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健康的心理是实施思想品德教育的基础。而良好的思想品德又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保证。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在工作走向、人格培养、活动指向等方面能够更好地结合,为学校教育中二的实施提供理性参考和操作思路.从而促进学生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例如:动机、兴趣、情感、意志、性格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协作。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3.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教育途径,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协作。而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生身心健康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刘茂江 《学周刊C版》2014,(3):228-228
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担负着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的重要责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纳入了德育教育体系,并将其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刘建林 《学子》2014,(2):42-43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6.
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强调,各中小学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要把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使二者有机统一,相辅相成。培养具有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优秀的心理素质的21世纪新人  相似文献   

7.
正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德育是培养个体良好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培养个体良好心理品质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在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上和谐发展,在德、智、体诸方面全面发展。这种教育以受教育者身心得到健康发展、形成健全的个性为出发点和归宿。但长期以来,很多人对身体健康比较重视,而对心理健康却较少注意,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  相似文献   

8.
张俊 《班主任》2001,(7):27-28
目前,在学校教育改革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显得极其紧迫而重要.近年来,我校通过主题教育活动,重点培养学生独立性、进取性、开放性、和谐性、抗压性、创造性等心理品质,使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9.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黄金阶段,正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处于思想品德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教育至关重要,担负着传授知识、形成能力、培养品质的重要责任。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各学科教学的重要目标。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要进行良好心理品质、高尚道德情操和正确思想方法的教育,把心理健康纳入了德育教育体系,并将其作为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和重要任务。现行初中思想品德教材与新课程标准对  相似文献   

10.
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互为联系,思想品德教育中需要借助心理健康教育,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在学生教育过程中,只有把思想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有机的结合,才能在育人职能上发挥更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陈建梅 《考试周刊》2014,(43):140-140
<正>初中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如果抓住这一时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形成。初中思想品德课程具有思想性、人文性、综合性、实践性的特点,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与国家和社会"为主线,将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和国情等方面的教育有机整合起来。思想品德课程的学科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教育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可以从以下方面渗透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12.
徐建军 《考试周刊》2013,(26):133-133
<正>思想品德教学是学校德育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学生心理品质教育的重要阵地。新课程标准要求加强初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利用思想品德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品质的培养。本文就如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挖掘教材,从中寻找有利于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从而在教学中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独立的个性谈谈看法。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培养有赖于各种途径,各门学科教学的相互渗透,共同协作,而德育在个性心理教育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培养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科中有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基地,语文教学领域是培养学生心理品质的广阔空间.而学生的学习成功总是同其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诸如浓厚的兴趣,正确的动机和保持自信等联系在一起.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学习心理品质,来促进语文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一、班级日常管理工作的内容 1、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思想品德教育管理是班级日常管理中居于首位的工作。要时时掌握全班每个学生思想品德成长的情况,教育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党、热爱劳动、热爱集体,培养学生艰苦奋斗、勤奋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  相似文献   

16.
韩洪亮 《成才之路》2011,(36):16-16
近年来,由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出现的行为偏差造成的恶劣事件屡屡发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面对初中学生心理健康危机的现状,初中思想品德新课标改革中出现了一个新的亮点——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生思想品德形成中的整合作用。通过整合心理健康学习的内容,使学生养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对学习、事业的信心,把优良的品德转化为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心理品质,始终保持乐观的精神状态,养成沉着、冷静、务实、高效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  相似文献   

17.
一个人的成功不仅在于智力,更在于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有人用这样的等式来形容:成功=智力因素+良好心理品质.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包括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情感、学习意志、学习习惯等.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各学科教学的根本要求.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应当重视和加强对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下面结合数学教学中的情境创设.谈谈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学教学有机地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但在渗透的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如下工作: 一是在教育目标中,明确制定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心理教育目标与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教育目标一样,是教育目标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制定学期或学年教育计划时,应设计明确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如:对于初中一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目标要设计为:培养学生适应初中生活环境,克服对数学形象思维的依赖心理,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及纪律习惯,从而培养出自立、自强、自信等健康的心理品质.  相似文献   

19.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体现人文关怀,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20.
许建 《生活教育》2008,(11):51-52
学校在生命教育理念的指导下.致力于学生全面而和谐、自由而充分、独立而创造的发展,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心理品质,提高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2002年首批获得南京市合格心理咨询室、2006年首批获得江苏省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