归南园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